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界S9上市,這一次,北汽與華為的攜手能成嗎?快訊
?華為鴻蒙智行第三界「享界」首款車型——享界S9上市。
三問鴻蒙智行。
作者:詩宇
編輯:肖瑩
華為鴻蒙智行第三界「享界」首款車型——享界S9上市。
享界S9定位中大型豪華轎車,共分為兩個版本:Max版起售價39.98萬元,Ultra版起售價44.98萬元。
對比此前的預售價45-55萬元,享界S9上市算是給了一個驚喜價。作為和問界M9同等戰略地位的轎車旗艦,享界S9能取得一樣的爆款成績嗎?
問界M7、問界M9的連續爆款,華為已經成為車圈流量密碼,但華為也不是銷量萬能鑰匙,其與奇瑞合作的智界銷量并不理想。
或許是受到智界S7銷量的影響,享界S9此番定價頗有誠意。
不同于問界系列車型,同時發布純電和增程版本車型,享界S9目前只上市了純電版本,這無疑也會加大享界S9的市場競爭壓力。
不過,此前有媒體向余承東咨詢過是否會有增程版本車型,余承東給了肯定的答復,但沒給出具體時間。
01
首發華為乾崑ADS 3.0
8月6日,享界S9正式上市,定位中大型豪華純電轎車,車身尺寸長寬高分別為:5160*1987*1486mm,軸距為3050mm。
外觀提供寰宇紅、星暉金、鎏金黑、深空灰、陶瓷白五款車漆顏色;內飾則有白沙杏、琥珀棕、凝脂白、極夜黑四種顏色選擇。
享界S9提供Ultra和Max兩個版本,兩個版本車型都搭載寧德時代100度電池包。
兩者之間最大區別在于,Ultra版是四驅車型,Max版則為兩驅車型,因此兩車雖然搭載電池相同,但續航里程有所差異,兩驅版CLTC續航816公里,四驅版CLTC續航721公里。
在動力配置方面,雙電機版前、后電機的最大功率分別為158kW和227kW,綜合功率385kW,峰值扭矩655N·m;單電機版最大功率為227kW,峰值扭矩355N·m。
此外,兩者的主要還在于零重力座椅套裝、智能激光投影系統等個性化配置。
作為鴻蒙智行旗下轎車旗艦,享界S9除了搭載鴻蒙OS 4.0車機系統、途靈底盤,還搭載了華為最新智駕方案ADS 3.0,這套方案采用端到端全新技術架構,據余承東介紹,其在智能駕駛、智能泊車和主動安全等方面將實現全面提升。
為了做好新品牌,北汽還規劃了新工廠,根據此前環評報告,享界新工廠一期產能將達到12萬輛。
報告還指出,生產享界S9的新工廠項目將租用原北汽福田多功能車的廠房,項目計劃收購現有設備,并引入新的工藝和環保設備,以形成年產12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的生產規模。
北汽表示,享界S9發布即量產,以避免訂單積壓和交付延遲。
北汽談到,享界S9舒適性和高端配置是其優勢,主要面向商務人士,希望未來能夠占據10%左右的細分市場份額。
02
華為、北汽梅開二度
享界S9雖是享界旗下首款車型,但卻不是華為與北汽合作的第一款車。
華為與北汽結緣更早,早在2017年,華為與北汽就有了接觸,雙方合作的首款智駕車型是極狐阿爾法S 華為HI版。
可以說,北汽是最先接納華為智駕技術的車企,兩家企業的緣分可謂最深。
但兩家企業的合作并非一帆風順,也出現過諸多矛盾、摩擦,余承東甚至還吐槽北汽產品定義有問題。
此前,采用(計劃采用)華為HI模式的車企有北汽、廣汽和長安三家,目前僅剩下長安一家,即長安、華為、寧德時代共同打造的阿維塔品牌。
正是HI模式的進展不利,導致了華為,更加堅定地開啟智選車模式,也就有了問界,有了后面的智界、享界和尊界四個新品牌出現。
目前來看,在華為四界中,進展最快勢頭最好的當屬問界。
今年7月,鴻蒙智行宣布共交付車輛44090輛,其中問界銷量42535輛,占比94%:問界M9交付18047輛,問界M7交付16562輛,問界新M5交付6926輛。
尤其是問界M9表現極為亮眼,作為一款50萬元級別的車型,上市僅半年多,即斬獲了超10萬輛大定訂單。
7月29日,問界汽車舉辦了第40萬輛產品下線儀式,僅僅用時28個月。
問界M9、問界M7的成功,也幫助華為汽車業務實現盈利。余承東此前表示,今年一季度,鴻蒙智行已經實現了盈利,整個華為車BU也到了盈虧的邊緣。
或許是受到問界M9成功的鼓舞,華為在高端車、豪華車的布局越來越有信心,在上市享界S9后,華為與江淮還在醞釀一款更高端的產品。
華為與江淮的合作品牌定名為尊界,首款車型預計是一款MPV,定價或在百萬級別。
03
鴻蒙智行的潛在弊端
華為、小米、比亞迪,已經成為當前車圈流量密碼。相比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華為和小米對于車圈的影響力一點也不遜色。
鴻蒙智行模式可謂打開了一種汽車產業鏈全新合作模式,問界的大獲全勝,已經讓汽車行業不再質疑華為對于汽車產業的賦能,不僅體現在技術賦能,也體現在市場賦能。
華為的鴻蒙智行模式雖有優勢,但并非沒有弊端和隱患。其一,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問界之后的新品牌如何塑造。
問界品牌的出圈,有一定的市場機遇,在問界M7爆款之前,華為與問界已經發布了多款產品,但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
直到華為“輕舟已過萬重山”,大大地鼓舞了國民情緒,華為揚眉吐氣的同時,也讓問界這一品牌進入公眾視野。再加之問界M7改款降價契機,讓很多花粉認可了這一產品。
但智界、享界、尊界則不同,也不會有這樣的機遇。當下汽車品牌眾多,新車層出不窮,消費者已經眼花繚亂,新品牌已經很難占領用戶心智。
這也就是為什么問界成功,但是智界卻平平淡淡的原因。
其二,各品牌間的產品區隔度如何劃分。目前旗下的四個品牌,華為并沒給出明確的品牌區隔。
就當前的產品布局來看,問界主打SUV,產品覆蓋中高端、豪華車型;智界似乎是做面向中高端市場的轎車;享界則布局豪華轎車市場;尊界要更豪華一些。
這僅針對當先產品線,后續隨著各品牌之間產品越來越多,是否還會有比較清晰的區隔,這是一個需要長線思考的問題。
其三,新技術如何賦能多品牌。
鴻蒙座艙、華為智駕、途靈底盤,華為塑造的核心技術產品,已經越來越被消費者認知并關注。
作為華為賦能的汽車品牌,無疑也會希望自家車型最先搭載華為核心技術。由于四界背后還有四家車企之間的利益關系,如何協調、統籌也將是一個難題。
就比如,在享界S9上首發搭載的華為乾崑ADS 3.0 ,此前阿維塔也宣布旗下車型將首批搭載。盡管阿維塔也是華為深度合作品牌,但關系還是有“遠近親疏”,華為毫不猶豫地將首發給了享界。
這也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在HI模式和智選車模式之間,華為更看重哪種合作模式了。然而,在四界之間,孰輕孰重,華為又該如何選擇呢?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