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五年虧損52億元,周源拿員工激勵開刀快訊
在知乎上,關于“如何賺錢”的問題很多,相關回答也有千百種;但知乎,卻似乎還未能給自己一個賺到錢的答案。成立13年,它仍在虧損。
文/瑞財經 徐酒眠
在知乎上,關于“如何賺錢”的問題很多,相關回答也有千百種;但知乎,卻似乎還未能給自己一個賺到錢的答案。成立13年,它仍在虧損。
6月12日,知乎(HK:02390/NYSE:ZH)發布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其總收入9.61億元,較上一年同期的9.94億元減少 3.3%,首次出現負增長。較為亮眼的是毛利率表現,較去年同期的51.5%提增5個百分點至56.6%,連續六個季度取得同比增長。
同期,其凈虧損同比收窄7.4%,為1.66億元;但經調整凈虧損仍在擴大,Non-GAAP(非公認會計原則)凈虧損1.36億元,而上一年同期為1.2億元,同期擴大13.3%;環比去年第四季度的0.91億元,則大幅擴大49.5%。
在3月底的年報會上,知乎創始人、CEO周源曾表示,實現盈利是2024年戰略的第一要點;此番Q1業績會上,CFO王晗再次重申了這一目標,稱預計2024年四季度實現單季度Non-GAAP盈利。
按照周源等管理層的說法,優化成本和各項費用結構,提升運營效率,是發力方向之一。瑞財經查閱獲悉,近年來,知乎在行政開支一項上,下降明顯,主要是由于其確認的股權激勵費用的減少。
2023年,知乎確認的股權激勵費用,為1.65億元,同比下降了56%,降幅過半;今年一季度,這項費用為2581.2萬元,同樣減少過半。
盡管如此,周源仍未換得知乎的盈利。
而業務方面,知乎今年的重點將在于探索大模型應用,6月底將會推出新版AI搜索,先在PC端上線;未來,AI搜索和社區生態的結合,會是產品的重心。
營收增速放緩甚至陷入負增長、用戶流失與月活下滑,知乎能否如期迎來賺錢時代,還有待市場的驗證。
01、營收增速俯沖
知乎的營收進入負增長,似乎并沒有讓市場感到太大的意外。在此之前幾個季度,其營收增速放緩的信號就已閃亮。
放在年度區間來看,2020—2023年,知乎的營收分別是13.52億元、29.59遠、36.06億元,以及41.99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101.67%、118.85%、21.82%,以及16.48%,增速下滑明顯。
拆分季度,營收增速也是一路俯沖,2022年Q4一度觸底9.23%。2023年Q1-2023年Q4,其營收增速分別為營業收入分別9.94億元、10.44億元、10.22億元、11.38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33.78%、24.88%、12.06%、2.15%。
具體來看,目前構成知乎營收的業務板塊主要有四部分,付費會員、營銷服務、職業培訓和其他收入。今年一季度,它們的營收貢獻分別為4.45億元、3.31億元、1.45億元和0.35億元,在總收入中的占比分別為46.8%、34.4%、15.1%和3.6%,前兩者是主要支撐,但收入呈現下滑態勢。
其中,受平均月訂閱會員數量輕微下降影響,報告期內知乎付費會員微減1.12%;營銷服務則同比減少15.56%,知乎給出的解釋是主要由于將提高利潤率作為戰略重心,持續完善服務產品的努力所致。唯一的增長線是職業培訓,但35.9%的同比增幅尚能難拉動整體業績向上。
知乎自2019年通過聯合運營的方式入局傳統教育賽道,2021年以來又以投資、自營、聯合運營等多種手段發展職業教育;2022年一季度,知乎首次將“職業培訓”業務從其他收入板塊中提出來。
目前,知乎已搭建起品職教育、趴趴教育、MBA教育、一起考教師、一起考公、AGI課堂六個子品牌,覆蓋如考研、教資、考公、CPA、CFA、MBA、職場技能等30多個品類的課程。
“知乎不止是社區,正轉變為一個為新職人搭建平臺、提供服務的公司。”在廣告下滑之下,周源將職業教育作為知乎第二增長曲線,但知乎內容變現的天花板有多高,能否持續增長并帶動知乎整體業績恢復向上態勢,仍有待市場考驗。
02、月活跌破9000
以問答知識內容社區起家,2010年底上線之初,知乎的種子用戶是李開復、王興、王小川、徐小平和馬化騰等互聯網核心人群,以及各領域的高學歷專業人士。彼時,邀請制的注冊方式之下,知乎實際是一個封閉式社區,用戶規模被嚴格控制。
直到2013年,知乎轉變運營策略向公眾開放,用戶在短時間內突破百萬量級,此后很長一段實際維持穩步增長。赴美遞交上市申請之前,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知乎上的內容創作者累計達到4310萬,貢獻了3.15億個問題和答案。
2020年四季度,知乎平均月活躍用戶達7570萬,而同期日活躍用戶平均每天打開知乎應用程序6.2次。
敲鐘紐交所又登陸港交所,知乎的平均月活躍用戶(MAUs)在2021年第三季度突破1億。然而維持近一年,2022年第三季度,其MAUs就回落1億之下,之后向上向下起伏,但距離這條線都不算遠。
而最新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知乎的平均月活躍用戶數量跌破9000萬,為8900萬。這一數據較上個季度銳減1000萬,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340萬,幾乎是其三年前的水平(2021年Q1為8500萬)。
有分析看來,知乎目前的策略是不再關注花大錢的拉新,而是更為關注用戶留存和老用戶的活躍度。同期,知乎的平均月訂閱會員為1480萬人,較上季度有所增長,但與去年同期的1490萬相比,整整縮水了10萬人。
有行業觀察者直言,“知乎正在失去其核心用戶群體”;更悲觀一度的人不禁問嘆,“知乎離‘天涯淪落’有多遠?”
用戶大眾化、內容娛樂化,信息流推送里泛濫的賣課、賣貨和言情、爽文,如今的知乎,沒有了“精英”氛圍的加持,也不再是那個有趣、有料的嚴肅知識平臺。內容質量、社區氛圍與商業化之間的平衡點在何處,知乎正在摸索中。
03、降本背后
“很多人老是問我們怎么商業化,我很煩。于是我就帶著一個團隊做了一個商業化的東西,不就賺錢嗎?”2016年4月1日,周源在知乎上線的新功能“值乎”官方視頻中露臉,對知乎開啟商業化之路顯得頗為自信。
過去數年,知乎嘗試了多種變現方式,廣告、知識付費、內容商業化解決方案、短視頻、電子商務、職業培訓等,但與其他平臺相比,知乎在這些模式中似乎始終沒能有大的突破。
如今八年過去了,知乎還沒有賺到錢。
數據顯示,2019年—2023年,知乎的凈虧損分別約為10.04億元、5.18億元、12.99億元、15.78億元、8.4億元,五年累計凈虧損超52億元。同期,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8.25億元、3.37億元、7.5億元、11.96億元,以及6.59億元,累計虧損也近38億元。
知乎近年來,較為注重降本。
2023年,其營運開支總額為34億元,與2022年相當。去年的幾項費用里,銷售及營銷開支為20億元,同比持平;研發開支則由2022年的7.63億元,增加18.1%至9.02億元,主要由于加大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
此外,知乎的一般及行政開支,是唯一下降的一項費用,由2022年的6.22億元,減少32.7%至4.19億元,該減少主要由于股權激勵費用減少所致。
今年一季度,其一般及行政開支,由去年同期的約1億元,減少至9290萬元,也是由于股權激勵費用的減少。
據年報披露,知乎曾發布過2012年激勵計劃、2022年激勵計劃,授予僱員股權激勵的福利。
瑞財經查閱獲悉,2023年,知乎確認的股權激勵費用,為1.65億元,這比2022年的3.74億元,同比下降了56%,降幅過半。今年一季度,知乎的股權激勵費用為2581.2萬元,相比上年同期的5591.8萬元,同樣減少過半。
04、人事調整
周源給出的盈利時間表漸近。今年以來,知乎多個管理層變動。
2月份,知乎宣布沙大川辭任公司的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職務,并獲委任為公司的首席投資官。其去年1月才被任命為知乎CFO,在此之前,他曾相繼擔任虎牙(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趣丸集團(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的首席財務官。
沙大川空出的CFO職位,由外部挖來的人才王晗接任。
資料介紹,加入知乎前,2020年至2023年,王晗任職于Access Technology Ventures,該公司為Access Industries, Inc.(由商人兼慈善家Len Blavatnik創立的私人控股公司及投資公司)旗下的全球投資平臺。在此之前,王晗曾在投資公司擔任高級職位,包括高瓴資本副總裁、君聯資本董事等。
此次人事變動是知乎在財務管理和投資戰略上的布局調整。王晗作為新任首席財務官,將負責公司的財務規劃和管理工作,而沙大川則將專注于公司的投資事務。
6月5日,知乎又宣布,由于李大海擬北京面壁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全職擔任首席執行官,所以其將辭任知乎首席技術官,并由知乎執行董事調任為非執行董事。
與此同時,前愛奇藝副總裁孫斌將接替李大海,成為公司CTO。履歷顯示,孫斌曾供職微軟、雅虎等科技公司,出任完美世界教育事業部執行總經理,在愛奇藝期間,主要負責智能數字化生產、大數據及商業智能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3月,知乎完成了對面壁智能的數千萬元天使輪投資,隨后雙方開始了大語言模型的深度共建。不難看出,此番人事調整背后,是知乎加速內容IP價值開發,意探索大模型在原生應用、短劇等方面新增長機會的布局。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