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茗IPO之困:新茶飲估值大不如前,單店高利潤能否持續快訊
哪怕“流血上市”,也好過遙遙無期的等待。
哪怕“流血上市”,也好過遙遙無期的等待。
這句話,或許是當下不少新茶飲企業爭先恐后奔赴港股IPO的真實寫照。
不久前剛在港股成功上市的茶百道,上市前估值約180億,首日開盤市值為232億港元。然而,上市后不久,其市值出現了大幅下跌。截至5月30日,其市值已跌到約150億港元左右。
另一家三年前已上市的奈雪的茶,發行價為19.8港元/股,截至今年5月30日,股價已跌至2.48港元,市值較上市時蒸發了近300億港元。
照目前市場對待新茶飲企業看淡的態度,如今似乎并不是一個上市的好時機,但還是有多家新茶飲企業正在爭奪“新茶飲第三股”的寶座,古茗就是其中一家。
那么,古茗能否贏得港股市場的青睞呢?
01
區域集中度較高
古茗茶飲始創于2010年,起源于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的大溪鎮。2011年,古茗開設了第一家合作門店,接下來的幾年中,古茗迅速擴張。到2021年,古茗全國門店數量突破6000家,遍及浙江、福建、江西、湖北等18個省份的160多個城市。
據IPO申報稿披露,2023年古茗商品銷售額(GMV)為192億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門店數量為9001家,僅次于蜜雪冰城,為全價格帶下中國第二大現制茶飲店品牌。
不過,古茗開店的區域性非常明顯,浙江、福建、江西、廣東、湖北、江蘇、湖南、安徽等八個省份貢獻了87%的商品銷售額。如果按照目前開店密度,擴展到全國的話,店鋪規模有可能超越蜜雪冰城成為第一。
但另一方面,在全國各地市場,新茶飲店的密度已經到了“見縫插針”的地步,又是否還有足夠的空間留給古茗來做拓展?而以目前古茗的布局以南方居多來看,其口味是否能贏得北方人的胃?這也是一個需要長期觀察的問題。
此外,這種區域高度集中的情況也與古茗的供應鏈能力有關,截至2023年末,古茗在浙江有3個倉庫和53輛貨車,支持浙江的2054家門店。其中92%的門店位于距離古茗倉庫150公里范圍以內。但如果把門店開到全國各地,其供應鏈能力也將備受考驗,同時也需要在倉儲、物流方面進行更多的投入。
從商業模式來看,古茗可以說是典型的“輕資產運營”,目前,古茗的加盟店貢獻了約99.9%的商品銷售額。這一模式雖然能夠以“輕資產”快速擴大規模,但在管理上也存在較多問題,如食品安全、服務質量等。另外,加盟店與公司之間是合作關系,其持續經營的忠誠度也要根據店鋪的盈利情況而定,相對比較松散。隨著公司在更多區域拓展加盟店的進程,管理半徑加大,對于公司的挑戰也日益明顯。
說到門店的收益情況,如果按申報稿顯示,古茗的加盟商們應該過得很滋潤。古茗2023年在鄉鎮的單店商品銷售額為240萬元。另外,在四線及以下城市,古茗的加盟商2023年單店經營利潤為38.6萬元。
而以茶百道為參照,2023年該公司凈利潤11億,門店數量7800家,平均單店凈利潤僅約14萬元,這還是包括了在所有城市店鋪(包括一二線城市)的均值,通常低線城市利潤會更低,而古茗在低線城市為主的單店利潤能夠顯著高于茶百道,這是如何做到的?
總體而言,古茗在2021年至2022年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下稱“報告期”)營業收入分別為35.47億元、45.05億元、44.78億元;年/期內利潤分別為2399萬、3.72億、10.02億,均保持了增長勢頭。眼下古茗需要向市場證明的是,這種勢頭如何持續下去。
02
新茶飲高估值不再
如同許多新茶飲品牌的崛起,古茗在前幾年也得到過不少知名投資機構的青睞,包括著名的紅杉資本和美團旗下的龍珠資本。
據企查查信息,在2022年9月,紅杉中國、美團龍珠已經從古茗在內地的主體——浙江古茗科技有限公司退出,據工商變更信息,美團龍珠關聯企業長沙湘江龍珠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企業(有限合伙)、深圳龍珠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及紅杉中國關聯企業深圳市紅杉瀚辰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退出了古茗的股東行列。
不過從古茗的IPO申報稿中來看,古茗此次IPO主體——古茗控股有限公司(注冊于開曼群島)的股東中,仍能看到紅杉與龍珠資本的身影。
申報稿中列出的“[編纂]前投資者包括長沙湘江龍珠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企業(有限合伙)、深圳龍珠股權投 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深圳市紅杉瀚辰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眼下,古茗終于走到了IPO的關前,但新茶飲江湖早已不再是高估值的天堂。
茶百道在上市前估值約180億,首日開盤市值為232億港元。然而,上市后不久,其市值出現了大幅下跌。截至5月30日,其市值已跌到150億港元附近,已經出現一二級市場倒掛的情形。按目前茶百道對應市盈率,以及古茗去年前三季度凈利潤過10億粗略估算,其在港股的預計市值或略高于茶百道,約200億港元。但這一市值是否符合機構股東們的預期?這就要打個問號了。
一組數據可以側面印證古茗的估值已出現大幅變化,古茗發行的可贖回普通股、認股權證以及可換股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發生了變動,在2021年與2022年分別使公司損失7.28億元和3.9億元。截至2023年前9個月,估值變化所造成的虧損收窄至2166.9萬元。
此次古茗能否如愿上市,又是否能獲得二級市場的理想估值?《中孚財經》也將持續關注。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