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霄漢:斷裂與整合,你的信任還在嗎?區塊鏈
斷裂的出現,并不是壞事,是世界將被重建的開始,也是技術將被重構的開始,是可以讓區塊鏈技術領先其他技術幾個身段的開始。
最近加密貨幣的崩潰,市場低迷,以及新一輪的監管政策的出臺,給區塊鏈行業注入了新的恐懼和不確定性,大家對行業發展方向產生的懷疑,也像水波的漣漪在不斷地擴散。這會是一個壞的預兆嗎?
在一個充滿泡沫的市場中,這種類型的市場調整是有益的,而且無疑是非常好的消息。因為這樣的修正可以清除投機者,可以讓哪些沒有產品及市場匹配的項目,加速他們的燃燒速度,更快地失敗。
那些成功*1*C*O,但是并沒有一個具體的產品、清晰的項目路線圖、詳細的開發說明,以及技術實現路徑,或者本身有明顯技術缺陷的項目,不可能再無緣無故地保持在最高水平的市場估值了,它們需要修正,從哪里來的,就應該回到哪里去。
以太坊的ERC-20智能合約就像是一把雙刃劍,即推動了行業的繁榮,增加了創建新區塊鏈的能力,甚至創造了新的歷史紀錄。但同時也給市場帶來了眾多的投機者,使得ICO成為炒作與欺詐的源頭,最終導致市場的裂變。不管是加密貨幣的價格,還是DApp的用戶數量(由于其用戶體驗及可訪問性等問題,用戶們正在快速地放棄Dapp),社區的活躍度,都出現了斷裂。
1. 斷裂
斷裂的出現,很多時候是因為信息過載,技術過載,項目過載,知識過載,認知過載等等因素導致的,因為過載導致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壓力”,這些“壓力”的產生,經過多次的傳導,產生了嚴重的行業“健康問題”,在極端情況下還會導致死亡。
斷裂的出現,并不是壞事,是世界將被重建的開始,也是技術將被重構的開始,是可以讓區塊鏈技術領先其他技術幾個身段的開始。就看這次的斷裂,是大斷裂,還是小斷裂。
如果是一次大斷裂,區塊鏈技術可以在這次斷裂中產生偉大的公司。就像2000年時的互聯網泡沫,它為后續的互聯網創新所需要的基礎設施提供了資金;為3G網絡中光纜的推出、研發以及巨型服務器的建設提供了資金;讓互聯網基礎技術成為可能:算法搜索、社交媒體、移動計算、云服務、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等。
區塊鏈的創業者,需要直面這樣的斷裂。在狹窄的生存空間里繼續存活下去,才有可能蛻變。你可以做的事情包括:
1) 快速實現應用落地
把原有項目規劃及應用場景,逐步地落地實施,同時需要關注每月活躍的用戶數量、增長率及整體收入等等,這個階段想要實現盈利是很艱難的,但是可以驗證和測試你的盈利模式。
2) 帶著內部現金成長
有部分項目,在ICO階段募集了大量的資金,這些現金充裕的團隊會把錢花在開發各自的生態系統上,依靠自身的力量來推動企業發展和項目增長,同時實施人才并購,技術并購,項目并購和社區并購等等,都是很好的增長策略。
3) 在別人減速的時候,加速
許多項目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減速,這是個很好的超越機會,以前是幣圈一天,人間一年,現在到了鏈圈一天,人間一年的時候了,技術的發展在不斷地加速。
2. 整合
行業的整合才剛剛開始,同時永遠也不會有結束。項目方和項目方之間的整合;技術方和資金方的整合;智能合約與智能硬件之間的整合,Token和智能硬件整合銷售等等方式,都會以創新的方式,出現在你的面前,斷裂就是整合的開始,整合也是世界重建的開始。
1) 許多“無用”的Token將被交易所除名。
由于監管的驅嚴,目前上市交易的Token,缺乏明確的產品或實際應用場景的,未來將會被交易所不斷地刪除和拋棄,這種趨勢在今后幾年將以更快的速度繼續下去。各大交易所有三種可能的選擇:a) 針對“無用”的非證券類Token實行退市。(B) 要求上市的項目,需要提交由律師簽署的,證券類Token證明文件。或(C)關閉所有“無用”Token的上市大門。對于交易所來說,提供市場流動性至關重要,他們也有生存的壓力。
2) 高質量的創業團隊將殺入區塊鏈
雖然還有許多人根本不相信區塊鏈技術有真正的用途,但潮流正在轉變。進入區塊鏈行業的初創企業越來越多,同時也開始與亞馬遜(Amazon)、谷歌(Google)、蘋果(Apple)、Facebook和BAT等公司,搶奪區塊鏈的人才。但是大公司有自身的優勢,可以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報價,可以快速地聚集資本,這些變化和整合,正在重塑硅谷和世界其他地區的區塊鏈創業格局。
3) 技術平臺多元化,從以太坊向其他平臺遷移
越來越多的公司意識到,基于以太坊基礎層協議開發應用,是非常不現實的,而且費用昂貴,另外以太坊的安全性問題和交易的可擴展性問題,一直存在并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這些問題都導致了,開發者開始潛心尋找替代方案,從以太坊向其他平臺遷移,如EOS、NEO、IOTA、IPFS和其他DAPP平臺。
3. 信任
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被普遍認為是一個瘋狂的過渡時期,以數千億美元的財富被摧毀而告終。人們很少討論的是,繁榮時期的所有廉價資本是如何為泡沫破裂后,最重要的互聯網創新提供資金的?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繁榮的劇烈波動和炒作背后,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
區塊鏈懷疑論者興高采烈地歡呼,加密貨幣的價格從去年令人眼花繚亂的高點跌落下來,但他們犯了與他們嘲笑的互聯網泡沫一樣的錯誤:他們把價格和內在價值混為一談。現在我們還不能預測建立在區塊鏈技術基礎上的產業會是什么樣子,但我們相信它們會存在,因為技術本身就是創造一種無價資產:信任。
區塊鏈技術的真正承諾,并不是它能讓你一夜之間成為億萬富翁,也不會給你一種方式,讓你的金融活動不受政府的監管。它可以通過一種激進的、分布式的記賬方法來大幅度降低信任的成本,并由此創造一種構建經濟組織的新方法。
對信任和中間人的需求使得谷歌、Facebook、亞馬遜和BAT等巨頭能夠將規模經濟和網絡效應轉化為事實上的壟斷,這些巨頭都是中心化賬本的保管者,他們通過控制了大量的“交易數據”記錄,進而完全控制了我們。
信任代價的其他表現,不是我們做什么,而是我們不能做什么。
世界上有20億人被剝奪了銀行賬戶,這使他們無法參與全球經濟,因為銀行不信任他們的資產和身份記錄。與此同時,人們希望物聯網將擁有數十億相互作用的自主設備,形成新的效率。如果這類小設備之間的微交易,也需要支付昂貴得令人望而卻步的中心化交易費用的話,那么萬物互聯將永遠無法實現。
就像沒有互聯網之前,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支付巨額郵政費用,來郵寄每月賬單。經濟學界很少承認或分析這些成本,或許是因為賬戶對賬等做法被認為是商業不可或缺的、不可避免的特征。這一盲點是否能解釋為什么一些著名的經濟學家很快就會對區塊鏈技術不屑一顧呢?
加密貨幣的泡沫,就像網絡泡沫一樣,正在創造基礎設施,使未來的技術得以建立。它創造了形成全球合作開發人員網絡的動力,將他們提供的交互、迭代的想法編成了開源軟件及基礎協議。這種可自由訪問的代碼將使無數尚未想象的想法得以實現。這是建立未來分權經濟的基礎。
4. 趨勢
無論是互聯網的開放協議,還是區塊鏈算法共識和分布式記賬的核心組件,它們的力量都在于為創新者提供一種全新的模式,讓他們準備好構想和部署改變世界的應用程序。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應用程序,無論它們采用何種形式,都將直接重建目前主導的中心化,壟斷式的互聯網經濟模式。這種顛覆性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了:
1) 區塊鏈與物聯網的融合
顯而易見的是,區塊鏈不僅適用于金融和金融技術應用,物聯網開發領域的許多利益相關者,正在探索區塊鏈在物聯網模型中的潛在應用。區塊鏈技術有潛力提供可擴展和安全物聯網的安全框架,其核心的區塊鏈在理論上是防篡改的。通過為所有數據點實現分散的分類賬框架,物聯網可以變得不可變。作為一個額外的好處,安全區塊鏈框架也是成本效益和提供更快的交易速度。
區塊鏈很可能在全球物聯網架構內實現更高水平的集成和實施,根據IDC的報告,到2019年,20%的物聯網部署將啟用基本的區塊鏈服務。另外根據德勤(Deloitte)和三菱重工(MHI)的報告,物聯網技術預計到2022年將增長到1萬億個,到2030年將增長到10萬億個傳感器。區塊鏈將存儲、管理、保護和傳輸這些智能信息。
此外,建立在區塊鏈上的加密貨幣將證明是實現機器之間,微事務自動化的理想方法。這適用于從可穿戴設備到家庭集線器、連接冰箱以及你能想象到的任何其他類型的網絡連接設備。
2) Token將成為資產的跟蹤工具,其內生的流通價值逐步突現。
大多數的區塊鏈技術平臺,它是由“Token”或“Coin”來驅動的。參與者使用“Token”或“Coin”來表示特定資產在供應鏈中的移動。這樣,就很容易跟蹤項目,同時可以確保它一次從不會出現在兩個位置。同樣,也可以使用證券類Token來代表任何數量的真實世界資產。因此,這種方法可以提供基于區塊鏈的解決方案的所有優點,而不存在任何交換風險。
Token也是“可編程的”。這意味著代碼可以確定它們是如何使用的。例如,以數字方式表示的貸款可能會根據商定的還款時間表自動償還。這樣的代碼可以在不使用傳統中間人(如銀行)的情況下執行。
另一個優勢是流動性。將非流動性資產Token化,可以使這些資產在網上交易變得更容易,并且大幅度減少交易摩擦。我們預計,未來會出現越來越多的證券類的Token公司。
3) “零知識證明”的使用將會持續增長。
零知識證明是一種數學運算和一種加密工具,允許一方向另一方證明某件事是經過驗證的,而不需要另一方需要任何附加信息(例如私鑰,在公鑰加密的情況下)。在區塊鏈中的“零知識證明”,其他人只知道有效的交易已經發生,但他們不會知道發送者、接收者和數量。
大多數供應商和客戶不可能,也不會加入私有鏈,為他們的每一個業務伙伴服務。而且,區塊鏈的長期前景取決于公司的能力,以便在公眾面前開展個人的業務。零知識證明目前才剛剛開始應用,這個概念允許區塊鏈擁有安全和隱私的關鍵要素,而不會放棄通過網絡同步整個交易信息的冗余和不變性。 預計未來,越來越多的公司,會使用“零知識證明”,在業務模式上進行規模擴張。
4)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人工智能實現
自從計算機出現以來,科學家們就一直在尋找開發思維機器的方法。人工智能(AI)是指機器在其編程算法之外表現功能的能力,機器需要大數據來促進人工智能的實現。但這在過去是不可行的,區塊鏈改變了游戲規則,共享數據庫為大數據交換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環境。
就像物聯網的情況一樣,區塊鏈被認為有可能促進人工智能執行的某些方面。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能夠學習的機器需要訪問“大數據”,但是大多數可供主流使用的大數據都是留給分析的。交換大數據在經濟上是不可行的,但是在區塊鏈的幫助下,這一切都可能改變。
區塊鏈可以為大數據所有者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以便與AI開發人員進行連接。通過這樣做,可以開發復雜的機器學習算法,幫助智能設備利用現有的數據來實現人工感知。
5) 結語
隨著許多行業對區塊鏈技術進行全新的試驗,該項技術不斷發現新的潛在用途,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應用程序和使用區塊鏈用例。不僅在科技領域,而且在現實世界。
現在,我們去預測區塊鏈的未來,就像試圖預測1993年萬維網的未來一樣。現在要確定還為時尚早,但我們至少可以合理地肯定,隨著越來越多的新技術的使用案例被發現,它將繼續增長。與此同時,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觀察和學習。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