張聯東壓力高懸!洋河啟動“年度最大”高管變動快訊
歲末來臨之際,洋河啟動了年度最大規模的一輪人事變動。
歲末來臨之際,洋河啟動了年度最大規模的一輪人事變動。
洋河股份近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因工作調整,公司原副總裁林青、鄭步軍辭任,聘任范曉路、陳太松、張學謙、宋志敏為公司副總裁。
從人員數量來看,這是高管團隊的一次擴容。
新上任的四名副總裁均為洋河內部出身,其中范曉路為雙溝酒業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學謙也曾任該職位。陳太松則從去年初開始擔任貴州貴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一個顯著的特征在于,四位新晉高管中三位曾任職雙溝和貴州貴酒,這樣的調整釋放出一個近乎明確的信號:洋河體系內部對于雙溝和貴酒的重視程度正在進一步加強。
除了新上任的高管外,現任副總裁李玉領目前也與雙溝業務有關,正擔任雙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同時一把手張聯東目前也是雙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對于本次人員變動,洋河股份相關人員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因公司經營需要,對工作業務范疇進行正常人事關系調整。“公司內部經營穩步提升。”
中國酒業獨立評論人肖竹青表示,本次洋河人事變動彰顯了江蘇洋河管理層和宿遷有關方面對于提升雙溝酒業的管理力量,寄希望與通過雙溝酒業營銷發力為江蘇洋河股份業績做增量的意圖非常明顯。
孫婉秋攝
老名酒的沒落
事實上,洋河股份在近幾年在戰略調整后,對雙溝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
和洋河品牌一樣,雙溝也是老名酒。1955年,雙溝在第一屆全國釀酒工業會議上榮獲甲等佳酒第一名,后在1984年、1989年的第四、第五屆全國評酒會上兩度獲評全國名酒。此前江蘇較為出名的白酒有“三溝一河”分別為高溝、雙溝、湯溝、洋河,其中僅雙溝和洋河在全國評酒會上獲評。
在2010年與2011年,洋河股份出資收購了雙溝酒業,也成為了行業少數擁有兩大名酒的企業。
不過,收購后的幾年中,作為“老名酒”的雙溝在市場中的表現并沒有洋河出色,其發展也較為緩慢,公司直到最近幾年才重視起來對雙溝的發展。
2019上半年洋河股份相繼成立雙溝品牌事業部、增設高端品牌事業部,分公司、兩部門齊頭并進,推出了高端產品“蘇酒頭排酒”。到了2020年,雙溝品牌事業部進一步升級為雙溝酒業銷售公司,至此從洋河銷售體系中獨立了出來。
2021年,新任掌門人張聯東上任后,洋河開啟了“二次創業”新時代,從產品結構、品牌建設、技術創新、渠道建設等進行全面調整,并提出了“雙名酒、多品牌、多品類”發展戰略,對雙溝也確立了“名酒化、高端化、全國化”的發展布局。
雙溝酒業、貴州貴酒也因此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彼時公司也信心滿滿,也提出了雙溝兩年后銷售收入50億元、“十四五”躋身中國酒企百億陣營的目標。
業績兌現不樂觀
除了雙溝要躋身100億外,對于洋河而言更大的挑戰在于2025年前要達到500億的目標,從目前業績增速來看,其面臨著不小壓力,此時讓熟悉雙溝的高管站到核心位置,或是為了逆轉當前的業績“頹勢”,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當前,白酒行業“探花”之爭愈演愈烈,瀘州老窖近十年來首次在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已經超過了洋河股份,且山西汾酒的營收規模也在與公司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
洋河股份董事長張聯東在2021年上任后,不僅面臨著投資失利的困擾,還有守住“行業老三”的業績壓力。
在今年股東大會上,張聯東曾高調放話:“要實現白酒行業‘十四五’規劃,每年15%的增長率是不夠的。”他還立下軍令狀,要實現企業從二次創業到二次騰飛再到二次跨越的“雙增”,每年增長率需要不低于18.5%。
正如張聯東所說,洋河股份若要在2025年實現500億營收,以去年營收301.05億元計算,在2023至2025三年內的復合增長率至少要達到18.43%。
從今年的業績情況來看,要實現這一目標壓力不小。
前三季度,洋河股份實現營業收入302.83億元,同比增長14.35%;歸母凈利潤為102.03億元,同比增長12.47%,相較去年同期的20.69%有所放緩。
第四季度通常是洋河股份的淡季,公司去年四季度實現營收36.22億元,盡管基數較低,但公司要想實現全年15%的增速,第四季度單季度營收要同比增長19.8%,若要實現全年18.5%的增速,第四季度單季度要同比增長48.85%。
此外,洋河股份前三季度業績水平還是在大力“砸錢”營銷下實現的,今年前三季度,公司銷售費用為35.62億元,同比增長40.07%。公司表示,主要是本期加大促銷力度,發生的促銷費用等增加所致。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銷售費用增幅達到了52.09%,其中,廣告促銷費為15.35億元,同比增長74.89%,占比為67.94%。
盡管洋河股份在第三季度銷售費用的增幅仍然較大,但增幅不及上半年,而這或間接導致了公司在第三季度單季度的營收大幅下滑,單季度營收增幅僅為11.03%,拖累了整體業績表現。
高額的營銷費用也讓洋河在“茅五瀘洋汾”中銷售費用率排名唯一,其前三季度的銷售費用率為11.76%,同期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山西汾酒分別為2.97%,9.96%、10.97%、9.46%。
最高的銷售費用并沒帶來高增長,洋河股份在五家企業中業績增幅僅高于五糧液,并且在公司銷售費用猛增的同時,山西汾酒的銷售費用已經出現下滑趨勢,銷售費用由去年的30.55億元降到了今年的25.29億元,同比下滑17.21%。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報告期末,洋河的合同負債為55.16億元,較去年同期81.73億元大幅下滑32.51%,較年初137.42億元驟降59.86%。主要是上年末預收經銷商貨款本期發貨符合收入確認條件結轉收入所致。
換言之這是客戶提前支付的貨款,當產品交付后能夠在將來轉化為業績,作為業績蓄水池,合同負債的減少也將影響到未來公司業績轉化。
業績增長不及預期以及茅臺五糧液等在主力單品之外系列酒的高速發展,讓雙溝被視為洋河的第二增長曲線。
孫婉秋攝
高端夢有多遠
從雙溝“名酒化、高端化、全國化”的發展布局可以看出,洋河希望借雙溝品牌打高端化,以此來彌補在千元價格帶產品的劣勢。除了雙溝推出了高端產品蘇酒頭排酒,貴州貴酒也在去年推出高端產品貴酒世家,同樣定位于千元以上價格帶,再加上洋河品牌的手工班、夢9產品,公司拓寬了高端產品的種類。
但一個客觀現狀是在:當前洋河在高端市場的存在感有限。資料顯示,目前白酒高端市場里,超九成的份額都被飛天茅臺、五糧液普五和國窖1573三大品牌占據。
華泰證券研報表示,短期白酒行業分化仍將加劇,但行業壓力逐步釋放,為長期發展蓄力;中長期行業量減價增、集中度提升、結構升級仍是主旋律。
這也意味著在利潤越來越集中在高端酒的白酒行業中,隨著“量減價增”、“結構化升級”特點的出現,競爭會更加激烈,而作為行業老三的洋河股份,當前的品牌力更多的集中在次高端市場,高端酒的競爭中并沒有優勢。
從財報中也能看出,洋河與茅臺、五糧液以千元級大單品為主力的收入結構仍然有差距。去年洋河的酒類主業毛利率在75%左右,而茅臺、五糧液的酒類主業毛利率分別超過了90%和80%。
產品分類方面,洋河股份將出廠價高于100元每500ml的產品稱為中高檔酒,主要代表有夢之藍(手工班、M9、M6+、水晶夢)、天之藍、海之藍、以及雙溝品牌產品綿柔蘇酒系列、珍寶坊(帝坊、圣坊)等;出廠價低于100元的成為低檔酒,有洋河大曲、雙溝大曲。
以2023年上半年為例,瀘州老窖的中高端酒營收占比為89.02%,洋河股份中高檔酒占比為88.79%,二者雖然差別不大,但瀘州老窖中高檔酒類的毛利率為92.49%,洋河股份則為80.77%,相差了僅12個百分點。
不久前的糖酒會上張聯東表示:“白酒行業進入深度競爭的階段,茅臺現在渠道也在下沉,競爭會越來越激烈。”他坦言,洋河股份弱在高端,正在全力發展。“我們已經在規劃,超高端我們占10%,一千價格帶我們占10%。”張聯東說道。
雙溝酒能否撐起洋河的高端夢(今年50億、2025年100億)仍需市場檢驗。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