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下載不給取件碼?菜鳥時隔7年仍在強制下載APP,涉嫌侵害消費者權益快訊
今日,有消費者投訴稱,菜鳥驛站不給取件碼,要想查取件碼,必須下載注冊菜鳥APP。網友質疑,此舉目的是推廣菜鳥APP。
天天消費訊,今日,有消費者投訴稱,菜鳥驛站不給取件碼,要想查取件碼,必須下載注冊菜鳥APP。網友質疑,此舉目的是推廣菜鳥APP。
網絡截圖
早在7年前菜鳥就開始強行推廣APP
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快遞放在菜鳥驛站里,菜鳥會發一條包含取件碼的短信給收件人,收件人憑此取件碼取走快遞。后來,短信通知變成了包含一條網絡連接的短信,鏈接要求你下載阿里系APP,然后在APP里面查看取件碼,借此來推廣阿里系的APP。
早在2017年,某些城市就已經開始推廣菜鳥裹裹APP(即現在的菜鳥APP)。而當初官方給驛站的解釋是:避免收件人被“取貨短信騷擾”,減少驛站短信成本(用了菜鳥裹裹APP就默認收不到短信了),提高出庫效率(收件人可以一鍵取件)。
但是在推廣之后,驛站的收件量卻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隨后,快遞驛站的老板都在反對菜鳥裹裹的推廣,結果是菜鳥驛站由社區驛站轉戰到校園驛站。
菜鳥官微
2020年9月20號,一篇《因為菜鳥驛站強制下載菜鳥裹裹APP,所以我選擇起訴》的文章引爆全網,該文作者正是一位在校學生。
事情的經過是,2020年9月11日,該生在淘寶上購買的商品到達學校菜鳥驛站,在收取快遞時,被菜鳥驛站的工作人員告知須先下載菜鳥裹裹APP才可進屋取件。而在此之前收件人只需通過淘寶或支付寶出示取件碼即可取件,在與商家進行多次溝通無果后,該生與其他十余位學生無奈只能站在菜鳥驛站的門外下載該APP才取出快遞。
2020年9月18日,該生的同學在取家中寄到學校的包裹時,收到短信提示“請打開菜鳥裹裹”取件,她沒有妥協,而是拒絕下載菜鳥裹裹APP,結果是被拒絕取件,快遞被“扣留”在菜鳥驛站無法取出。
之后,該學生選擇起訴菜鳥驛站。
2020年12月,一位網友在重慶網絡問政平臺反映,其在合川區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附近的菜鳥驛站取件時,被強行要求下載菜鳥裹裹APP。該菜鳥驛站貼出的一則告示顯示,取件人必須單獨下載菜鳥APP,淘寶、支付寶上的身份碼設備識別不了,不能出庫。驛站工作人員稱如果不下載該APP取件,則會把快遞扣留。
網絡截圖
2020年12月,網友王女士在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上反映,“在湖北大學的菜鳥驛站取快遞,要先下載一個APP,這合理嗎?”王女士認為,快遞站點此舉有強行推廣APP的嫌疑,給取快遞的市民帶來了不便。
網絡截圖
此外,黑貓、小紅書等平臺也有不少相關投訴。天天消費在黑貓平臺以“菜鳥強制下載APP”搜索,相關投訴有58條;小紅書上以“菜鳥強制下載APP”搜索,相關投訴有上百條。
面對菜鳥的這種強制性下載行為,諸多網友表示阿里的推廣吃相過于難看,絲毫不顧及企業價值觀。
強制下載APP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強制下載APP,是一種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九條規定所賦予消費者的對下載該應用軟件的自主選擇權。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九條,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
2023年2月,工信部印發《關于進一步提升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能力的通知》,共提出26條措施,包括不得自動或強制用戶下載APP(移動應用程序)等。對于APP安裝卸載,提出切實保障用戶知情權、選擇權,不得通過“偷梁換柱”“強制捆綁”“靜默下載”等方式欺騙誤導用戶下載安裝;在服務續期方面,提出應當征得用戶同意,不得默認勾選、強制捆綁開通;在個人信息收集方面,提出不得采用默認勾選、縮小文字、冗長文本等方式誘導用戶同意個人信息處理規則。
既然上有法律法規制約,下有行業規范,為何“強制下載”至今仍屢禁不止?
究其原因,互聯網應用App以規模化取勝,誰能圈占更多的用戶資源,就可獲得更強的市場競爭力,不少APP采取利誘、強制、欺騙等手段,想方設法增加用戶數量。
從2017年至今,菜鳥多次被曝強制用戶下載APP,其背后是對于用戶資源的搶奪。
曾有媒體評論稱,不管怎么說,讓用戶暢通的使用互聯網,是互聯網發展的大勢所趨。互聯網平臺其實也應該意識到,“強扭的瓜不甜”,那些被強制下載APP的用戶,最終平臺能留住幾個?與其通過一些歪門邪道來脅迫用戶下載APP,倒不如在產品和服務上做更多的努力,通過過硬的品牌和口碑來爭取更多的活躍用戶。
IPO在即 菜鳥驛站的野心延伸到鄉村
去年9月,菜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聯席保薦人為花旗銀行、中信證券、摩根大通。
早在去年5月,阿里巴巴“1+6+N”分拆并宣布,董事會已經批準啟動菜鳥集團上市,預計在未來12個到18個月完成上市計劃。
彭博曾發文稱,2024年亞洲IPO可能會得到提振,因為香港預計今年的大型中資交易將逐步回歸,其中菜鳥上市將是2024年亞洲最熱門的IPO計劃之一。
菜鳥“先飛”,將成為阿里拆分后首個擁抱資本市場的子集團。
圖片來源:東方IC
從財務數據來看,2021-2023財年,菜鳥收入分別為527億元、668億元、778億元,后兩財年的增速分別為27%和16%。
不過,菜鳥依然未在一個完整財年實現盈利。2021-2023財年,菜鳥分別凈虧損20.15億元、22.86億元和28.01億元,三年累計虧損超過了70億元。
在2023財年,科技及其他服務板塊收入50億元,占集團總收入比重只有6%,而菜鳥驛站便是“科技及其他”板塊收入的主要來源。
菜鳥驛站采用的是加盟模式,在全國范圍內招募專營快遞代辦點或零售類、服務類店鋪入駐,菜鳥作為快遞公司與消費者間的中間站,取件業務按件結算向快遞公司收取傭金、寄件業務則向消費者收取寄件費。
此外,由于包裹流量增加客流量,除了實現物流功能外,菜鳥驛站還能附加其他業務生態,比如通過社區團購、廣告、回收、洗衣等業務增加收入。
根據菜鳥集團官網數據,菜鳥驛站目前覆蓋了280多個城市,30000多個社區以及1900多個高校。
據媒體報道,近日菜鳥旗下兩大末端物流服務平臺菜鳥驛站和菜鳥鄉村已完成合并。菜鳥鄉村,可以理解為“鄉村版”的菜鳥驛站,通過建立共配點來服務鄉村物流末端業務。
數據顯示,目前,菜鳥驛站有17萬個站點,菜鳥鄉村有5萬多鄉村共配點。
雖然菜鳥驛站和菜鳥鄉村對集團的收入貢獻不高,但他們承擔著菜鳥的末端配送野心,一直是菜鳥的一個核心戰略。
早在2015年的第一屆菜鳥江湖大會上,彼時的菜鳥網絡總裁童文紅就宣布了“快遞、倉配、跨境、農村和驛站”為菜鳥的五大戰略方向。
有業內專家表示,對菜鳥而言,將菜鳥驛站與菜鳥鄉村業務合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菜鳥驛站發展到現在,無論是站點密集度的提高,還是存活率的穩定,都存在著一定困境,通過組織架構與人員的調整,或許是一種突破的方式。”合并鄉村業務,也意味著菜鳥驛站拓展的方向將延伸至縣級城市,尋找新的增量。
不管菜鳥如何飛,菜鳥驛站如何擴張,不解決好“強制下載”類似事件,只會遭到消費者“用腳投票”,畢竟“強扭的瓜不甜,‘綁架’來的流量難長久”。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