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交易數據打架!又有智能駕駛公司沖擊IPO快訊
知行汽車科技成為港股“自動駕駛第一股”后,包括地平線、縱目科技、黑芝麻智能等一眾智能駕駛方案商相繼跟進。如今,佑駕創新也加入了這一行列。
中國基金報記者 文夕
知行汽車科技成為港股“自動駕駛第一股”后,包括地平線、縱目科技、黑芝麻智能等一眾智能駕駛方案商相繼跟進。如今,佑駕創新也加入了這一行列。
這家曾試圖沖擊A股的智能駕駛方案商近日向港交所首次遞表。成立次年,佑駕創新便開啟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融資,9年內完成了17輪融資。按照最后一輪情況看,其估值大幅增長了驚人的213倍。
不過,從招股書披露的情況來看,佑駕創新疑點不少。一方面,面對日益增長的現金流壓力,該公司反而將大量現金置于銀行低利率理財之中,隨后卻又不惜以更高利率舉債,令人費解。
另一方面,在佑駕創新開啟融資過程中,A股上市公司四維圖新不但成為其第二大股東,近年來也成為其第二大客戶。但在近年來的關聯交易中,雙方所呈現的多項經營數據出現差異,出現明顯“數據打架”的情況。
從A股轉道港交所
招股書顯示,佑駕創新是一家智能駕駛和艙內解決方案供應商,提供定制化L0至L2++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正在開發L4自動駕駛技術。
截至遞表前,佑駕創新累計為29家整車廠進行量產。同時,該公司為35款車型開展持續的定點項目,與29家整車廠就88款車型進行了量產。
不過,佑駕創新的市場份額并不高。以2023年收入計算,其占據約0.6%的市場份額,與行業頭部仍有數倍差距。
佑駕創新的三大業務包括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及車路協同。2021年-2023年,該公司取得收入分別為1.75億元、2.79億元、4.76億元。其中,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作為支柱性業務,收入占比八成至九成。
佑駕創新此前曾于2023年8月9日啟動A股上市輔導,但在2024年5月23日,該公司終止了與輔導機構的上市前輔導委聘協議。
對此,佑駕創新認為,考慮到整體市場環境,以及把握國際市場機遇的未來戰略,在聯交所上市將更有利于公司發展。而數天后,佑駕創新的招股書便出現在香港聯交所的網站上。
實際上,自去年底以來,國內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廠商密集轉道港交所。
2023年12月,知行汽車科技作為“自動駕駛第一股”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隨后地平線、縱目科技、黑芝麻智能等廠商相繼遞表港交所,其中縱目科技此前從科創板撤回IPO材料。
9年17輪融資
在一眾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廠商中,佑駕創新的融資經歷相當引人矚目。自成立半年后,該公司便開啟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融資。
2014年12月,佑駕創新正式成立,最初由1987年出生的歸國博士劉國清持有51.84%股權,而同為創始團隊的楊廣、周翔、王啟程、吳建鑫分別持有51.84%、15.2%、15.2%、13.65%、4.12%的股權。
不到半年時間,佑駕創新就得到阿里巴巴CEO吳泳銘的青睞。2015年3月,吳泳銘在天使輪中投入了450萬元,當時該公司估值僅為2500萬元。
而到了2016年,佑駕創新先后開啟了三輪Pre-A輪融資,引入創業板上市公司漢邦高科、合肥澤奕等投資者。隨后在2017年、2018年,佑駕創新隨即又進行了A1、A2輪兩輪融資,估值已經來到了6.02億元。
2019年佑駕創新又通過資本轉讓、B1輪融資和B2輪融資引入上海泓津、北京四維、韜略基金、深圳杉創等投資者。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四維是A股上市公司四維圖新旗下的投資基金。該公司在佑駕創新股權結構、收入體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2020年以后,佑駕創新融資動作仍舊不斷,先后完成了Pre-C輪、C1、C2以及4輪D輪融資,并在2023年下半年,完成最后兩輪融資。
招股書顯示,從2015年至今的9年時間內,佑駕創新合計進行了17輪融資,這也遠超縱目科技IPO前的10輪融資。
佑駕創新IPO前最后一次融資中,由吳泳銘控制的杭州圓景樂馳向公司增資1000萬元,投后估值達到53.48億元,較8年前天使輪融資時的2500萬元,大幅增長了213倍。
存在“數據打架”
在一眾投資者中,同為智能駕駛方案解決商的四維圖新,與佑駕創新產生了大量交集。記者梳理發現,四維圖新自2019年開始,便通過北京四維大舉投資佑駕創新。
從時間軸上看,首先在2019年4月,北京四維以940萬元代價,從另一家上市公司漢邦高科獲得30.32萬元注冊資本所對應的股權。
而在同年的B1輪融資中,北京四維又以6600萬元認繳佑駕創新165萬元注冊資本。到了2020年7月,佑駕創新又開啟了Pre-C輪融資,北京四維斥資4600萬元,認繳佑駕創新104.55萬元注冊資本。
遞表前,劉國清、楊廣、周翔、王啟程、閆勝業及吳建鑫作為一致行動人士集團,合計持有公司24.35%的股權。而四維圖新通過北京四維持有佑駕創新9.06%的股權,成為佑駕創新最大的外部股東,也是公司第二大股東。
而且,在入股佑駕創新后,四維圖新進而成為其主要客戶。
根據佑駕創新招股書顯示,自2022年起,四維圖新晉升為佑駕創新第二大客戶。佑駕創新當年實現對四維圖新銷售收入達到2108萬元,營收占比為7.5%。而到了2023年,兩家公司之間的銷售金額達到了3760.7萬元,占佑駕創新整體營收比例為7.9%。
但記者查閱四維圖新歷年的年報數據卻發現,兩家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卻存在著一定差異。
四維圖新披露的2022年和2023年年報數據顯示,在2022年,四維圖新對佑駕創新的采購商品金額為1580.82萬元,接受勞務發生金額則為30.41萬元。而到了2023年,四維圖新對佑駕創新采購商品發生金額為3035.24萬元。
不難看出,雙方所披露的數據中,上述兩年采購方面的關聯交易金額均出現了明顯偏差。
記者就此向四維圖新方面核實原因,不過截至發稿時,該公司并未予以回復。
不過,單看四維圖新當下9.06%的股權所對應估值便達到約4.85億元,較當初合計投入的金額增長近4倍,收益頗豐。
資金面捉襟見肘
與大多數智能駕駛方案廠商一樣,佑駕創新當前也面臨著盈利挑戰。
其招股書披露的報告期內(2021年-2023年),佑駕創新凈虧損分別為1.4億元、2.21億元、2.07億元,三年累計虧損5.68億元;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1.31億元、2.06億元、1.85億元。
對于連年產生虧損的原因,佑駕創新表示主要是由于原材料及耗材的采購成本、研發投資及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綜合影響。
數據顯示,2021年-2023年,佑駕創新銷售成本分別為1.58億元、2.46億元、4.08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達90.3%、88%、85.7%,公司常年面臨著成本控制的挑戰。
除了連年虧損之外,佑駕創新同時面臨著現金流狀況惡化等棘手問題。在上述報告期內,該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分別為-2.52億元、-2.55億元和-2.76億元。
這與佑駕創新不斷增長的應收賬款密切相關。
截至上述報告期末,佑駕創新應收款項和應收票據余額分別為1.01億元、2.18億元、3.34億元,2022年-2023年增速分別達115.84%、53.21%,2022年增速甚至超過營收增速。
更為關鍵的是,該公司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周轉天數也不斷延長,報告期各期分別達到191天、217天、220天。
經營性現金難以回流,也導致了其賬上現金金額逐年下降。上述三年中,佑駕創新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持續減少,各期分別為2.73億元、2.44億元、1.98億元。
今年以來,佑駕創新明顯加大了舉債力度。截至上述三個報告期末,其短期借款金額分別為2660萬元、5556萬元、7786萬元,2024年3月末,這一數字突增至1.48億元。同時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該公司產生長期借款分別為1880萬元、4793.6萬元。
按照招股書中顯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佑駕創新所有借款實際年利率介于3.00%至4.90%之間,到期日為2024年4月至2025年10月。
需要引起重視的是,佑駕創新舉債的同時,資產負債表上還“躺”著大量按公允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
按照該公司說法,這一資產主要為銀行理財。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2023年末,該公司投資于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及理財產品分別為1.35億元、4458.1萬元、2.11億元。尤其在2023年底,其結構性存款及理財產品激增至2.11億元,但其預期回報率僅為1%-2.8%。
問題在于,佑駕創新何以在資金面日趨緊張的背景下,將本可用于公司運營的現金購買低息結構性存款及理財產品,隨后又以更高的利率從銀行貸款?
這一操作頗令人費解,或透露出這家智能駕駛方案供應商在資金面上的捉襟見肘。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