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步是越來越難賣了快訊
北京半馬賽事不尋常的情況讓特步陷入輿論危機之中,不少人懷疑特步干擾比賽結果。北京半程馬拉松組委會對此表示高度重視,承諾將調查結果及時向社會公布。
4月14日,北京半馬賽事不尋常的情況讓特步陷入輿論危機之中,不少人懷疑特步干擾比賽結果。北京半程馬拉松組委會對此表示高度重視,承諾將調查結果及時向社會公布。
近年來,特步與馬拉松的綁定十分緊密,而在特步官網主頁,可以看見大量關于跑鞋、馬拉松、跑步俱樂部的介紹。
畢竟運動鞋服市場強者林立,內有李寧、安踏;外有Nike、adidas。夾縫中求生存的特步不得不另尋一條更合適的發展路徑。
特步聚焦慢跑領域,并成功搭建了跑者俱樂部,細化了不同跑步場景。可以說,特步通過其產品矩陣,構建了全場景的“跑步生態”。
半馬風波第二天,特步相關負責人回應媒體稱:“目前情況還在確認與多方調查核實中,后續有進一步的信息會第一時間進行溝通。”
如果調查的最終結果對特步不利,特步很可能會失去其苦心經營的跑步賽道,因為運動愛好者通常不會支持一個缺乏體育精神的品牌。
當然,也有不少人認為,特步這次“贏麻了”,畢竟如今特步成為輿論的焦點,所受的關注度甚至蓋過了冠名贊助商蒙牛。但特步究竟如何,還得從他近年的經營情況說起。
作為國內運動品牌三強之一,特步遠沒有安踏2236億市值的龐大規模,也沒有李寧風靡一時的國潮品牌。2007年特步試水馬拉松業務,2015年特步開啟了三年變革,實際上就是業務發展由時尚運動向專業運動進行轉變。
特步在2023財報中強調,2023年中國內地的重點馬拉松賽事中,特步跑鞋的穿著率于所有及破三跑者中高踞榜首,并位踞國際及國產品牌第一。
盡管該數據不能客觀說明穿特步就能跑得快,但極具性價比的特步跑鞋確實在跑友圈中非常暢銷,尤其是在宏觀經濟形勢變化的背景下。
《2023中國路跑賽事藍皮書》顯示,2016至2023年底,全國至少有250萬人完成過“半馬”或“全馬”賽事,2023年,全國共舉辦800人以上規模路跑賽事699場,總參賽人次605.19萬。
隨著大眾健康運動意識的提升,以及馬拉松項目對城市經濟的帶動,馬拉松已經從專業賽事轉變為全民可參與的運動,這一變化導致跑友對“平價”跑鞋的大量需求。特步及時抓住了這一市場機遇。
同時,對于(專業)運動群體而言,跑鞋其實是一種“耗材”,如果特步能夠在專業運動圈子中站穩腳跟,在銷售層面應該能夠獲得不錯的產品復購,在品牌認知層面也能打上專業的印記。
特步通過贊助頂級賽事和專業選手,品牌與“冠軍”、“紀錄突破”等關鍵詞形成了緊密的聯系。盡管是平價跑鞋,但品牌價值卻在消費者心中不斷上升。
不過,盡管跑圈生態正在良性發展,但特步的核心業務——以跑鞋為主的鞋履業務卻遭遇了增長瓶頸。
最新財報顯示,2023年,特步集團服裝業務收入為59.04億元,同比增長20.6%,而鞋履業務收入81.72億元,同比增長5.3%。
而在2022年與2021年,該收入的同比增長分別為30.9%與17.50%,增長失速明顯。
此外,根據特步2023年第三季度運營公告,其零售折扣達到7至75折,平均庫存周轉期也高達90天,而李寧的平均庫存周轉期只有63天,特步2020年平均庫存周轉期也只有74天。這說明特步的產品就算打折,也越來越難賣出去了。
盡管特步在2023年以61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索康尼的股權,但要把它打造成特步的“FILA”難度還是很大。
畢竟FILA是安踏在全品類覆蓋外,對運動時尚路線的補充。索康尼只能作為特步聚焦跑鞋賽道后,對更高端跑步人群的覆蓋。
跑鞋銷售增長的放緩、庫存周期的延長以及折扣力度的加大,這些都表明特步正面臨不小的挑戰。此外,馬拉松事件的處理結果對特步來說尤為關鍵,畢竟,跑步賽道幾乎就是特步的“生命線”。
國產運動品牌,尤其是以安踏、特步、361等代表的晉江系,在2000年左右通過賽事贊助、明星代言、快速擴店等方式迅速提升了知名度,抓住了中國體育產業與鞋服品牌化的發展紅利。
2008年后,這種對市場的無限樂觀,使國產運動品牌盲目擴張,運動鞋服門店擠掉了時尚服裝店,布滿了城市的整條商業街,直接導致2012年庫存危機爆發。
此后,國產運動鞋服迎來了行業分水嶺,通過對零售端進行改革,安踏最早走出庫存危機,并通過收購FILA、始祖鳥等品牌打入高端市場,實行多品牌戰略。
李寧則逐漸失去行業領先地位,直到2018年,李寧在“紐約時裝秀”一鳴驚人,順勢打出了“中國李寧”的國潮概念,但隨著消費者觀念轉變,高價潮服在市場銷售受阻,“單品牌,多品類”的李寧打法略顯單薄,市值一路走低,甚至傳出集團即將私有化。
而諸如鴻星爾克、貴人鳥等品牌已經逐漸掉隊,鴻星爾克通過慈善捐款事件火了一把,單只能說是回光返照,貴人鳥更是直接放棄了鞋服業務,走入退市邊緣。
運動品牌們都需要在新時代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最有效的增長方式,而特步選擇的就是不斷加碼跑步市場,贊助比賽,通過抓住這塊專業運動人群保住了地位,成為了“萬年老三”。
當然,在馬拉松賽事全民化后,更多的運動品牌也加入了這場“內卷”當中,在比賽前,不少品牌針對性地招募破三(全馬跑進3小時)的選手 ,讓其穿著自己的鞋服,并在成績達標后,給予裝備與現金獎勵。
為了保證自己在賽事內的話語權,品牌也將不斷加大投入,這也導致馬拉松比賽成為品牌營銷的中心,體育、運動員本身的價值被稀釋,引發輿論。而身處暴風眼中心的特步,正面臨著這波“反噬”。
從跑步市場來看,即便沒有受到北京半馬的這樣的特定事件影響,特步要想長期維持用戶的品牌忠誠度仍然面臨挑戰。
目前361°簽約了李子成、程乾育、管油勝等多名運動員,據悅跑圈大數據顯示,361°在2023柏林馬拉松跑鞋穿著率國內品牌第一。而李寧的超輕、赤兔、飛電這三大核心跑鞋全年總銷量達到了900萬雙,李寧本人也曾說過,“鞋類產品必須要成為主力”。
運動鞋服根本還是得為用戶的運動場景提供舒適度和功能性,品牌應該將思考利用產品科技提高品牌價值,太依賴營銷不但會適得其反,甚至像特步這樣,多年的經營毀于一朝。
但就當下的情況而言,還是要看特步能不能把問題說清楚,不然可能將無緣運動市場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