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上市也不頂用?智界S7銷量慘遭腰斬快訊
智界S7真可以說是命途多舛,兩大強企伺候他一個人,風風光光上市,卻悄然啞火,后來二次上市,剛露出崛起的苗頭,又馬上迎來銷量環比腰斬。
智界S7真可以說是命途多舛,兩大強企伺候他一個人,風風光光上市,卻悄然啞火,后來二次上市,剛露出崛起的苗頭,又馬上迎來銷量環比腰斬。被很多車迷寄予厚望的智界S7接連上演拉胯表現,不免讓我們對他后續的市場表現憂心忡忡。
從2023年11月份正式上市算起,智界S7已經在市場打拼了大半年的時間。上市之前,有很多朋友認為該款車型是已經提前鎖定爆款,為啥這么說呢?人家確實有這個資本,該車當時搭載了華為最新的鴻蒙座艙,華為智駕ADS 2.0,途靈智能底盤,巨鯨800V高壓平臺,自研激光雷達等通通安排上,含華量甚至要比同時期的問界產品更高。而且智界S7還是由奇瑞生產,這比問界背后的賽力斯不知高了多少段位,人們自然對他相當放心。
不出意外智界S7收獲了空前的關注,在上市當天,官方宣布智界S7收獲了超2萬臺訂單。還記得當時余大嘴興奮地表示:智界S7比同期的問界新M7還猛!
可是后來呢?號稱有超2萬臺訂單的智界S7銷量表現著實辣眼睛。23年11月份,該車的月銷量數據僅有115臺,12月份為786臺,后續的24年1月和2月銷量分別為604臺和794臺。這樣的數據確實拿不出手,而且也與官方此前的宣傳有著極大出入。在這期間,智界還鬧出了不少幺蛾子,比如說延遲交車,車主投訴質量問題以及負責生產的高管韓必文忽然離職,一切的一切都在表明華為與奇瑞的這次合作貌似問題很大,而事實也確實如此。
經我們調查發現,當時奇瑞有兩個地方可供生產智界S7,其一是智能網聯超級一工廠,其二是智能網聯超級二工廠(以下簡稱一工廠,二工廠),其中前者于23年3月份投產下線,年產能為50萬臺,而后者截止到24年1月下旬還在試生產階段,也就是說智界S7只能在一工廠生產。然而奇瑞對于這兩個工廠的分配是一工廠主要生產星紀元ES,二工廠生產智界S7。在兩款車型采用同一工廠生產的前提下,相比智界S7晚上市一個月的星紀元ES反而是能隨時提車,智界S7只能排在人家后面,不得不說,奇瑞做的不地道。
當然華為方面也不是一點問題也沒有,據奇瑞員工透露:他們(華為)不舍得開放最基本的軟件刷寫版本,導致了不能讓應用流水線上的工作人員刷寫軟件,導致交車延期,現在反過來變成我們的責任。意思很明白,華為在智界S7生產的過程中做的也不地道。由此來看,華為與奇瑞的這次合作問題很大。
奇瑞不同于賽力斯,人家本來就是一線車企,有自己諸多親兒子要照顧,而賽力斯卻沒有太多選項,這牽扯到了一個主導權的問題。除此之外,智選車模式一共有四“界”,華為將雞蛋放在了多個籃子里,無論是走出哪個華為都是穩賺不賠,作為合作伙伴,奇瑞當然會心存不悅,對于這次合作也是意興闌珊。
但不管怎么說合作還要繼續,雙方各退一步最主要的還是要讓智界S7重新支楞起來,于是在4月11日的華為鴻蒙生態春季溝通會上,智界S7宣布了二次上市。
從數據來看,在今年4月份和5月份,智界S7的單月銷量都超過了5000臺。看起來,開局不順的智界S7終于走上了正軌,按照正常劇本,接下來便是銷量破萬,和小米SU7肩并肩。然而令人無語的是,在6月份中該車的單月銷量數據卻下滑至2306臺,環比銷量斬到了腰部以下。顯然,這并不是一個好兆頭。
眼看著先發的問界勢不可擋,接下來華為與北汽合作的享界也即將拍馬趕到,奇瑞心里也確實著急,作為應對,奇瑞于近期調任營銷悍將王磊來主導智界的營銷,意圖重振智界S7的雄風。這位老哥是奇瑞營銷戰線的老人了,任職多年,曾先后擔任捷途營銷中心執行副總經理、iCAR生態營銷公司總經理等職位,不知他的到來,能否給智界帶來一些新的改變。
車叔總結
智界S7上市之后表現遠未達到預期,奇瑞和華為在合作過程中所鬧出的各種幺蛾子也動搖了部分消費者對于該款車型的信心。車叔認為,既然是合作,雙方還是要誠心誠意一些,目前智界S7的這點銷量真對不起奇瑞和華為這兩個名字,早知道,智界成,雙方都開心,智界敗,砸的也是雙方的招牌!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