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木難支的Rokid:AR市場小眾,內容生態匱乏成瓶頸快訊
內容生態的匱乏是制約Rokid發展的另一大瓶頸。
在AR(增強現實)領域,Rokid曾被視為一顆璀璨的“獨角獸”,然而,隨著市場的逐步清晰和競爭的加劇,Rokid的光環似乎正在逐漸褪去。盡管在融資方面表現搶眼,連續獲得多輪融資,估值高達10億美元,但Rokid在AR眼鏡市場的表現卻遠未達到預期,其面臨的困境與挑戰愈發凸顯。
根據IDC的最新數據,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AR/VR頭顯出貨量為10.7萬臺,其中AR眼鏡的出貨量僅為8000臺,同比增長雖達到119.2%,但基數之低令人咋舌。這一數據直觀地反映了AR眼鏡市場的冷清與小眾,Rokid作為其中的佼佼者,也難以獨善其身。盡管Rokid不斷推出新品,如Glass系列、Vision系列、Air、Max系列以及Rokid Station、Rokid AR Studio等,試圖通過豐富的產品線來搶占市場,但效果并不理想。
更為嚴峻的是,AR眼鏡的應用場景有限且缺乏不可替代性。游戲、影視直播、旅游和社交購物等應用雖然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但這些場景并不能為AR眼鏡帶來持續的增長動力。用戶在使用幾次后,往往因為缺乏新鮮感和實用性而將其束之高閣,最終導致產品淪為閑置品。
內容生態的匱乏是制約Rokid發展的另一大瓶頸。與智能手機豐富的內容生態相比,AR眼鏡的內容生態顯得極為單薄。即便是Rokid主攻的娛樂領域,也僅支持一些“食之無味”的小游戲,無法適配主流游戲,這極大地限制了用戶的使用興趣。此外,由于缺乏爆款應用,AR眼鏡難以建立有效的商業模式,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制約了市場的發展。
技術成熟度較低也是Rokid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盡管AR技術在近年來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整體而言尚不成熟。單一環節的提升難以帶動全行業的攀升,而短期內可商業化落地的技術經濟效益仍然較低。對于Rokid而言,如何在技術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實現產品的商業化落地,并滿足用戶的需求,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在AR眼鏡市場,Rokid還面臨著來自國內外眾多競爭對手的威脅。Meta、OPPO、華為、小米等巨頭紛紛殺入這一領域,憑借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內容生態建設能力,對Rokid構成了巨大的壓力。特別是Meta即將推出的下一代AR智能眼鏡,其性能遠超現有產品,有望徹底顛覆傳統眼鏡的概念,對Rokid等AR眼鏡廠商的市場份額造成重大影響。
在空間計算領域,Rokid雖然是國內第一家入局的AR眼鏡廠商,但前景同樣不容樂觀。空間計算需要極高的算力支持以及AR眼鏡各項參數的不斷優化,同時還需要融合來自多個平臺的數據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然而,現實世界中與數字世界虛實融合的水平仍處于初級階段,距離完全落地尚有一定距離。隨著蘋果Vision Pro的折戟,空間計算的發展也蒙上了一層陰影。對于Rokid而言,如何在這一領域取得突破并留在牌桌上,將是其未來面臨的最大考驗。
綜上所述,Rokid在AR眼鏡市場的表現并不盡如人意,其面臨的困境與挑戰包括小眾市場的掙扎、內容生態的匱乏、技術成熟度的挑戰以及競爭對手的威脅等。此外,在空間計算領域的發展也充滿了不確定性。對于Rokid而言,如何突破重重圍堵并保持現有的市場份額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