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人工智能的應用歸納為四波浪潮通信
我們在過去的五年左右看到了深度學習和相關的技術滲透各種領域,尤其是計算機視覺。從應用的角度來看,我會把人工智能的應用歸納成為四波浪潮,這四波浪潮它應用的方式不太一樣。其實在座的每一位每天都在用人工智能。
4月26日上午,2018GMIC大會今日在北京召開,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出席“AI現狀與未來”圓桌論壇,他談及了中國人工智能的現狀,以及中國面臨的機遇。
以下是李開復發言的節選:
我們在過去的五年左右看到了深度學習和相關的技術滲透各種領域,尤其是計算機視覺。從應用的角度來看,我會把人工智能的應用歸納成為四波浪潮,這四波浪潮它應用的方式不太一樣。其實在座的每一位每天都在用人工智能。
第一波浪潮就是互聯網的AI浪潮,也就是說當你每次在淘寶點擊的時候,每次在朋友圈點贊的時候,這些數據都被收集起來,成為巨頭互聯網公司能夠更深度地的了解,然后為他提供更好的服務、更貼切的服務,還有變現,這是互聯網AI。
由于互聯網的數據量是最大的,我們每天都像小白老鼠一樣,幫助這些巨頭在標注巨頭,所以今天的AI巨頭和互聯網巨頭是呈等號的。所以美國的Google、FaceBook、亞馬遜引領第一波浪潮。
第二波浪潮就是誰有大量的價值,誰能來拿來變現或者提升商業價值。比如說一個銀行用用戶的數據降低信用卡的欺詐率或者貸款的還款率,或者是投資的回報率。所以銀行、投資機構、保險公司。當然在各種其他的應用,比如說供應鏈、醫療、學校,其實任何有數據的領域都可以把它商業化,這是第二波商業化AI的浪潮現在正在發生,大部分AI公司都是做商業化AI的工作,也是一個To B的生意。
第三波浪潮就是要收集那些基于視覺、聽覺或者其他傳感器收集來過去不存在的數據,然后把這些數據變成一個新的應用,甚至是一個新的用戶體驗。比如說我們看到各種智能音響智能語音交互。比如說我們看到更多的攝象頭,在各個領域里面。比如說在創新工場的前臺我們放著Face++,我們是無前臺自動運營的機器。當然我們可以把這樣一個聰明的計算機視覺加傳感器用在各個不同的領域。比如說在無人商店、工廠等等的應用。所以第三波浪潮已經開始來臨,我們會看到更多的傳感器、更多的芯片,更多的攝象頭布置在周圍的各個地方。
第四波浪潮我們叫做自主化、自動化的AI,這也就是我們科幻片看到的機器人無人駕駛,還有更聰明的飛機等等都是無人的。那么這個浪潮會徹底顛覆我們出行的習慣,還有我們今天所有的物流都會被顛覆。然后我們的工廠會慢慢變成熄燈工廠、無人工廠,我們的商店慢慢會變成無人商店,所以第四波浪潮是巨大的。第四波浪潮已經有一些初級的應用出來了,比如說無人駕駛,這四波浪潮會來得非常迅猛。我們每一天都在使用AI,未來會應用的更多。
這四波浪潮也給中國帶來更多的機會,尤其在互聯網上,我們已經占了世界的半壁江山。在視覺方面和傳感器方面的應用,我們也發展的非常快。因為我們有海量的數據。在那些比較深的科技,像無人駕駛方面還是美國領先的。但是中國有數據的優勢和強的政策推動,所以以后應該是中美在人工智能領域領先的狀況。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