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整改延期?主動式監管還是被動式監管?金融
對于網貸行業的監管整改,目前的網貸行業到底是處于主動式監管還是被動式監管哪一種狀態,主動式監管其強調更多的是政府干預。
其實,這段時間來流傳的網貸整改延期一年的消息一直被大家議論著,且不管真假,因為相關監管部門并沒有正式發布類似政策文件。
其實,這段時間來流傳的網貸整改延期一年的消息一直被大家議論著,且不管真假,因為相關監管部門并沒有正式發布類似政策文件。但大家爭論的焦點則在于如果真的網貸整改延期一年,這是監管部門主動進行的適時調整還是迫于市場壓力的無奈之舉。或者說,目前的網貸行業到底是處于主動式監管還是被動式監管哪一種狀態?
在此之前,筆者有必要來解釋一下,何為主動式監管,何又為被動式監管?顧名思義,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這都是對監管部門來說的。前者所強調的是監管部門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宏觀把控網貸市場,制定相應的監管政策來進行市場整頓,多多少少帶著一點霸道總裁的味道;而后者則主要是說監管部門因行業實情被迫改變政策或者放緩力度,夸張點說是被市場牽著鼻子走。那么,到底是前者還是后者,我們可以來一起仔細探討下!
公說公有理:主動式監管!
正如大家所知,網貸已十年,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P2P網貸監管初現端倪,一紙《網絡借貸暫行管理辦法》赫然于世;再步入到2017監管元年,相關部門更是出臺了《銀行存管業務指引》等具體政策文件。漸漸,整個網貸行業也結束了它野蠻發展的草莽時代,進入其監管整改期。此時,一方面諸多平臺頻繁出現提現困難、老板跑路、自融詐騙等各種問題,據相關數據顯示,截止5月底問題平臺數量累計接近七成;另一方面各家平臺也在積極調整以應對監管合規化,正如人人貸、東方金鈺等平臺均在尋求業務轉型。
何以產生如此改變?監管部門的主動式監管自然是功不可沒。沒有當初的《網絡借貸暫行管理辦法》,就不會拉開網貸監管的序幕;沒有之后的《銀行存管業務指引》,就不會掀起這一波波的存管熱潮;沒有地方監管部門強調存管屬地化,就不會引起人們的大肆非議……這一切只是因為監管部門的主動出手,從2016年到2017年,政策文件頻發,監管力度也愈發嚴格,對平臺的整改力度也愈發加大。先前北京、上海等地方政府陸續發布最嚴監管條例,之后湖南對當地平臺下發整改通知書,據業內人士透露即便是已對接銀行存管的星火錢包也都收到了這份整改書,另外還有一家則是看看錢包。
盡管目前的網貸監管體制并不完善,尚有待后續完善。然而,我們的確看到了政府部門在監管方面所下的功夫,即便有點突然卻也是恰到時機,因為網貸行業的確需要一波強勢監管來引領其走向健康良性的發展道路。
婆說婆有理:被動式監管!
有人說:要推翻一個觀點,只需要尋找到一個反例即可。而在很多人看來,這個反例便是當前流傳出網貸監管整改將延期一年的消息。按照原本計劃,到今年8月底網貸整改期就將結束,不合規的平臺自然是要面臨如此巨大的整改壓力的。我們姑且將這則消息認為是切實的,那么便是監管部門意識到盡管臨近整改最后期限,依然有諸多平臺尚未完成整改,不合規的現象仍未得到解決,由此迫不得已延長整改時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監管部門對市場實情的一種“妥協”,或許說“妥協”并不合適,但的確是有幾分“被動”的。
金融行業本身是將就市場性原則的,網貸行業也不例外。經濟學中講到政府干預的確會影響到市場運作,但絕非主導力量,更多地是依賴于金融市場的自我調節,政府干預甚至會因為行業實情而被迫調整。而且,隨著金融市場愈發成熟,政府干預的作用也會越來越小。
此外,可能還會有一種“罪不罰眾”的味道在這里面。如果臨近整改最后期限,只有少量網貸平臺尚未完成整改,相信監管部門絕不會為了他們而整改延期,甚至會毫不留情地取締這些平臺。可事實上,是只有少量網貸平臺“完成”了整改,如果真的一刀切掉,整個網貸行業或為之傾覆,那就得不償失了。
誰是誰非,誰主沉浮?
正如上文所說,主動式監管其強調更多的是政府干預,而被動式監管則更強調的是市場自我調節。當一個金融市場還處于不穩定的狀態時,這兩者之間的平衡點是最難以把握的,而現在的網貸行業正處于這樣的狀態。至于誰是誰非的問題其實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因為兩者的出發點以及目標均是一致的――網貸行業的良性發展。
當初監管部門主動出手,之后陸續發布相關政策條例,是為了改變網貸行業肆虐發展的惡態,逐漸引領其走上健康良性的發展道路;現在如果消息是真的,整改延期一年也是出于行業整體良性發展的考慮。因而,兩者的目標也是一致的。
在我看來,主動式監管和被動式監管兩者并不矛盾,因而兩者只是符合了網貸監管不同階段的需求。的確,在前幾年還沒現在這些監管政策的時候,網貸行業雖蓬勃發展,但準入門檻過低導致市場格局紊亂,惡性競爭不斷,爆雷問題平臺屢見不鮮。這時候需要有一種力量站出來來承擔整頓這個市場,而這股力量便是政府干預,從實際結果看來,這般大刀闊斧也的確是卓有成效,網貸行業進入了如今大家熟知的監管時期。可政府干預體現的作用更多集中于宏觀層面上,帶動市場整體發展格調和方向;而至于微觀層面上的業務指引等則更多需要網貸市場自身來進行調整,方有成效,整改延期也只是為了讓各家平臺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自我調整而已。
所以,現在我們不必再過多地糾結于到底是“主動式監管”還是“被動式監管”,而更應該清晰地認知到更深一層,這是一個政府干預和市場自我調節的辯證關系。對于網貸行業的監管整改,兩者缺一不可,如果前者鋪就了一條走向健康良性發展的道路,那么這條路需要后者自己一步一腳印地走下去。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