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訊飛仍在追趕GPT-4,急急分拆訊飛醫療赴港IPO快訊
甲辰龍年伊始,OpenAI 發布首個文生視頻模型 Sora,震驚業界及市場的同時,也使自身躍升全球第三大獨角獸。
作者:蘇杭
出品:全球財說
甲辰龍年伊始,OpenAI 發布首個文生視頻模型 Sora,震驚業界及市場的同時,也使自身躍升全球第三大獨角獸。
不出意料,龍年 A 股開盤首日 AI 及文生視頻概念跟風漲勢強勁,即便總是慢個一兩步,但也不妨礙概念炒作。
甚至是分拆上市,比如科大訊飛。
1 月 26 日,科大訊飛(002230. SZ)子公司訊飛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訊飛醫療 ")香港主板 IPO 申請材料掛網。
1 月 30 日,科大訊飛驕傲發布星火大模型 V3.5 版本,自詡 " 風光無限、站穩第一陣營 ",只可惜 Sora 的出現,讓大模型本就未能全面達到 GPT-4 水平的科大訊飛,又被拉遠了距離。
雖然相較于此前版本,星火大模型的準確性、實用性確有較大提升,但在公開平臺上搜索 ChatGPT、Midjourney 更多是應用科普、教程,而搜索星火大模型后則廣告居多。
" 一子慢或滿盤皆落索 ",如何彎道超車成為了所謂第一大陣營的關鍵所在。
01
訊飛醫療 IPO 搶跑
遞表前突擊增資
首先,聚焦在被科大訊飛分拆上市的訊飛醫療。從科大訊飛 2022 年及更早的年報中可以看出,一直以來上市公司對于智慧醫療領域頗為重視,介紹中位列第二大主要業務僅次于智慧教育。
資料顯示,訊飛醫療主要通過專有的訊飛星火醫療大模型,提供包括基層醫療機構服務、醫院服務、患者服務及區域管理平臺解決方案等各類醫療服務。
最主要收入來自臨床決策支持系統(CDSS)智醫助理,主要提供智能問診、病歷規范質控、合理用藥 AI 前置審方、醫學知識檢索、中醫輔診及基層醫療質量服務監管等,為基層醫療機構醫生提供 AI 輔助診斷及治療建議。
2021 年、2022 年及 2023 年 1-9 月(" 報告期 "),訊飛醫療分別實現營業收入 3.72 億元、4.72 億元及 3.24 億元,其中智醫助理收入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 51.0%、46.1% 及 34.2%。
同期,公司凈利潤分別為 -8940.10 萬元、-2.09 億元及 -1.70 億元。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訊飛醫療 2022 年收入規模在中國醫療人工智能行業中排名第一。但在按服務提供商劃分的醫療保健機構市場中,僅占市場份額的 8.7%,與第二名百度 3.55 億元市占 6.8% 相差不大,同時行業 CR5 為 21.6%,市場較為分散。
同時,截至 2022 年末,中國共有 979768 家基層醫療機構及 36976 家醫院。截至 2023 年 9 月末,訊飛醫療產品共覆蓋 426 個區縣的 52000 家基層醫療機構,189 家三級醫院及 35 家二級醫院,覆蓋率較低。
值得注意的是,醫療領域作為 AI 大模型中極為重要的垂直場景,已成為各公司的必爭之地,除 OpenAI、谷歌外,國內百度、京東、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大廠,以及華為、東軟、商湯、百川智能、云知聲、微脈、衛寧等諸多公司,分別從患者問診、醫院管理、醫學影像、藥物研發等細分領域加入醫療健康 AI 大模型的競逐。
雖然現在市場分散度較高,難分伯仲,但每家公司都想率先占領高地。所以高研發投入是必經之路,也是造成虧損的主要原因。報告期內,訊飛醫療研發費用分別為 1.60 億元、2.42 億元及 1.96 億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 42.9%、51.2%、60.3%。
研發投入解決的是 " 貨 " 的產出,另一方面,如何把貨賣出去也是當下大模型企業面對的共同難題。在訊飛醫療募集資金的未來計劃中,有一項便是強化商業化能力并擴展服務網絡。
畢竟在研發費用維持高位的同時,訊飛醫療銷售費用也高速增長,報告期內銷售費用分別為 9065.10 萬元、1.60 億元及 1.29 億元,銷售費用率分別為 24.3%、33.9%、39.7%。
而比銷售費用增長更快的是訊飛醫療的估值。
2016 年 5 月,科大訊飛及旗下私募基金科訊創投等共同出資 2500 萬元成立訊飛醫療前身安徽普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0 年 2 月及 8 月,科訊創投將公司總注冊股本的 3% 及 1% 分別以 6000 萬元及 2000 萬元轉讓給天正投資及共青城匯智,對應公司估值約 20 億元。
2021 年 11 月,科訊創投將 0.7143% 及 1.6571% 公司股份分別轉讓給天正投資及淄博集智,對價分別為 5000 萬元及 1.16 億元,對應估值約 70 億元。
2021 年 12 月,轉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同日,科大訊飛、上海水遙及國科瑞華分別認購公司新增注冊股本約 3.38%、1.35% 及 0.68%,總對價分別為 2.5 億元、1 億元及 5000 萬元,此時公司估值來到約 74 億元。
科大訊飛還于遞表前突擊增資,進一步抬升了公司估值。
2023 年 12 月,科大訊飛及顧嶼南歌分別認購公司新增注冊股本 2.14% 及 0.36%,總對價分別為 1.8 億元及 3000 萬元,公司估值提升至約 83 億元。
關于為何此時分拆訊飛醫療,有分析人士認為,目前港股對醫療板塊上市標準存在一定彈性,因此上市難度不大。但作為未盈利企業,如果未來成長前景不夠清晰樂觀,上市后估值和流動性或許不會太好。
02
仍努力追趕 GPT-4
股價何時收復失地?
雖然在招股書中,訊飛醫療表示于 2023 年獨立研發并推出專有針對醫療行業的訊飛星火醫療大模型,但不可否認其脫胎于科大訊飛星火大模型。
《全球財說》向訊飛星火大模型提問 " 訊飛醫療如果成功分拆上市,對于科大訊飛是否產生影響 " 時,星火大模型也回復 " 作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訊飛醫療的運營和管理將受到更多關注,這要求科大訊飛在保持控股權的同時,也要確保訊飛醫療能夠獨立有效地運作 "。
2024 年 1 月 30 日,科大訊飛舉行星火認知大模型 V3.5 升級發布會,董事長劉慶峰正式發布新一代大模型訊飛星火 V3.5。
據劉慶峰介紹,此次發布的訊飛星火 V3.5 在語言理解、文本生成、知識問答、邏輯推理、數學能力、代碼能力和多模態能力七個方面進行全面升級。并表示 " 當前在小樣本快速訓練、多模態深度學習訓練、超復雜深度理解等領域距離 GPT-4 的最好水平還有差距,訊飛星火有信心在今年上半年趕上 GPT-4 目前最好水平。"
然而,盡管科大訊飛自信滿滿,市場卻似乎并沒有給出意料之內的好評。發布會次日,科大訊飛收跌 6.66%。
事實上近半年以來,每次科大訊飛大模型發布后,股價方面總是反響平平甚至不漲反跌。作為唯一一次沒有提前發布提示性公告的發布會,1 月 30 日也是近期跌幅最小的一次。
早在 2023 年 2 月,科大訊飛就曾連續多天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回答大模型相關問題,并表示已于 2022 年 12 月啟動生成式預訓練大模型任務攻關,類 ChatGPT 技術將在 5 月率先落地科大訊飛 AI 學習機產品。
此后,科大訊飛股價也在此時進入上升通道。
2023 年 5 月 6 日,科大訊飛如約首發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并表示在中文領域星火大模型已在文本生成、知識問答、數學能力 3 個維度超越 ChatGPT。
一個月后的 6 月 9 日,科大訊飛在 24 周年司慶當日發布星火認知大模型首個升級版本 V1.5,提升各項能力指標同時率先開啟商業化,發布星火 APP、發布開發接口,賦能教育、醫療、工業、辦公等領域等。
此時,科大訊飛還處在上漲區間,5 月 6 日發布會后首個交易日(5 月 8 日)收獲一個漲停。6 月 9 日后股價繼續上漲,并于 6 月 20 日到達歷史最高點 81.88 元 / 股(前復權)。
此后,科大訊飛不僅跌跌不休——截至春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 2 月 8 日收報 43.55 元 / 股,較最高點已近腰斬,還出現了一開發布會就大跌的神奇景象。
2023 年 8 月 15 日下午,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 V2.0 升級發布會召開,次日,科大訊飛收跌 8.62%;10 月 24 日上午,發布 " 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 V3.0",并宣布整體超越 ChatGPT,醫療領域超越 GPT-4,當天科大訊飛收跌 9.97%。
03
" 百模大戰 " 急急急
資金終是最強底牌
造成此種局面的一個可能原因,或許是每次新模型發布,總有些 " 意外事件 " 出現。
自 2022 年底 ChatGPT 橫空出世并獲得舉世矚目以來,全球科技公司紛紛下場參與此次大模型競速賽。作為國內智能語音及語言技術研發領域先行者之一,科大訊飛自然也不例外。
雖然首個大模型發布時間相較國內同行更晚,但短短 9 月更新 4 次,足見科大訊飛搶占大模型高地的急迫性。
一邊是科大訊飛 " 急急急 ",另一邊則是 傳言、" 黑料 " 層出不窮。
在首場發布會后,有用戶測試過程中,訊飛星火給出 " 我是由 OpenAI 開發的 " 回答," 訊飛星火套殼 OpenAI 的 ChatGPT" 結論一出,立時引起巨大爭議。
科大訊飛隨后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由于 ChatGPT 比較火,訓練數據中出現較多 OpenAI、ChatGPT 等詞匯,因而在有些問答中會錯誤地出現以上信息," 如果是套殼 ChatGPT,就不可能出現訊飛星火大模型的響應速度比 ChatGPT 還快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5 月 24 日科大訊飛被 " 某生成式 AI 寫作虛假小作文 " 所傷,當日盤中一度跌超 9%,最終收跌 4.26%。
2023 年 8 月 15 日,除了發布大模型 V2.0,科大訊飛還公告董事長劉慶峰減持公司 1.73% 股份,變現約 23.5 億元用于償還此前用于認購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形成的借款。
在 10 月 24 日訊飛星火 V3.0 發布會當天,科大訊飛股價持續下挫跌停,起因則是有用戶反饋,在科大訊飛學習機中《藺相如》一文里,發現有嚴重扭曲歷史,違背主流價值觀的內容。科大訊飛方面則表示已在第一時間做出響應處理,永久性下架涉事文章。
劉慶峰則一方面稱之所以出現這次意外是 " 合作伙伴內容太多,我們審核過程還沒結束,相關人員就匆匆忙忙地給大家試用了 "。
另一方面,將事件影響歸因給所謂的 " 幕后推手 "。" 在中國做創新很不容易,今天星火 3.0 剛發布,我們就發現了鋪天蓋地的輿情,這是有幕后推手的,希望影響我們的股價和社會形象 "。
不過,在投資者心中,科大訊飛本身經營狀況或許是更主要原因。
2024 年 1 月 29 日,科大訊飛發布 2023 年業績預告顯示,2023 年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6.45 億元 -7.30 億元,較上年增長 15%-30%。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約 8000 萬元 -1.2 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 71%-81%。
對于凈利潤大幅下滑的原因,科大訊飛表示主要系公司在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和產業鏈可控的國產化替代方面堅定投入,同時積極搶抓通用人工智能的歷史新機遇,在自主可控平臺上加大認知大模型研發投入。
但實際上近幾年,科大訊飛營收增幅均維持低位,凈利更不增反降,距離 " 十四五末達到千億營收 " 的目標也越來越遠。
當各個巨頭均想成為中國的 AI 王者,或是挖掘出一只 AI 界黑馬,資金成為了不可或缺的必選項。
截至 2023 年第三季度末,科大訊飛短期借款增至 11.82 億元,創 2021 年以來新高,長期借款 29.08 億元,資產負債率一路攀升至 52.52%,為歷史最高。
所以,分拆訊飛醫療赴港上市,既能獲得資金又可以將虧損業務甩出 A 股上市公司改善公司報表,必須稱得上是雙贏的規劃。
畢竟,科大訊飛 ALL IN 大模型目的已十分明顯,但結果幾何仍需時間檢驗。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