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硝煙四起 買單俠人人貸遭遇負面輿情金融
朱先生再次在買單俠申請了7200元貸款,今年的消費金融行業可謂,買單俠遭遇的用戶。
從藍海,走進硝煙四起的紅海,消費金融行業的切變,在2017年似乎來得特別快。在整個行業被高光持續籠罩的背景下,一些消費金融公司或網貸平臺,如買單俠、人人貸
從藍海,走進硝煙四起的紅海,消費金融行業的切變,在2017年似乎來得特別快。
《投資時報》記者調查獲悉,今年以來,不少消費金融公司,或是新殺入消費金融領域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為追求規模,對客戶資質審核“放水”,因此造成資產不良率高企;與此同時,貸款黑中介的涌入,也給消費金融領域制造了大量不良資產,導致風險劇增。
對于行業發展陷入的痛點,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研究中心在新近發布的《中國消費金融創新報告》中強調,在當下“控風險、去杠桿”的政策背景下,預計對消費金融行業,尤其是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監管將日趨嚴格,相當部分不合規的企業將可能會退出市場。
在整個行業被高光持續籠罩的背景下,一些消費金融公司或網貸平臺,如買單俠、人人貸等,分別遭遇了不同程度的負面輿情沖擊。
買單俠屢屢被“曝光”
公開信息顯示,作為上海秦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秦蒼科技)旗下一款APP,買單俠定位為“一款面向年輕人群的移動信用金融服務產品”。從2017年3月秦蒼科技宣布完成首筆5億元場外信托受益權ABS時對外釋放的數據看,其歷史借款用戶累計達150萬。
相關信息同時顯示,買單俠鎖定3C消費場景服務,平均2.8分鐘就能出風控審核結果,10分鐘內完成整個申請流程;目前,其分期借款平均單額約2500元,還款周期9―15個月;已覆蓋全國29個省份,近4萬家門店。
然而,《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最近半年來,有關買單俠的負面消息十分密集。隨意在互聯網上檢索,可以看到大量有關買單俠的報道和討論。記者對此稍加整理后發現,其中既有對買單俠用戶反映情況的報道,也有買單俠前員工在一些論壇發的帖子,內容從“被騙求助”,到“呼吁”其他人不要在買單俠辦理業務等,甚至還有多個消息指買單俠部分駐點已倒閉。
比如,山東濱州博興縣多位市民反映,他們幫小額金融貸款公司“買單俠”業務員王某刷單,可幾個月后,買單俠官方開始向他們催債,王某不知所終。
根據市民朱先生反饋,2015年5月,他幫朋友王某在買單俠上刷單,申請了3300元貸款,并留下自己的身份證信息、銀行卡號和電話號碼。朱先生透露,王某告訴他就是單純的幫忙刷單,完成任務,不需還貸。而且,朱先生把貸款立刻給了王某,并未拿那筆錢。之后,在王某請求下,朱先生再次在買單俠申請了7200元貸款。這筆貸款同樣被王某直接收回,朱先生并未拿到。可隨后幾個月,朱先生的銀行卡被買單俠陸續扣了2000元錢。獲悉王某已失聯后,朱先生報警質疑買單俠涉嫌詐騙。
市民李先生也遭遇了同樣問題,至今他仍背負著80000多元債務。據李先生透露,博興同樣遭遇的大約還有100多人,許多人已經向公安機關報警。
再如,有買單俠用戶在網絡發帖稱“被騙求助”。這位用戶自稱在買單俠貸了4000元,當時店員告知其沒有利息只有少許服務費,但回家以后這位用戶通過APP看見一共需還款6000多元,遠遠超出他的意料。
有關買單俠部分駐點倒閉的信息則分散于多個信源。一位山東青島網友透露,他辦理了買單俠,但聽說本地買單俠已倒閉,只剩外地的。“我已逾期好久,過一段時間就有買單俠的人打電話催還款,說是要起訴,請問買單俠合法嗎?我會被起訴嗎?”
百度貼吧安徽吧里,有位買單俠前員工發帖說“千萬不要辦理買單俠分期”,并稱“很多地方買單俠駐點已經倒閉了”。這位前員工還指出,因為高額利息,致使很多顧客上門鬧事,而買單俠員工只要一個月不達標,有逾期就會直接被開除,工資什么都沒有。“現在很多地方買單俠都炸鍋了!我們已經申請勞動仲裁。”
百度貼吧鄭州吧里,一位名為“不協調的小胖紙”網友透露了另外一些信息。幾個月前,這位網友用買單俠軟件購買手機,由于事務繁多,還款第二天才打入卡里,之后放置沒管,沒想到此后催收人員通知他繳納逾期費,且并非通知他繳納一天逾期費,而是十天。
更讓“不協調的小胖紙”驚訝的是,催收人員讓其給他私人微信打款。“作為一個正經公司,怎么可能允許員工私自收取客戶的款項?”此外,在與催收人員兩小時微信交流中,對方三番兩次更改還款金額也讓“不協調的小胖紙”倍感疑惑。上網百度后,他發現有很多人遭遇和自己差不多。他們在買單俠碰到的共性問題是:一還款、逾期,沒有短信提醒;二是逾期多日才冒出催收部門;三是催收人員重要問題不正面解決,非要先打款才行,且要求打的都是私人賬戶;四是催收人員態度惡劣,動不動就拿法院傳票相威脅。
消費金融監管將日趨嚴格
某種程度而言,買單俠遭遇的用戶“輿情危機”或可稱“信任危機”,折射出消費金融類公司的社會關注度,已伴隨著行業規模的迅速膨脹而日趨高漲,且這并非個案。
《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今年的消費金融行業可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邊是已營業數年的相關企業不斷曝出負面消息甚或被監管部門查處,一邊是盡管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仍不斷有消費金融新軍搶入。
從去年底至今,一個較為突出的現象是,在強監管、去杠桿的背景下,經歷了兩輪清洗,P2P行業淘汰了不少非法非合規的平臺,但眾多P2P公司轉身,迅速投入消費金融領域。根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統計,2017年5月P2P網貸行業涉及消費金融業務的正常運營平臺,數量已達295家。除此之外,不少網貸平臺也在積極尋求以消費金融業務為主的資產端機構合作。
這批“新參者”會如何“攪局”消費金融領域,備受各方關注。
以在P2P平臺中名氣較大、成立于2010年的人人貸為例,《投資時報》注意到,最近一段時間,人人貸相關人士在多個場合表示,人人貸將專注個人消費信貸。
記者同時了解到,在今年5月中旬舉辦的合規進程溝通會上,人人貸聯合創始人張適時表示:“整個市場發展到現在,逐漸開始趨于理性。2017年是真正的監管元年,相信整改期結束之后,行業競爭會變得更有序。但這種競爭并不會走向緩和,反而會更加激烈。”其“2017年是真正的監管元年”被廣泛引用。
但與“強監管”言論對比鮮明的是,此前,人人貸先后被卷入涉嫌“與坤鵬租賃合作變相自融、嚴重違反監管部門其他規定”,以及涉嫌“違規代銷基金”的風波中。
今年“3?15”前夕,新浪基金曝光臺對人人貸在官網上增加基金銷售頻道、涉嫌“違規”讓投資者在其官網自由申購基金予以了曝光。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