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硬分叉前瞻,君士坦丁堡難以救主區(qū)塊鏈
繼去年10月份進行了“拜占庭”升級后,ETH的“大都會”階段的第二部分君士坦丁堡升級也提上日程。那么這一次的分叉會給ETH的價格或是幣圈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
相信這幾天大家都看到了一個新聞:12月7日,ETH的核心開發(fā)團隊在開發(fā)者會議上就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問題達成一致,將708萬區(qū)塊作為激活點,預計在2019年1月14日至18日之間上線。此外,開發(fā)人員還提出了一個代碼更改,旨在為用戶提供更新區(qū)塊鏈的附加功能。
這是繼去年10月份進行了“拜占庭”升級后,ETH的“大都會”階段的第二部分升級,由于存在“共識問題”而一直延遲。那么這一次的分叉會給ETH的價格或是幣圈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
自從以太坊崛起以來,隨著各類 1CO 和區(qū)塊鏈項目的興起,以太坊網絡擁堵就一直是人們所詬病的一點,所以才有那么多后起之秀拿著擴容、交易快速的招牌對標ETH,能扛這么久才升級也是真能撐住氣。
硬分叉這一消息傳出,要是在8月份ETH處于280附近時,或許就能給ETH帶來一波反彈行情,當時的1CO還沒涼透,大家伙都盼著老大哥爭口氣,因此以太坊的升級擴容這一大利好能給反彈注入動力。但今時不同往日,隨著幣圈的崩盤,多少人離開的離開,割血的割血,遲來的升級并沒有掀起太大波瀾,根據(jù)百度、微信和谷歌三大指數(shù)顯示,這已經不是大家所關心的熱點了。
前段時間我們剛經歷過一場算力大戰(zhàn),這次BCH分叉直接導致了BTC的大跌,那么有人就會開始擔心了,ETH的影響力比BCH更甚,ETH的分叉會不會再次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但是真的每一次的分叉都能給幣價帶來變化么?也不盡然。
我們先回顧下BCH分叉,當時HALO研究所的文章里《科普特別篇!BCH算力大戰(zhàn)正式打響,深度解刨恩怨始末》就曾提及,這是屬于社群的分裂,不單單是升級,一個幣分出兩個幣,而雙方陣營更是BTC的主要算力池,加上之前幣圈的負面情緒,幣價崩塌顯而易見。
而ETH的升級開發(fā)團隊已經表示,將不產生新的幣種,回顧2017年的ETH拜占庭升級也是平淡收場,并沒有在當時對盤面有所影響,因為并沒有解決網絡擁堵的問題,這次君士坦丁堡的升級效果也并不被看好,反而多了一項降低礦工激勵,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礦工流失,這也是這次升級難以推進的重要因素。加上以太坊和BTC的挖礦機制不同,使用的是不同的礦機,倒也不用擔心算力占用問題。因此綜合來看,不會對市場趨勢帶來明顯的變化。
君士坦丁堡升級對ETH項目來說是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不進行升級的話,共識機制無法進行過渡,對于解決被詬病的擴容也就更加困難,因此勢在必行。我們不止一次強調,落地應用是區(qū)塊鏈項目的終極目標。但對于以太坊來說,目前最主要的應用便是1CO,而1CO項目根據(jù)HALO研究所的數(shù)據(jù)表明,只有不到一成是真正做事的項目,這或許就是以太坊的悲哀吧。
寫在最后,君士坦丁堡對ETH意義非凡,但對于如今的幣圈來說,它遠沒有比特幣ETF、莊家拉盤或者大單成交這些直接效應來的重要,這次升級或許難以將ETH幣價拉出泥濘,但必是決定項目前景的重要一步,對此,小編只能表示衷心的祝福吧!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