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的車機系統被頻頻吐槽,硬件公司沒有做軟件的基因?快訊
比亞迪作為國內領先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一直致力于用技術創新,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比亞迪作為國內領先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一直致力于用技術創新,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比亞迪的車機系統卻頻繁遭到車主的吐槽,甚至有人稱之為“垃圾車機”。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比亞迪作為一個硬件公司,卻難以做出一個好的軟件產品?
車機系統是汽車的智能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軟硬件創新,實現人車生活的全面連接。比亞迪的車機系統叫做DiLink,它是比亞迪基于移動互聯、智能AI、語音識別、車聯網、大數據等最新技術和用戶洞察,通過自主研發的智能網聯系統,旨在通過構建開放性智能汽車平臺,全面連接人-車-生活-社會。
然而,據車主反映,比亞迪的車機系統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系統卡頓、閃退、死機;(2)界面設計不美觀、不人性化;(3)功能缺失、不兼容、不穩定。
以上問題,讓比亞迪的車機系統成為了車主的心頭之痛,也讓比亞迪的品牌形象受到了損害。那么,比亞迪為什么會做出這樣一個不盡如人意的車機系統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比亞迪的發展歷程和行業特點來分析。比亞迪的前身是一家電池制造商,1995年成立,2003年進軍汽車行業,2008年推出了全球第一款雙模混合動力汽車,2020年推出了全球首款自適應智能車機旋轉Pad。從這個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出,比亞迪是一個典型的硬件公司,它的核心競爭力在于硬件的創新和制造,比如電池、電機、芯片等。
然而,硬件公司做軟件,卻往往不懂得如何帶領軟件開發團隊。軟件開發和硬件開發有著很大的不同,軟件開發需要更多的創意、靈活性和迭代,而硬件開發需要更多的規范、穩定性和測試。硬件公司的管理者往往缺乏對軟件開發的理解和經驗,不能有效地制定軟件開發的目標、流程和標準,也不能有效地激勵和評估軟件開發的人員,導致軟件開發的效率和質量不高。
硬件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于硬件的銷售,而軟件只是硬件的附屬品,不會直接帶來收益。因此,硬件公司往往不愿意在軟件開發上投入太多的資源,比如人力、時間、資金等,也不愿意在軟件開發上進行長期的維護和更新,導致軟件開發的規模和水平不高。軟件開發是一個快速變化的領域,每時每刻都有新的技術、新的需求、新的競爭出現。硬件公司由于缺乏對軟件開發的關注和敏感,往往不能及時地了解和應對軟件開發的變化,也不能及時地滿足和引領用戶的需求,導致軟件開發的創新和優勢不足。
比亞迪想要讓自己的車機系統匹配自身的地位,就需要建立專業的軟件開發團隊,引進和培養有經驗和能力的軟件開發人員,給予他們足夠的自由和支持,讓他們能夠充分發揮軟件開發的潛力和創意。把軟件開發視為硬件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附屬品。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