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汽車困在百萬輛快訊
重度依賴俄羅斯市場的哈弗汽車,國內市場遇到了麻煩。
重度依賴俄羅斯市場的哈弗汽車,國內市場遇到了麻煩。
6月份,哈弗品牌銷售47729輛,同比下滑19.11%。
該品牌沒有拆分國內和國際市場銷量,6月份,哈弗俄羅斯銷售15210輛,占哈弗全球總銷量的32%。俄羅斯以外市場(主要是國內),哈弗銷量同比下滑36%。
上半年,哈弗品牌銷售29.97萬輛,同比增長2.42%,其中27%來自俄羅斯。俄羅斯以外市場,哈弗半年銷量同比下滑14%。
01 國內份額走低
哈弗銷量是長城汽車整體業績表現晴雨表,長城汽車國內整體銷量表現也出現頹勢。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長城汽車公布的數據,2021-2023年,長城汽車國內乘用車的市占率(長城汽車數據包括皮卡)分別為5.28%、3.8%和4.17%,盡管2023年市占率有所提升,但今年1-5月份又回到2022年的水平3.8%,這也是近10年來,長城汽車在國內市場表現最差的數據。
盡管今年上半年全行業數據還沒有公布,但從已經公布銷量的幾家頭部車企來看,長城汽車銷量增長是頭部中較差的。1-6月,長城汽車銷售55.97萬輛,同比增長7.9%。而其它幾家中國品牌,吉利汽車增長24%,比亞迪增長28.46%、奇瑞集團增長48.4%。
不僅今年上半年,長城汽車增長乏力,事實上,長城汽車銷量規模近年來一直沒有實質性突破。
自2016年長城汽車銷量突破100萬輛后,8年間,3年銷量在111萬-128萬輛之間搖擺,其余5年均在110萬輛以下徘徊。
從長城汽車目前的增長態勢來看,今年的銷量規模也很難取得實質突破。
8年前,百萬輛規模的長城汽車遙遙領先于比亞迪的49萬輛、吉利的76萬輛和奇瑞的70萬輛。如今,比亞迪去年突破300萬輛,吉利控股集團和奇瑞集團今年有望突破300萬輛和200萬輛,它們已經遠遠地把長城汽車甩在了身后。
就像那些高增長的企業,很難找到一兩條最本質的增長因素,長城汽車陷入百萬輛魔咒不能自拔,也很難找到本質原因。
至少別人都在“出老千”肯定不是。
可以肯定的是,汽車產業的規模化即競爭力,就像比亞迪邁過300萬輛門檻后,其競爭力上了一個臺階,在很多細分市場有了定價權,可以任意殺伐決斷。
長城汽車如果不能走出百萬輛困境,和其它車企的規模繼續拉大,那么也將徹底失去競爭力。
02 利潤奶牛俄羅斯
上半年,長城汽車銷量沒有真正起色,但一季度財務數據卻很亮眼,長城汽車實現凈利潤32.28億元,同比增長1752.55%,實現營業收入428.6億元,同比增長47.6%。
在長城汽車的一季度財報,沒有拆分利潤數據,具體構成還不得而知。
2022年,俄羅斯哈弗公司為長城汽車貢獻近三分之一凈利潤,2023年,該公司凈利潤又占長城汽車扣非凈利潤約三分之一。2023年上半年,如扣除來自俄羅斯的利潤,長城汽車已經處于盈虧邊緣。
今年一季度哈弗俄羅斯銷量增長135.1%,半年銷量增長111.3%,今年哈弗俄羅斯業務大概率還會為長城汽車貢獻不菲的利潤。
長城汽車把公司一季度利潤增長歸結為“報告期內整車銷量增長及單車收入提升”。
哈弗正在變為重度依賴俄羅斯的品牌,而長城汽車利潤,俄羅斯的來源比重也在提升,這是長城汽車經營出現的新情況,未來會對其產生怎樣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長城汽車是一家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公司,從早年專注深耕SUV領域,到目前打造品類創新,都作出了可圈可點的成績。
在新能源、智能化變革的歷史進程中,長城汽車目前并沒借到行業巨變東風,沒有實現量變,更沒有質變。
未來一段時間,其混動產品和全新哈弗H6的表現將成為其突圍的關鍵。
混動領域的Hi4是其新能源殺手锏,當初喊出的四驅性能兩驅價,并沒有實質落地;而哈弗H6從2016年最高月銷8萬輛,退化到目前月銷不到萬輛。
而純電正在變為長城汽車越來越短的短板。
這就是長城汽車的百萬輛困境。
未來幾個月,如果銷量沒有改觀,董事長魏建軍在2020年初提到的“長城汽車挺得過明年嗎,我看命懸一線”,用在那時會比較貼切。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