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刺客”百果園:水果甜、生意苦快訊
她之前也在百果園買過很多次水果,百果園每新開1-2家門店,百果園的水果質量。
百果園正面臨艱難時刻。
自從今年1月份,百果園上市一周年的“大喜”之日,股價遭遇暴跌后,它在二級市場上就沒再站起來過。哪怕公司提前推出回購計劃,也按捺不住資本想要逃離的心。截至3月8日收盤,百果園報每股2.89港元,總市值45.91億港元。
相比起6.56港元的發行價,60億港元的市值已經灰飛煙滅,但股價的下探還沒有結束。
其實過去一年來,百果園的日子都不太好過。互聯網對它口誅筆伐,沒買的人抱怨水果太貴,買了的人投訴的也不少。加盟店一直在開,單店收入卻不斷下滑。公司哼哧哼哧干一年,營收大概有個上百億水平,但凈利潤率撐死只有4%。
今年股價大跌之前,百果園剛開過一次“畫餅”大會,披露了一份宏大的十年規劃,叫囂著自己的“千億野心”。但眼瞧著,故事快要編不下去了。
賣天價水果,也賺不到錢
“到底什么家底,愿意去百果園買水果?”
貴這個字,差不多已經刻進百果園的DNA里了。走進百果園光鮮亮麗的門店,看到四周打著暖光的水果,隨手拿起幾件,不花上幾百上千元,別想著能從店里出去。鋅財經發現,有不少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被百果園的價格“背刺”了。
8個冬棗94塊,8個沃柑73塊,4個山竹120塊,一串陽光玫瑰上百塊……逼得網友開始反向PUA自己,是太窮了嗎?這幾年工資為什么沒漲,物價那么高。

小紅書截圖
可問題是,百果園背上了“貴”的名聲,也沒見著賺到錢。根據百果園披露的數據,近5年來,公司年營收分別為89.8億元、88.5億元、102.9億元、113.1億元,以及去年上半年的62.9億元,但對應到的凈利潤只有2.49億元、4906萬、2.3億元、3.23億元和2.51億元。
算下來,百果園的凈利率常年在3%以下,去年上半年才勉強夠到4%。明明賣著這么貴的水果,百果園把錢都花到哪里去了?
究其根本,跟百果園的商業模式有關,水果連鎖本來就是門難做的生意。
水果行業從種植到銷售的過程中,牽扯到很多個環節,像是采摘、分級、包裝、運輸、批發等等,最終才到零售端。每個環節都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每個中間商都想賺差價。加上水果的折損率不低,保質期又短,對冷鏈運輸的要求也更高了,背后都是真金白銀花出去。
百果園不是沒想過辦法,為了提高供應鏈效率,它直接在種植端與果農合作,把水果送到加工配送中心,然后運往全國各地的門店。這樣一來,全鏈條總損耗能控制在5%左右,還省去了中間商的環節。
想法挺美的,這種從種植到渠道再到零售終端的全方位布局,的確讓效率提高了一點,運營精細化了一點,但成本一下被拔高到另一個level。百果園也不得不吞下重資產模式的苦果。
公開披露數據顯示,從2020年到2023年上半年,百果園的銷售成本分別占據公司總營收比重的90.9%、88.8%、88.4%和88.7%。
維持生計,靠薅加盟商羊毛
百果園想要好好活下去,關鍵還得靠加盟商。
從營收結構上來看,根據最新財報,去年上半年,百果園的加盟門店貢獻了77.4%的收入,是公司賣水果及其他食品的主力軍。前段時間,百果園透露,截至2024年1月5日,門店數達到6000家,其中加盟門店5945,占比超過99%。百果園自營門店僅剩13間,占總門店比例為0.2%。
同時,由于采取的是特許加盟模式,百果園還能收到一筆特許權使用費及特許經營收入,每年大概是1億多元。
也難怪百果園在財報中,把加盟商們親切地稱之為“客戶和商業伙伴”。

百果園財報截圖
百果園選擇all in加盟商,其實也不難理解。理論上來說,百果園的加盟店越多,它在市場上的規模優勢就越明顯,供應鏈成本被攤薄,風險也分散到更多加盟商身上。加盟商賺到錢后,百果園就能躺著收更多的錢。
去年中期業績會上,百果園創始人余惠勇又一次提到了“萬店計劃”,到2027年門店規模破萬,到2042年,門店數量要達到3萬家。看上去,百果園把大開加盟店一事,當成了公司的重中之重。
但現實情況是,這兩年大部分加盟商的日子都不好過。
百果園的加盟店數量是漲了,但也導致單店收入下滑。據報道,從2021年到2023年上半年,百果園加盟門店單店收入,從88.45萬下滑至79.6萬。此前有百果園員工向媒體透露,自從北京地區開放加盟權,僅有30%的門店特別賺錢,剩下30%收益一般,還有30%處于虧本狀態。
頂著一線城市的房租、成本,又長時間賺不到錢,許多加盟商沒熬過2-3年的回本周期,就把店鋪轉讓出去了。
從公開披露的數據上也能看出一二,近幾年,百果園的門店數量增速明顯變慢了,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連續2個報告期增長不足10%。根據招股書新增門店和關閉門店數量比例由2019年的5.59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1.87。
也就是說,百果園每新開1-2家門店,就會有1家老門店閉店清算。
水果中產故事,快編不下去了
這兩年,市面上其他平臺大多在講“低價”“實惠”的故事,百果園反其道而行,拒絕打價格戰,強調一分價錢一分貨,堅定走品質升級的路線。
在余惠勇看來,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盡管大眾可能會壓縮開支,但對于日常食品的開支并不會減少,消費者對高品質食品的追求依然強烈。
百果園編造了一個盛大的中產美夢,向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水果,幫忙切洗,還能提供上門服務。如果消費者覺得水果不好吃,對品質不滿意,還有“無小票、無實物、無理由”退貨政策。
保障水果品質,給到貼心體面的服務,情緒價值拉滿。一定程度上來說,百果園試圖給用戶創造身份上的優越感。
但這件事,百果園沒有做好。
去年6月,有消費者在百果園花了6.89元團購了3斤西瓜,去門店核銷的時候,店員告訴她,撿便宜買的西瓜會不甜,正常店內的西瓜是9.9元1斤。該消費者感受到了歧視和侮辱,她之前也在百果園買過很多次水果,沒遇到過這種情況。
她表示,百果園的服務態度有問題,不應該區別對待不同的消費者。
更重要的是,百果園的水果質量,也沒有傳聞中的那么好。截至目前,黑貓投訴平臺上,百果園的投訴量高達1963條,其中大部分跟水果質量出問題有關。
比如說今年2月,有消費者在百果園買了一顆椰子,發現味道不對,把椰子水倒掉后,發現里面的椰子肉已經腐爛變成黑色了。當天晚上家里人就出現了發燒和腹瀉的情況,但對此,百果園只接受退款,沒有道歉和補償。

黑貓投訴截圖
可以說,百果園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想要把水果生意做大,百果園得繼續擴大加盟店規模,但門店數量的增加,又會反過來考驗百果園的管理水平。目前來看,百果園管理6000家門店已經挺吃力了,尚未實現的萬店計劃,背后潛藏著更大的管理危機。
眼下,百果園還想著“我命由我不由天”,但在這條路上還能走多遠,就不太看得清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