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姆轉向Costco,或成阿里“棄子”,盒馬鮮生何處去?快訊
阿里巴巴考慮出售盒馬、銀泰和大潤發等實體零售業務,消息一出,真是平地一聲炸雷。雖然盒馬很快予以了否認,但仍然讓人浮想聯翩。
阿里巴巴考慮出售盒馬、銀泰和大潤發等實體零售業務,消息一出,真是平地一聲炸雷。雖然盒馬很快予以了否認,但仍然讓人浮想聯翩。
阿里在2023年初啟動“1+6+N”組織改革,“1”代表阿里巴巴集團本身,而“6”則是指淘天、云智能、阿里國際數字商業、菜鳥、本地生活、大文娛這六大核心業務集團。至于“N”,它涵蓋了包括高鑫零售、盒馬、銀泰等在內的其他業務公司。從財務表現來看,這些其他業務基本上等同于阿里的“非核心業務”。
阿里業績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三個月,旗下六大業務集團的營收占比超過83%,居于絕對主導地位。與上年同期相比,這些業務集團的營收還呈現出了增長的趨勢。然而,與此同時,被歸類為“其他業務”的公司們的業績卻并不理想,其營收同比下滑了7%。另外,從盈利角度看,這些“其他業務”的調整后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為-31.72億元,同比虧損擴大了87%。盡管阿里巴巴的業績公告中并沒有提供關于盒馬的具體營收和盈利數據,但據盒馬的創始人侯毅在2023年4月透露,盒馬直到2022年四季度和2023年一季度才實現盈利。由此看來,比起阿里核心的電子商務業務和代表未來技術發展趨勢的云智能業務,盒馬們確實沒什么“份量”。
創立于2015年的盒馬,依托阿里的新零售戰略,在短短8年時間里,快速擴張至300多家門店,并成功打造了“盒馬鮮生”、“盒馬X會員店”、“盒馬奧萊”等多種業態,展現了其在新零售領域的強大實力和多元化布局。據報道,盒馬甚至被沃爾瑪高層視為旗下山姆會員店在國內的唯一競爭對手。
事實上,近年在中國市場,盒馬和山姆的較量就一直沒停過。早前盒馬就對標山姆,面向中產群體推出會員制服務,爭奪消費升級這塊大蛋糕。數據顯示,盒馬在2023年年初付費會員數量為300萬,占注冊會員總數的5%,這些會員每年為盒馬貢獻的會員費收入高達5.88億元。23年7、8月份,盒馬更是以“移山價”這一引人聯想的名稱開展促銷活動,和山姆打起了價格戰。
然而,在短短幾個月后,一直瞄準高端市場的盒馬迅速轉向了倉儲折扣模式,通過構建“753商品價格體系”,盒馬的KA商品以市場價7折出售、自有品牌商品市場價5折、臨期商品的出售價格則在3折以下。這背后是市場大趨勢的變化,消費降級已成為關鍵詞。在毛利降低的情況下,盒馬必須尋找新的方式來彌補這一損失,提高商品的周轉效率將成為關鍵。優化供應鏈體系成為盒馬轉型的核心任務。這次,盒馬借鑒的是另一家零售巨頭Costco, 將SKU從原來的5000多個縮減至2000多個,開展源頭/基地直采和貼牌代工。盡管如此,與成熟的傳統商超企業相比,盒馬在供應鏈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是,留給盒馬的時間可能已經不多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