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創新高的奇瑞,卻被“強制加班”拖下泥沼!快訊
如今的汽車產業,正在以一種不可預知的態勢“卷”到極致,但這種“卷”到底是不是正向循環呢?至少在業內看來,他們并不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逃離這個產業。
如今的汽車產業,正在以一種不可預知的態勢“卷”到極致,但這種“卷”到底是不是正向循環呢?至少在業內看來,他們并不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逃離這個產業。
在2024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針對汽車行業的“黑公關”和不正當競爭,半開玩笑地說:“希望奇瑞不但能做到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第二,更希望離比亞迪近一點,且離我們越近越好,這樣可以幫我們分擔一些‘火力’。”
而奇瑞似乎也表現得頗“給面子”——不但半年總銷量首次突破100萬輛,達110.06萬輛,創歷史新高,同時也因為“強制員工加班”的事件將自己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不得不說,奇瑞最近這一好一壞的消息,還的確幫自主老大哥比亞迪分擔了不少“火力”。
業內人士認為,奇瑞之所以如此著急加班加點,可能是在為業內排名靠前努力、也或許在為重啟IPO做準備。此前就有相關人士爆料,按照預定計劃,奇瑞將在2025年前完成在A股的上市。
以上說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國內車市目前過于“內卷”的大環境可能也是促成奇瑞“強制員工加班”的原因之一。據悉,奇瑞今年前6個月總銷量雖然還算不錯,但其銷量主力仍是燃油車,在新能源上奇瑞雖然車型頗多,布局廣泛,但目前沒有任何一款車型成為“爆款”。因此電動化轉型上的承壓,也是奇瑞對員工“更苛刻”的原因之一。
不過話說回來,任何原因都不應該是奇瑞“強制員工加班”的借口。畢竟員工乃企業之本,只有讓員工成為企業的主人,充分激發出其積極性和創造力,奇瑞的新能源轉型之路才能行穩致遠。
半年銷量首次突破100萬輛
近日,多家車企公布了6月份銷量情況,奇瑞也不例外。6月奇瑞集團共賣出200412輛新車,同比增長38%。其中,出口銷量97034輛,同比增長22.7%,幾乎占6月總銷量的一半;新能源銷量44851輛,同比大幅增長230.6%,直接翻了兩番還不止。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6月份,奇瑞集團的累計銷量達到1100621輛,同比增長48.4%,這也是奇瑞首次半年度銷量突破一百萬輛,創歷史新高。作為對比,奇瑞去年全年銷量也才188萬輛。
然而,即便奇瑞今年上半年的銷量還算不錯,但似乎仍然很難完成今年全年的銷量目標。按照年初的規劃,奇瑞今年的目標是銷量增長率再超行業10~20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奇瑞或將沖擊400萬輛的年銷量目標。而按照1-6月賣出110萬輛的進度來看,奇瑞在過去了半年的情況下,目標完成率僅為27.5%。
分品牌來看,奇瑞旗下的四大品牌之銷量均呈現出上漲趨勢:奇瑞品牌6月銷量123694輛,同比增長28.5%,1-6月銷量706767輛,同比增長41.9%;星途品牌6月銷量13252輛,同比增長34.6%,1-6月銷量54447輛,同比增長28.9%;捷途品牌6月銷量42088輛,同比增長94.8%,1-6月銷量223555輛,同比增長98.9%;iCAR品牌 首款產品上市4個月,6月銷量5907輛,1-6月銷量25586輛。
除了新能源方面表現不錯,奇瑞在其一向擅長的出口方面也表現搶眼。今年1-6月,奇瑞在國內銷售汽車568463輛,同比增長72.2%,海外出口汽車532158輛,同比增長29.4%。也就是說,奇瑞1-6月的海外出口銷量幾乎占了其今年總銷量的一半。可以說,奇瑞延續了其去年在出口方面表現強勁的態勢,去年全年奇瑞出口93.7萬輛,占全年總銷量188萬輛的49.8%,幾乎占了一半,這也使得其連續21年成為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銷量冠軍。
然而幾乎就在奇瑞公布6月銷量之同時,另一則不太好的消息卻把奇瑞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強制員工加班。
強制加班將奇瑞推到風口浪尖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自稱是“奇瑞員工”的網友發帖稱,奇瑞汽車內部存在強制加班行為,每周加班時長需大于20小時且沒有加班費,僅有10元餐補。另外,員工加班調休時間也嚴格限制,部分部門禁止調休申請、請假,還會依照加班時長進行末位淘汰。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疑問請聯系我們)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位員工的爆料引發了后續多位奇瑞員工的更多爆料。有位員工補充說,想要得到10元的餐補也是有條件的,即工作日當天加班滿3個小時,周末需要每天加班滿4個小時。為了掩蓋加班的事實,目前員工上班打卡歷史記錄已被關閉,默認展示打卡時間為8:30-17:00(而實際要求時間為8:25~20:00)。7月1日,多位奇瑞汽車員工表示,上述情況屬實。
“不僅免費加班,每周一還要進行加班排名,有的部門要求周六99%的出勤率。各部門之間要對比加班時長,沒達到加班系數(負荷率)就要被通報。”另一奇瑞汽車員工稱。
在這名員工所在的部門,月工作時長至少要是勞動合同時長的1.4倍。什么意思呢?舉例來說,正常工作日打卡是8.5小時,以6月份為例,一共有19個工作日,正常工時應該是8.5*19=161.5個小時,正常工時計負荷率為1,要求負荷率達到1.4才算及格,也就是161.5*1.4=226.1小時,6月份至少要打卡226.1小時。“即使活干完了也不允許下班,必須留在工位上卷加班時長。”該員工補充說。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疑問請聯系我們)
之所以經常加班,原因之一是內部每天頻繁的會議占用正常工作時間,嚴重時甚至是很多會議同時進行。“有時公司為了規避加班風險,還會把會議安排在下午六點之后,甚至會安排在晚上10點。部門級別的會議都是放在周六。”
另一奇瑞汽車員工則表示,平時請假也會影響出勤率,加班調休時間嚴格限制,請假優先使用年假。“有的部門休假有一定額度。如果領導用完了,其他人就沒有名額了。”該奇瑞員工表示。
除了強制加班,據一位2023年應屆進入奇瑞的員工爆料,奇瑞人才流失率也很高,應屆生幾乎不到一年就走掉了七成,剩下的也是準備積累兩年經驗后跳槽。該員工表示自己的工資很低,其5月加班120小時,加上正常上班的174小時,總工作時長近300小時,到手薪資卻只有4800元,平均時薪16元。
對于以上說法,奇瑞方面目前暫未作出回應。然而天眼查顯示,在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上百條法律訴訟中,有接近10%為勞動爭議與勞動合同糾紛案件。如果將此信息與奇瑞不同高層此前的某些言論結合起來看,這事恐怕并非完全是空穴來風。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疑問請聯系我們)
今年年初奇瑞汽車曾內部發文稱,為提升會議質量、提高會議效率,會議盡量安排在晚間,白天用于工作思考、業務推動和管理提升等。此外在去年的某次發布會上,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學用也曾說:“今年是中國汽車產業最內卷的一年,如果這場內卷對消費者、對行業都有好處,那就讓內卷來得更猛烈些吧!”李學用忘了:對消費者、行業有好處卻未必對員工有好處。
無獨有偶,去年3月奇瑞汽車工程技術研發總院院長高新華也在內部郵件中表示:“通知所有的員工,以奮斗者為本,周六是奮斗者的工作日。”當時奇瑞方面的解釋是,宣揚加班文化的本意,不是為了壓榨員工,而是學習華為精神,讓奮斗者努力,不讓奮斗者吃虧!網友評論稱,奇瑞這種做法是“道德綁架式的自我感動”。
銷量不錯的奇瑞為何如此著急
外界的疑問是,作為年營收突破3000億元的國產汽車品牌,奇瑞為何會出現工資如此低且強制員工加班的情況呢?要知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企業安排勞動者額外加班的,要么就需要支付加班費,要么就安排調休。具體而言,工作日安排加班的,企業支付不低于工資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報酬,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未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百分之二百的報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百分之三百的報酬。
奇瑞方面當然是清楚法律條款的,既然如此,它為何還要冒著被舉報的風險強制員工加班呢?
據業內人士透露,這可能跟奇瑞汽車正在考慮重啟IPO有關,按照計劃,奇瑞將在2025年前完成A股上市。據悉,奇瑞是目前國內唯一尚未上市的主流車企,此前奇瑞曾四次申請上市,但均以失敗告終,這是其第五次沖擊IPO。然而,考慮到當前IPO審核條件愈發苛刻,且大概率明年仍沒有放松的可能性,奇瑞汽車能否按照既定安排成功上市,目前仍然充滿未知。
除此之外,奇瑞在新能源轉型上相對于其他自主品牌的落后,也是其不得不拼命“卷”員工加班時間的重要原因。
就拿去年來說,奇瑞2023年銷量為188萬輛,但新能源汽車批發銷量僅為12.8萬輛,占比不到10%。作為對比,同時期長安、吉利的新能源車銷量均達到了45萬輛以上。對此,奇瑞董事長尹同躍也坦言奇瑞在新能源上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可能是意識到了自身在新能源轉型上的相對落后,奇瑞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的新產品中有超過80%都是新能源車,如風云A8、iCAR 03、捷途山海T2、風云T9、星紀元ET、星途瑤光C-DM、探索06 C-DM、新款智界S7等,覆蓋插混、純電、增程等多種動力形式。布局廣泛的車型雖然使得奇瑞集團1-6月的新能源車累計銷量達到18.1萬輛,同比增長1.8倍,但目前卻沒有任何一款車型算得上是“爆款”,其單一車型月銷量基本都只徘徊在幾千輛上下。
也就是說,奇瑞目前的銷量之所以還算不錯,總體上主要還是依靠燃油車。然而即便是燃油車,奇瑞也主要是依靠車型多、規模大,比如今年1-6月,奇瑞集團燃油車總銷量雖然達到919,674輛,同比增長35.8%,但在近30款車型中,目前僅有瑞虎8和捷途旅行者兩款車月銷能突破萬輛。這其實反映出奇瑞在多品牌、多車型的戰略下,并未形成有效的市場聚焦和品牌影響力。
以上這些可能才是奇瑞強制員工加班的深層原因。對此,人力資源行業資深專家劉蘭表示,“推行內卷式加班,此前盛行于諸多互聯網大廠,就這些大廠此后的反饋看,這樣的內卷并沒有起到較好的效果,反而會讓員工抵觸工作,而這樣的道理同樣適用于車企。”
總之,對奇瑞汽車來說,在新能源產品上形成銷量規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才能走出當前的內部管理困境,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立足于當下“內卷”的大環境,唯有如此,才能激發員工的積極性,推動奇瑞在新能源轉型上走得更穩健。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