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為何拋棄京東?快訊
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京東商場(JD.O)今年以來迎來第二波重要股東的減持,并且是清倉減持。
作者 | 深水財經社 納蘭
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京東商城(JD.O)今年以來迎來第二波重要股東的減持,并且是清倉減持。
深水財經社獲悉,8月21日美股盤后,沃爾瑪(NYSE: WMT) 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最新監管文件中披露,他們已經減持全部所持京東股票。
沃爾瑪是在2016年戰略投資京東,之后雙方在零售和物流方面有諸多合作,在這之前,沃爾瑪持有京東9.4%的股權和3.1%的投票權,是僅次于劉強東的第二大股東。
但是隨著近幾年沃爾瑪逐漸撤離中國,他們對京東的投資也萌生退意。沃爾沃清倉京東的原因并未公開披露,有推測是因為沃爾瑪是因為二季度業績放緩,公司為了回籠資金優化資本配置。
不過一個季度的增速放緩就能讓沃爾瑪清倉式撤離京東,這個理由似乎有點牽強了。
事實上,自2021年以來,當初戰投京東的多家重要股東都在陸續減持京東股票,而目前京東的業績看起來也還不錯,這背后又有哪些原因呢?
01 戰投紛紛撤離京東
京東的創始人是劉強東,2014年5月22日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發行價每股19美元,當時的市值達到260億美元,成為了繼騰訊、百度之后中國第三大互聯網上市公司。
當時,騰訊是京東的最大的戰略投資股東,對于京東的支持是不遺余力、功不可沒。
在2014年上市前夕,騰訊收購了京東約3.5億股普通股,占京東上市前普通股的15%,并且在京東進行IPO時,騰訊還以發行價認購京東額外的5%股份,此后在2016年還進行過增持,成為京東第一大股東。
騰訊除了向京東支付了2.14億美元現金對價外,并將QQ網購、拍拍的電商和物流部門并入京東,同時騰訊還向京東提供微信和手機QQ客戶端的一級入口位置及其他主要平臺的支持。此外,騰訊提名的劉熾平也加入了京東董事會。
上市之后的那些年,京東日子過的并不好,為了搞流量、搞物流,京東連年巨額虧損,一直到2019年才終于第一次盈利。
而大約從2019年前后,這些當初力捧京東的各路戰投開始紛紛套現。
其中跑路最早的是高瓴資本,他們也是最早投資京東的機構,在2010年投了京東大概3億美元,占股達到了20.37%。在京東上市后,高瓴資本持有京東11.31%的股份,排在騰訊后面位列第三大股東。
高瓴資本在2018年第二季度就開始減持京東,直到2018年劉強東QJ事件后,高瓴減持京東只剩下了2100萬股。到了2020年,高瓴資本在美股的持倉中,京東已不是前十大重倉股之一。
根據公開信息,高瓴資本在2024年一季度繼續大幅減持京東股票,持股數量由1358.5萬股降至416.2萬股,減持了942萬股。
第二個減持的重要股東是騰訊,作為京東的“鐵粉”,馬化騰跟劉強東可謂情投意合。然而在2021年12約,騰訊通過中期派息方式,將其持有的約4.6億股京東股權發放給股東,導致其對京東的持股比例從17%直接降至2.3%,不再為第一大股東。騰訊總裁劉熾平也在這時卸任了京東董事職務。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京東最新的股權結構顯示,劉強東通過Max Smart Limited持有10.7%的股權,擁有66.7%的投票權,并通過員工持股平臺Fortune Rising Holdings Limited控制0.6%的股權及3.8%的投票權。
劉強東總共控制了11.2%的股權和70.5%的投票權。過去一年,劉強東對京東的股權控制下降了1.5個百分點,投票權下降了3.4個百分點;
此外,沃爾瑪持股為9.2%,有2.8%的投票權。不過這一次,沃爾瑪也要撤了。
02 沃爾瑪清倉京東
據沃爾瑪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最新監管文件,沃爾瑪此次出售的價格區間為每股24.85美元至25.85美元,共計1.445億股,合計套現約37.4億美元。
沃爾瑪是在2016年戰略投資京東,此后雙方度過一段蜜月期。
據京東方面對外宣稱,雙方合作8年來在各自既定戰略目標上都取得了顯著成果,堪稱是互利合作的典范,沃爾瑪完成了在國內的電商布局,京東也拓展了全球供應鏈能力,雙方的業務合作始終非常順暢,雙方仍舊是彼此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
上述京東方面人士稱,此次交易應該是沃爾瑪為緩解自身資金壓力的需要。
二季度沃爾瑪在收入增速上放緩,現金流減少,又需要應對當前市場環境變化做出多元化戰略,出于釋放資源,優化資本配置,退出京東的股權投資是一個正常的資本運作,不涉及雙方的戰略合作關系。
但是沃爾瑪真的是自身資金有壓力嗎?
近期,沃爾瑪發布了財報。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7月31日,沃爾瑪的半年營收為330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3139億美元增長5.4%;運營利潤為147.8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35.56億美元增長9%;凈利為100.1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99.49億美元增長0.7%。
從這些數據,我們實在是看不出沃爾瑪會缺錢,他們在上半年凈現金流為164億美元,僅僅是減少了18億美元,而公司各項收入數據增長都很正常,完全沒有到要套現京東回籠資金的地步。
那么是沃爾瑪是出于什么原因清倉京東呢?
我們推測,很可能是對于京東未來前景的擔憂。
今年上半年,京東營業收入達到5514億元,其中第二季度營收2914億。但是兩項同比增速分別只有3.87%和1.2%。其中最為核心的零售業務營收增速竟然只有3.03%,增長幾乎陷入停滯。
另外京東上半年凈利潤為197.74億元,同比增長53.98%。
而京東這幾年收入的增長大部分依賴于物流和平臺廣告服務收入的增長,其中物流業務同比增長10.72%,平臺廣告服務收入同比增長2.75%。
而這些年憑借低價和下沉市場異軍突起的拼多多的數據就亮眼多了。
2023年,其營業收入已躍升至2476億元,凈利潤達到了600億元。今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為868億元,同比增長130.66%;實現了近280億元的凈利潤,同比增長245.61%。
也就說拼多多一個季度的凈利潤已經遠遠超過京東半年。
看到消費者還是更加追求性價比,這讓一直在“向上走”的京東如坐針氈。
2022年下半年,劉強東一篇斥責“京東喪失低價優勢”的內部郵件此前在全網傳開,一時間,京東“打不起價格戰”的聲音不斷擴大。
當年11月,劉強東向京東員工發布全員信,要對員工和高管待遇進行調整,京東第一次提出對高管進行全面降薪,同時調整了京東零售集團各個事業群的總裁人選,副總裁也有部分變動。
自2023年年底劉強東回歸以來,京東也開始向拼多多轉向,甚至劉強東不惜調整了管理層多個高管和公司架構,但從下行的股價來看,投資者并不認可這種戰略。
截至8月20日,京東美股總市值為449億美元,而拼多多總市值已經超過2000億美元,是四個多京東的體量。
市場競爭是殘酷的,特別是零售行業,近20年來,不斷有老的倒下,新的顛覆,這些倒下的也都曾經輝煌過,也都曾被視為“新的顛覆者”,但是最終他們也都從顛覆者變成了“被顛覆者”。
所以,無論現在誰有多輝煌,恐怕都不敢說自己的模式可以“永葆青春”。有時候,當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都不會跟你打招呼。
沃爾瑪的清倉或許只是諸多離開京東的其中一員,他們在一份媒體聲明中表示,“這一決定使公司能夠專注于沃爾瑪中國和山姆會員店在中國的強勁業務,并將資金配置于其他優先事項。”沃爾瑪表示,過去八年來京東一直是其珍視的合作伙伴,公司致力于與京東保持持續的商業關系。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