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新資源“圈地戰爭”已經開始:不可忽視的“跑道寬度”區塊鏈
如果多個殺手級應用同時出現,必將引發應用搶奪資源的現象,而這一切的成本最終也都將轉嫁到用戶身上。
最近,無論是以太坊還是EOS,都出現了問題。
以太坊是因為應用而造成網絡擁堵,手續費的Gas趁機暴漲,造成很多用戶和程序員流失到EOS。而EOS也不見得好到哪里去,RAM被爆炒造成價格上升,隨后BM又通過改規則、退群等一系列過激行為,讓RAM的投資者“坐了過山車”。但這些事件的背后,其實不僅僅是價格,更多的應該是對新資源的囤積和搶占。
Gas概念源于數字貨幣交易的交易費,在比特幣時代交易費就是直接支付一定額度的BTC作為手續費。而以太坊(ETH)的交易費表面上看也是如此,需要支付一定額度的ETH,但實際內部運行要用到了Gas的概念。每筆交易都被要求包括一個Gas limit(有的時候被稱為startGas)和一個愿為單位Gas支付的費用。其中,Gas limit是這筆交易允許的最大的消耗Gas的數量,可以理解為交易服務本身的服務費;而愿為單位Gas支付的費用,可以理解為小費。礦工有權利選擇先打包哪一筆交易,你支付的交易費越多礦工就越喜歡幫你打包,交易確認的速度也越快。所以,在以太坊擁堵后,Gas支付的越高交易才會被越快執行。
EOS RAM是為了保持超級節點的高效運行,節點 RAM 內存總量有上限(以后會擴容),如果要保持區塊鏈數據可以隨時存儲、修改,就需要這部分數據存儲在內存中,而內存的使用需要用戶自己去 EOS 系統中購買,不需要的時候再賣給系統,換回 EOS 代幣。內存的價格由系統 Bancor Relay 算法決定。在 EOS 網絡上,大量的操作都需要消耗 RAM 來存儲數據,比如創建一個 EOS 賬號、創建一個 EOS 智能合約、進行 EOS 轉賬等。
創建一個 12 位的 EOS 賬號需要消耗 4KB 左右的內存,以 7 月 8 日的價格進行計算,1KB 的內存需要 0.4452 EOS,所以約等于 1.76 個 EOS。
如果仔細想想,Gas與RAM背后都有一個新的資源,就是公鏈的“跑道寬度”,只不過gas是后付費,而RAM是預付費的。預付費由于資源有限,所以做成市價撮合交易,給投機者留出溢價空間,而隨著擴容的不確定性,RAM的價格始終操縱在超級節點手中,而這些成本最后通過DAPP的應用轉嫁到客戶。超級節點成為天然的收割者,而使用EOS上DAPP應用的用戶將會為這些投機買單。
榮格財經認為:在以太坊上對資源的侵占并不是和EOS一樣,通過價格囤積“跑道寬度”來獲利的,而是像“加密貓”或“FCoin”這種應用點燃用戶欲望后,通過用戶交易來直接搶奪“整條跑道”,此時應用借此上位宣傳。而礦工們乘機漲價,如果此時礦工再聯合惡性提價,那么應用上的用戶想交易同樣要為“跑道寬度”買單。
所以,ETH的GAS與EOS的RAM看似相關性不高,其實背后都直接指向了一個區塊鏈世界新的資源,那就是公鏈的“跑道寬度”。
也許,未來區塊鏈技術的完善會拓寬跑道的寬度,而降低“跑道費用”。但目前看來,這個資源是存在囤積價值的,越是受追捧的公鏈,這個新資源的價格越有可能炒作。當下的DAPP還沒有出現殺手級應用,如果EOS或ETH上出現微信、淘寶、嘀嘀打車等殺手級應用,以現在的水平看,必將引發新一輪的價格上漲。
如果多個殺手級應用同時出現,必將引發應用搶奪資源的現象。而這一切的成本最終也都將轉嫁到用戶身上。其實,新資源的例子在傳統時代與互聯網時代我們都見過,如:傳統時代的土地資源爭奪,互聯網時代的域名資源爭奪,等等不勝枚舉。
區塊鏈時代的新資源已經出現,相比以太坊gas而言,EOS的RAM要顯性的多。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