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汽車,離比亞迪越來越遠快訊
近日,長城汽車披露2023年業績快報,交出了去年總體的經營成績——錄得營收增長,凈利下滑的成績。
近日,長城汽車披露2023年業績快報,交出了去年總體的經營成績——錄得營收增長,凈利下滑的成績。
對比來看,比亞迪的歸母凈利潤是長城汽車的4倍有余,兩家自主車企差距進一步拉大。
2023年是長城汽車提出“全面轉型新能源”的第一年,公司也實現了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大幅上漲,但主要還是燃油車扛大旗,新能源車滲透率約21%,與公司提出的40%滲透率還有較大差距。
自去年至今,公司的高管變動頗為頻繁,管理層需要認真思考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后續又該如何應對該問題?
凈利落后于比亞迪
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34.1億元,同比增長26.26%。其中Q1至Q4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90.39億元、409.33億元、495.32億元、539.06億元,其中Q1同比下滑13.63%,其余季度分別增長43.55%、32.63%、42.38%。
自2023年Q2以來,公司的營收又進入了快車道,這點是值得肯定的。
長城汽車表示,公司報告期全面向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轉型,成效顯現,2023年公司堅持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領域加大投入,同時加速在新能源領域的渠道及品牌建設,隨新品上市,車型結構持續優化,單車售價及銷量持續增長,帶動營收增長。
與營收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長城汽車2023年的利潤出現了不小的下滑,實現歸母凈利潤70.08億元,同比大幅下滑15.22%,公司稱主要受到同期匯率收益影響。
Q1至Q4,公司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74億元、11.87億元、36.34億元、20.13億元,前兩個季度分別驟降89.34%、70.07%,后兩個季度同比分別大漲41.94%、1799.06%。
總體下滑,但逐季改善,其中Q4環比下滑44.61%,主要系年終獎金計提所致。
對比來看,比亞迪2023年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290億元~310億元,同比增長74.46%~86.49%,即使按最低290億元計算,約是長城汽車的4.14倍,兩家企業的利潤規模差距甚大,根源在于經營規模差距。
以2023年前三季度為例(下文數據對比均采用此時間點),比亞迪、長城汽車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222.75億元、1195.04億元,前者約是后者的3.5倍。
事實上,不管是毛利率,還是凈利率,比亞迪均超過長城汽車,前者分別為19.79%、5.29%,后者分別為18.84%、4.18%,前者分別比后者高上0.95個百分點、1.11個百分點。
去年前三季度,比亞迪、長城汽車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49.38億元、55.02億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5.91%、4.6%,不管是金額,還是費用率,均是比亞迪更勝一籌。
同期,比亞迪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分別為172.27億元、102.8億元,費用率分別為4.08%、2.43%;長城汽車的兩大費用分別為51.06億元、30.94億元,對應的費用率分別為4.27%、2.59%。
顯然,比亞迪的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均低于長城汽車,這也是長城汽車后續需要優化的地方。
未能完成目標
2023年全年,長城汽車累計銷量123.07萬輛,同比增長15.29%,這與公司定下的160萬輛的目標相差甚遠,完成率為76.92%。
其中海外銷售、新能源車銷售分別為31.6萬輛、26.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2.48%、98.74%。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汽車新車出口量為491萬輛,同比增長57.9%,其中傳統燃油汽車新車出口量為370.7萬輛,同比增長52.4%;新能源汽車新車出口量為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
長城汽車的海外銷量在眾多車企中排在第三,上汽乘用車、奇瑞汽車分別以120.8萬輛、93.71萬輛拿下第一、第二的名次,吉利汽車、比亞迪、長安汽車以27.41萬輛、24.28萬輛、23.63萬輛緊隨長城汽車之后。
總體來看,上汽乘用車、奇瑞汽車的海外銷量是遙遙領先的,其余車企與這兩家車企的差距是巨大的。
數據顯示,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總體增速較快。
長城汽車的海外銷售、新能源車銷售的增速均超過行業平均值,總體還是值得肯定,是促進公司營收增長的關鍵因素。
不過,公司原定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40%,而事實上僅完成21.29%,并沒有達到公司的期望值,顯然還需要加把勁。
在2022年報中,長城汽車提及“全面轉型新能源”,聚焦新能源機會品類,回歸主價格、主級別市場與大眾造型,把握主航道,聚焦資源在主流車型上,搶奪市場銷量,打造明星產品。
然而,長城汽車的新能源汽車業務面臨的壓力巨大,公司在行業中的優勢也并不明顯。
傳統車企中,作為國內新能源車企的一哥,比亞迪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302.44萬輛,同比增長61.8%,約是長城汽車11.54倍。
造車新勢力中,廣汽埃安、理想汽車的銷量分別為48萬輛、37.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7%、182%,均遠遠超過長城汽車,另外,極氪的銷量增長迅猛,同比增長65%至11.87萬輛。
分品牌來看,坦克品牌、哈弗品牌、WEY品牌2023年銷量分別為16.25萬輛、71.52萬輛、4.16萬輛,均實現十位數增長,分別為31.21%、16%、14.35%,而長城皮卡、歐拉品牌分別為20.23萬輛、10.85萬輛,僅實現個位數增長,分別為8.46%、4.35%。
在2023年,長城汽車的各大品牌均推出多款新車型,例如哈佛梟龍系列上市;魏牌咖啡智能系列煥新,藍山DHT-PHEV與新摩卡DHT-PHEV正式上市;長城皮卡2023款長城炮、金剛炮AT車型、火彈、龍彈等新產品上市,山海炮陸續交車;歐拉品牌推出2023款歐拉好貓、2023款歐拉好貓GT木蘭版、2023款歐拉芭蕾貓等車型;坦克品牌推出2023款坦克500與坦克500Hi4-T迎來上市。
新車型的密集上市,極大的豐富了公司的新能源產品矩陣,這也是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迅猛的原因,不過,定位于“更愛女人的汽車”的歐拉品牌,增速在各大品牌中墊底,該品牌曾是公司發力新能源汽車的主力軍。
實際上,公司新車型上市、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的背后,是與公司研發費用、銷售費用的大額支出分不開的,這也導致公司去年前三季度的利潤承壓,出現下滑。
長城汽車對此表示,由于2023年新產品上市,加大品牌及渠道建設投入,同時堅持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領域的研發投入,以及同期匯率收益影響,導致利潤出現下滑。
人事變動頻繁
2022年7月,在長城汽車工作長達31年的王鳳英辭職,此后在2023年1月加入了小鵬汽車并擔任總裁職務,備受重視。
2023年至今,公司高管的變動更為頻繁。
5月,歐拉和沙龍品牌總經理文飛因身體原因辭職,其自2018年加入長城汽車,歷任哈弗品牌營銷副總經理、哈弗品牌營銷總經理、哈弗品牌總經理,于2021年3月出任沙龍汽車總經理,次年12月起擔任兼任歐拉總經理。
5月,長城汽車品牌公關總經理果鐵夫因個人家庭原因辭職,這距離其加盟公司尚不足3個月,其主要負責企業品牌和技術品牌建設,以及對外媒體公關相關工作。
10月,魏牌原總經理陳思英在微博發文,稱其由于家庭原因將離開魏牌,并感謝魏牌團隊所有人的付出和對他工作的支持,這距離其加入公司僅8個月。
12月,消息稱前長城汽車哈弗品牌總經理李曉銳已低調加入小米汽車,其于2020年7月加入長城汽車哈弗品牌,擔任總經理職務,而在2023年11月,公司任命趙永坡為哈弗品牌總經理,全面負責哈弗品牌工作。
今年1月,王鳳英的丈夫張利出任小鵬汽車生產制造負責人,其在1992年加入長城汽車,曾任長城汽車荊門分公司副總經理,負責生產管理業務。
同月,哈弗品牌營銷執行副總裁喬心昱離職,其在2018年9月加入長城汽車,曾擔任魏牌CMO、副總經理、產品策劃部總監,在去年1月出任哈弗營銷執行副總裁。
在企業全面轉型階段,人事變動是可以預料的,但過于頻繁則不利于軍心穩定,或許公司需要深入思考為何上述高管辭職,是能力不行?還是平臺不合適?
對于企業而言,業績的平穩發展期,很少出現人事變動,與之則相反,根源在于公司想“求變”,但這一過程大概率會面臨不確定性,如何應對“求變”帶來的不確定性也是掌舵人需要認真思考的,做到未雨綢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