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氧親自做醫美問題多:違法廣告、醫療安全隱患、超范圍執業…快訊
新氧(SY.US)作為“互聯網醫美第一股”,甫一上市可謂風頭無兩,不過隨著其起家的醫美服務平臺入駐商家被頻頻投訴、引發醫療糾紛;新氧自己也開始親自下場投資實體醫美機構,同樣也是隱患頻發,讓外界對新氧的口碑和形象大打折扣。
來源 | 財經九號&九號觀察
作者 | 跳跳
新氧(SY.US)作為“互聯網醫美第一股”,甫一上市可謂風頭無兩,不過隨著其起家的醫美服務平臺入駐商家被頻頻投訴、引發醫療糾紛;新氧自己也開始親自下場投資實體醫美機構,同樣也是隱患頻發,讓外界對新氧的口碑和形象大打折扣。
而今年4月初由膠原蛋白龍頭錦波生物(832982.BJ)隔空喊話新氧擾亂市場價格秩序的新聞,則將新氧進一步放到了聚光燈下。
1
廠家聲討擾亂市場價格消費者反饋無法兌現
今年4月1日,錦波生物發布聲明稱“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在各大網絡平臺違規低價宣傳我司生產的薇旖美重組III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凍干纖維,擾亂市場價格?!?strong>在新氧App上,多家媒體記者查詢顯示薇旖美價格不一,最低為1513元/瓶,最高為7359元/瓶;據了解,對于薇旖美,錦波生物官方旗艦店的參考均價是6800元/瓶
在錦波生物發布的聲明中則表示,該公司的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凍干纖維產品只針對專業醫院線下銷售,未經公司授權不得在任何線上平臺銷售,包括抖音、快手、淘寶、拼多多、京東、小紅書、美團等網絡平臺。
那么新氧平臺上的低價醫美產品哪里來的呢?是否為正品呢?
抱著這些疑問,中國商報等媒體向新氧公司進行求證,但未獲答復。
媒體援引消費者的反饋,中國商報曾報道有消費者“因為看到價格低,所以我在新氧平臺購買了醫美套餐。但在預約服務時,平臺顯示服務不可用,沒有醫美機構可以選擇?!?,也有消費者表示,“我去找醫美機構,機構說是平臺出了錯;我去找平臺,平臺又說是醫美機構的問題?!?/p>
中國商報報道稱,在小紅書上也有消費者表示,在新氧平臺購買了低價醫美產品,但是無法到店消費,平臺甚至單方面取消自己已支付的產品訂單。
熱門產品放在平臺上低價銷售,卻無法兌現,這不成了欺騙消費者嗎?難不成低價營銷爆款,也成了新氧賺取流量的手段了?
2
核心運營數據下滑,平臺商家違規投訴頻發
作為醫美服務終端平臺,新氧主打社區運營模式,主營業務為信息服務、預訂服務、設備和維護服務,簡單來說就是新氧科技從醫美商家收取的廣告費以及從醫美交易中抽取的傭金,設備和維護服務主要是針對醫美器械。
其開拓的基于醫美內容的O2O平臺模式,一度顛覆了搜索引擎進行競價在醫美機構引流上的壟斷格局。
不過從新氧上市后的財務數據來看,實在難言樂觀。
2019年至2023年,新氧的營收分別為11.52億元、12.95億元、16.92億元、12.58億元、14.98億元,同期的歸母凈利潤則為1.27億元、0.06億元、-0.08億元、-0.66億元、0.21億元。
經歷了2021年、2022年連續兩年虧損后,新氧終于在2023年扭虧,不過2023年的營收甚至不如兩年前。
業績表象的背后,是新氧流量見頂、紅利不在的危機。在核心運營數據方面,財報顯示,2023年新氧移動端在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的MAU(月活躍用戶)分別為340萬、300萬、310萬、270萬,分別同比變動-22.73%、-14.29%、-20.51%、-32.5%。這項數據最高時一度達到1000萬。
事實上,MAU自2020年第二季度后同比增長率便持續下降,2021年第三季度后更是開始出現負增長。
同時,付費醫療機構數也在下降。2023年第四季度,訂購搜于營平臺信息服務的醫療服務提供商數量為1289家,2022年同期為1489家。
一邊是平臺業務下滑,業績始終在盈虧線上掙扎,而另一邊通過新氧導流的平臺商家,卻屢屢被消費者投訴,或被監管部門處罰。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與新氧有關的投訴高達1200多條,涉及侵害消費者權益、虛假宣傳、資質問題、退款難、衛生不合格、操作不當導致過敏等等。其中有一些平臺上的商家因為違規被監管部門處罰。如去年6月,北京亞楠容悅醫美被罰,因其在新氧等平臺內容虛假宣傳。
3
親自下場做醫美仍然逃不脫各種亂象
除了線上做平臺,新氧還在線下親自下場做醫美。只不過新氧的線下醫美門店,同樣出現各種亂象。
今年1月份,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的北京輕漾醫療美容診所有限公司因為違反了《消毒管理辦法》第四條規定:“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建立消毒管理組織,制定消毒管理制度,執行國家有關規范、標準和規定,定期開展消毒與滅菌效果檢測工作。”被處以3000元罰款。
一家醫美機構,連起碼的衛生消毒都做不好,想想都可怕!
去年6月份、10月份,新氧100%控股的海南一線大咖科技有限公司多次發布違法的醫美廣告,被海南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前后進行了3次處罰。
去年8月份,新氧參股的杭州聯合麗格第六醫療美容醫院有限公司(持股49%以上),被杭州市衛生監管部門查出存在“未按規定落實三級查房制度、術前討論制度、病歷管理制度”等情況,甚至在手術中安排麻醉醫師同時管理2至3臺全麻手術。
如此重大的醫療安全隱患,又有多少消費者會因為這樣的醫療安全隱患而遭遇不幸呢?恐怕想想都后怕吧,那些因為隱患而造成的醫美醫療事故恐怕不是危言聳聽了。
同樣也是該醫院,在2022年底,被杭州衛生監管部門查出存在超出登記許可范圍開展診療活動,實際上也是把消費者置于了危險境地,往小了說是超范圍執業,往大了說很有可能是無證執業,其開展的登記外的診療服務可能會隱藏避開監管的風險。
在去年5月份,新氧旗下的北京聯合麗格第二醫療美容醫院有限公司,因“未按規定填寫、保管病歷資料”被處以警告和8萬元罰款;因“未按規定制定和實施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制度”被處以2萬元罰款,一個月內被兩度查處處罰,也是少見,可見該機構的問題之嚴重。
而上述這些違法違規事項,在北京聯合麗格第一醫療美容醫院有限公司同樣也存在,該公司在去年和今年4月份同樣被北京市醫療監管部門查處。該公司新氧同樣持有股份。
所以,新氧醫美的坑,不僅在線上的平臺商家上存在,在自己線下投資的醫美機構同樣也不可避免。
新氧在醫美的安全性方面,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