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藥”,難治家化的“病”快訊
?如果我們來到超市的日化區,在護膚品的專柜列,最常見到的品牌是什么?
作者 | 周藝
主編 | 蘇淮
如果我們來到超市的日化區,在護膚品的專柜列,最常見到的品牌是什么?是“佰草”集、“美加凈”;如果轉身去到清潔護理列,大概率也能看到“六神”。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大品牌,但并不為現在的年輕人所喜愛。
這些品牌,均來自同一家公司——上海家化(600315.SH)。
圖片來源于上海家化官網
上海家化已經125歲了,從一個品牌的年齡來講,足以載入中國快消行業的歷史。但老樹如果不開新芽,沉疴頑疾也要將它拉下馬。
近日,上海家化迎來了十年以來的第四任董事長——林小海。從表面來看,有過16年寶潔經驗和8年阿里經驗的林小海,非常符合上海家化目前需要的既要懂日化行業、又要有電商渠道變革能力的人選。
但值得注意的是,林小海的“前任”們,無一例外都是來自海內外著名日化公司的職業經理人。他們從業經驗豐富,履歷光鮮,但最終都未能讓上海家化再創輝煌。
這一次,林小海能接住這個“燙手山芋”嗎?
“救火隊長”駕臨
我們先來看看林小海的職業生涯。
圖片來源于上海家化官網
作為擁有多年快消品行業經驗的老兵,林小海曾在寶潔公司(NYSE:PG)履職20年,卸任前為寶潔大中華區營銷總裁。林離職之際,寶潔對外公布的郵件中稱其“培養并壯大了一個人才濟濟的銷售部”。
林小海在寶潔的“謝幕演出”,是在2014年8月到2016年6月,時間不到兩年。結合時代背景來看,當時寶潔中國區面臨巨大的挑戰,大中華區銷售總裁的崗位十分不穩定。
在華市場份額不斷下跌、業績疲軟不振、其他崗位的高管也在醞釀出走,林小海的“前任”李紅堅持不到兩年就放棄了,轉頭去了瑪氏旗下“箭牌”任中國總經理。
作為李紅接替者的林小海,當時扮演的角色就是“救火隊長”。
但在移動互聯網、電商和中國消費環境的變化和沖擊下,林小海并未扭轉頹勢。數據顯示,2014財年,中國市場為寶潔貢獻了13%的銷售額;到了2015財年,則僅有8%。
林小海于2016年7月正式結束了在寶潔的21年工作,選擇加入阿里巴巴(09988.HK,NYSE:BABA)。從2016年 至2024年3月,林小海一直服務于阿里系:2016年至2020年,執掌零售通;2020年到2024年,任高鑫零售(06868.HK)的CEO。
零售通是阿里在2015年創立的,面向線下零售小店推出的一個提供訂貨、物流、營銷、增值服務的互聯網一站式進貨平臺,作為中間人鏈接品牌和線下小店。
圖片來源于零售通官網
其間林小海最大的業績亮點,就是讓零售通實現了“從零到一”的破冰。從2016年剛剛接手時的一無所有,到2020年手握150萬家小店,這4年,林小海讓零售通坐上了快消B2B行業的頭把交椅,成績斐然。
但另外一個尷尬的事實則是,4年時間林小海都未能讓零售通盈利。而更為便捷、迅速的社區團購,則在2020年猛然降世。
2020年12月,林小海離開零售通,該業務目前被調整到淘天集團和阿里1688網站合并。
離開零售通后,林小海去了高鑫零售。這個公司聽起來很陌生,它其實是潤發超市品牌背后的母公司。2021年至2024年,高鑫零售連續三年營收下降,2023年由盈轉虧,凈虧損16億元。
林小海當時對高鑫零售的戰略是拓寬業態、增加服務品類,開發了潤發家族特色的M會員商店。但在商超競爭力整體下降的形勢下,這種“大干快上”的模式,直接引發了潤發家族的危機,例如前段時間登上熱搜的“小潤發”閉店潮。
阿里8年,林小海未能進入更核心的業務領域,一直圍繞“新零售”進行更多線上、線下業務聯動的嘗試。但這個由馬云親口提出的概念,最終被阿里實質上放棄了。
總結林小海前半段的職業生涯,其在寶潔積累了豐富的日化市場銷售經驗,在阿里擁有線下零售的改造思路,救過火、破過冰,也有過失敗的教訓。
擁有如此經歷、能力的林小海,能拯救沉疴纏身的上海家化嗎?
“中國化妝品市場最難的職位”
6月26日,林小海出席了上海家化2023年度股東大會。這是其自5月正式入職以來首次公開亮相。
圖片來源于上海家化官網
據媒體報道,當日林小海在股東大會上與多位投資者、媒體交流,顯得“游刃有余”,期間還調侃了一句:“都說上海家化的CEO是整個中國化妝品市場最難的職位”。雖說林小海后面緊接著就表了決心要好好干,但這句評價還是撕開了上海家化多年來的一個瘡疤。
2011年上海家化被中國平安(02318.HK,601318.SH)“收入囊中”后,兩者的結合并不順利,執掌上海家化14年之久的創始人葛文耀遺憾退場。天眼查顯示,上海家化(集團)有限公司目前全資股東為上海平浦投資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從2013年至今,十年間這個“中國化妝品市場最難的職位”已經換了3個人,任職年限均不到5年。
這塊燙手的山芋,林小海接得住嗎?
近些年,在不斷換帥的“干擾”下,上海家化的業績呈現出“M“型走勢。
圖片來源于Wind
首先是從強生(中國)過來的謝文堅接替葛文耀,其主要任職年限是2014-2016年。這三年上海家化的業績有所增長,并在2015年創下凈利潤的新高,但在2016年利潤下滑明顯。
葛文耀時期的研發傳統在這一階段遭到重創。wind數據顯示,上海家化2013年的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為2.99%,2014年降為2.62%,2015年則變成2.23%。也是在這一階段,主導研發了“六神花露水”、“佰草集”、“美加凈”等品牌,為上海家化的產品體系研發立下汗馬功勞的李慧良最終出走,自立門戶。
緊接著是女將張東方,其主要任職年限是2017-2019年。這三年是上海家化頗為穩健的三年,這一階段張東方主導收購了英國嬰幼兒喂哺品牌“湯美星”,進行了一定的資本運作,助力上海家化后期的品牌拓展。
研發費用被砍降的影響是深遠的。到了2018年,上海家化的研發費用占比僅有2%,甚至比后起之秀珀萊雅(603605.SH)還要低。
與研發費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銷售費用占比連年上升——從2013年的32.2%,升至2019年的42.2%,比當時的珀萊雅、丸美股份(603983.SH)都高出不少。
研發費用下降、銷售費用上升,同時存貨和存貨周轉天數也在上升。從2013年到2019年,上海家化的存貨金額從4.36億元一路升至9.25億元。
在存貨周轉天數上面,上海家化與珀萊雅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上海家化2013年的存貨周轉天數是90天,珀萊雅為160天;而到了2019年,上海家化的這一數字升到了111天,珀萊雅則降至87天。
這里的邏輯是,研發能力下滑導致新品補充不足,品牌影響力下降,存貨周轉天數持續上升;銷售渠道主攻線下賣場、超市,渠道單一,即使提升營銷費用,存貨數字也一路走高。
所以即使在業績沒有出現大波動的情況下,上海家化的衰退已經非常明顯,被后浪珀萊雅拍在時代的沙灘上。
經過前兩任掌門的操作,留給第三任職業經理人潘秋生的空間已然不多了。潘秋生的主要任職期是2020年至2023年,期間上海家化的營收與凈利潤均在下滑,但潘秋生上任后關閉了不少低效門店,庫存開始降低,2023年時存貨降至7.77億元,略低于珀萊雅。
但在這一階段,潘秋生對上海家化的渠道改革做得還不夠。即使發力電商渠道,也在直播方面有所突破,但公司產品的線下占比依然較高,這在近幾年實體零售低迷的環境下并不是個好事。
上海家化天貓雙十一宣傳圖
上海家化的應收帳款余額自2019年開始走高。2018年還是7.8億元,2019年便增至13.67億元,到2023年依然維持在13億元。同期珀萊雅的應收帳款余額僅有3.2億元。
珀萊雅目前是李佳琦的直播間常客,更是長居頭部電商美妝頻道的銷售榜一位置。2021年時,上海家化旗下護膚品牌“玉澤”,曾就合作關系發生過“李佳琦、薇婭二選一”的沖突事件,雖然是李佳琦幫助玉澤打開了線上知名度,但最終玉澤還是選擇了薇婭,這也讓后期薇婭的“塌房”變成一只射中上海家化的回旋鏢。
新主帥的新挑戰
林小海在上海家化2023年度股東大會上提到,下半年集中精力做三件事情:渠道改革、品牌策略變化、組織結構改革。事實上,這是前兩任主帥一直在進行的事。
一位不愿具名的化工行業券商分析師向源媒匯指出,上海家化近幾年在渠道轉型和品牌調整方面的努力成效顯著,目前最重要的是堅持之前的大方向,提升產品競爭力,增強研發,同時調整渠道結構,主攻線上,改善品牌形象。“換帥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增強市場和投資者信心,另一方面也怕上位者急于證明自己,亂了陣腳,改革還是要循序漸進。”
林小海雖然在寶潔積累了日化銷售的豐富經驗和渠道資源,但總體還是更熟悉線下零售的邏輯。其后續雖有電商巨頭阿里的從業經驗,但更多還是為了完成阿里高層分派來的“政治任務”,做幫助線上、線下鏈接的“新零售”業務。
而對于幫助上海家化實現品牌年輕化,助力其在傳統電商之外加速興趣電商的增長,對于林小海來說實際上是個新挑戰。
另一個挑戰則在于,林小海此次在上海家化要進行內部調整,這個難度并不亞于他當初“救火”寶潔,也更要求他具備“戴著鐐銬”跳舞的能力。
上海家化的SKU眾多,產品線繁多,有護膚、有日化、還有一些母嬰用品,這也就意味著眾多品牌之間有著復雜的利益糾葛,所以上海家化的改革首先就需要“刺刀向內”,這也是公司對前幾任CEO都選擇“空降派”的原因。空降派的好處是可以毫無顧忌,但壞處則是他們對上海家化的認知不夠深刻。
經歷過外企中國經理人無法把握本土公司的左支右絀、互聯網大廠對業務高舉高打但又要求快速見效的雷厲風行,林小海重回日化賽道,試圖為上海家化這個土生土長的中國品牌鋪墊下一段路。
與阿里對旗下業務的“殺伐決斷”相比,上海家化也許顯得“慈眉善目”,但這里依然不是一個能給林小海很多時間的地方。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