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子數科“高利率”背后:助貸平臺的灰色邊界與監管挑戰觀點
在消費貸利率步入“3時代”、政策鼓勵擴內需促消費的大背景下,一批助貸平臺卻仍將年化綜合利率維持在“36%”的高位運行。桔子數科旗下的“桔多多商城”正是這一現象的典型代表。
在消費貸利率步入“3時代”、政策鼓勵擴內需促消費的大背景下,一批助貸平臺卻仍將年化綜合利率維持在“36%”的高位運行。桔子數科旗下的“桔多多商城”正是這一現象的典型代表。
盡管沒有上市金融科技平臺的光環,但桔子數科在助貸圈內可謂“老將”,其運營主體成立于2014年,曾在校園貸、消費分期等多個風口階段活躍。如今,在流量驅動與監管趨嚴之間,這家助貸平臺正經歷一場深刻的合規考驗。
“36%利率紅線”下的高投訴率與價格陷阱
根據黑貓投訴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4月9日,以“桔多多”為關鍵詞可檢索投訴多達31671條,逼近頭部平臺樂信(39030條)與信也科技(26322條),反映出其業務規模不容小覷。
大量用戶投訴指出,桔多多存在“會員費+擔保費”變相抬高利率、“自動扣費”“砍頭息”以及高價商品定價+分期利息疊加等問題。平臺在售商品普遍高于主流電商平臺售價,再疊加高額分期費率,綜合IRR年化利率多次觸及36%紅線。
例如,平臺一款iPhone 16 Pro Max售價高達11799元,分期12期后本息合計14224元,對比蘋果官網價格(9999元),其年化利率經測算已達36%。平臺還通過會員制鎖額度機制迫使用戶支付會費,形成變相強制消費。
金融機構“隱身”背后:跨省放貸合規疑云
“合作機構眾多,無法查看”——這是桔多多官方客服對放款方的回應。但有媒體記者調查發現,桔多多背后資金方主要包括青海銀行、沈陽農商銀行、江西裕民銀行、蘭州銀行、蘇商銀行等多家地方法人銀行。
問題在于,根據2021年銀保監會的《互聯網貸款管理辦法》,地方法人銀行不得跨注冊地開展互聯網貸款,應服務于本地客戶。然而,不少用戶來自山東、廣東、江蘇等地區,卻由江西、遼寧等異地銀行放款,涉嫌違規跨省經營。
在多個用戶投訴中,地方銀行不僅存在審核不嚴、授信不透明等問題,甚至有未核實收入來源便批量放款的行為,風險控制形同虛設。
會員費與隱形收費:高利率的灰色邏輯
桔子數科通過平臺會員體系進一步推高融資成本。用戶如需提額,需先開通會員卡(年費、月費不等),額度往往與會員等級掛鉤。一些用戶表示,在放款前平臺即扣除會員費用,實際到賬資金低于合同約定,構成“砍頭息”行為,嚴重違反金融監管規定。
此外,平臺還引入第三方擔保公司收取擔保費,卻未在借款協議中明確利率換算口徑,借款人實際年化利率遠高于平臺所標稱的7.2%~36%區間,構成利率信息披露不充分與誤導消費。
數據濫用與“暴力催收”:隱私保護形同虛設?
在數據授權方面,桔多多采用“一鍵式同意”機制,將包括活體影像、婚姻狀況、單位地址、車牌號、購車方式等在內的敏感信息打包授權,并對外聲稱“我們不對第三方服務做任何保證”,將用戶數據風險轉嫁給用戶本人。
更令人擔憂的是,用戶一旦逾期,平臺便委托第三方催收公司頻繁撥打用戶親屬電話,甚至威脅“寄送律師函至戶籍地”。早在2021年,桔多多就曾因違規收集信息問題被工信部點名通報并下架。至今,隱私安全問題仍未得到根治。
牌照懸疑與政策紅線:桔子數科的監管困境
目前,桔子數科持有兩張小貸牌照:天津華北創業小貸(區域性牌照)與廣州科東互聯網小貸。前者按規定不得跨區域放貸,后者雖為網絡小貸,但根據2024年最新版《小貸公司管理辦法》,網絡小貸公司不能僅承擔導流、風控角色,必須以自有資金實質參與貸款。
桔子數科目前主要依賴助貸模式,科東小貸被疑“牌照掛靠”,僅用于搭橋放貸,或面臨合規性考驗。
高利率時代的“最后一舞”?
隨著《關于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助貸業務管理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于2024年底落地,監管明確24%為利率保護上限,36%的“灰色地帶”將不再模糊。桔子數科如果不盡快壓降綜合融資成本、優化信息披露與用戶權益保障,將可能在接下來的監管風暴中受到更大沖擊。
在互聯網金融走向合規與降本的大趨勢下,“以會員變相提額、以擔保費堆高利率、以數據授權轉嫁責任”的舊模式已逐漸不合時宜。未來,平臺能否在金融科技領域找到真正的“合規增長曲線”,將決定其在消費金融新周期中的生死命運。
來源丨經濟格局
撰文丨九裘小妹
編輯|鄒貓小妹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