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血鴻蒙”,離安卓還有多遠?互聯網+

邁過了最難的第一步。
來源 | 伯虎財經(bohuFN)
作者 | 路費
長期以來,手機行業有兩個皇冠,一個是Soc芯片,一個是操作系統。
不少國內手機廠商們都對第一個發起了沖擊,比如小米的澎湃芯片,華為的麒麟芯片,還有去年解散的oppo哲庫。相較之下,重新做一個操作系統是一個很少廠商會做的選擇,原因有兩個,首先當然是投入問題,操作系統國產化喊了這么多年,基本都是套殼linux。
其次是生態問題,移動互聯網發展到今天,不是沒有其他系統去挑戰ios和安卓的地位。微軟在收購諾基亞的手機業務后上馬了自己的Whindows Phone,但由于市場份額的缺乏、軟件本身的成熟度和熱門APP缺失等問題,微軟的手機夢最終以失敗告終。
這大概也是為什么,在官宣“純血鴻蒙”HarmonyOS NEXT時,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會用“今天是大喜的日子”來形容。
余承東還有一句話很關鍵:“鴻蒙用了十年長征,走完了歐美國家三十年才走完的路”。怎么理解這句話?鴻蒙能不能未來能不能和蘋果、安卓三足鼎立?對于華為而言,意義是什么?
這是本文試圖解答的問題。
01 十年走完三十年的路
操作系統的國產化是一個很早就被拿出來討論的話題,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內就開始制定以UNIX為技術路線的操作系統計劃,推出COSIX V1.0、COSIX V2.0等操作系統。到了新世紀的頭十年,國產操作系統基本確立以Linux為內核的技術路線。國內也一度涌現了麒麟、歐拉等操作系統、
但軟件首先你得好用,其次你得有人用。前者是軟件本身的能力,后者則需要考慮硬件層面的影響力。而進入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好用”這個概念還衍生了生態的新元素:應用是串聯起移動互聯網的點,只有足夠豐富的應用生態才能成承接好的用戶體驗。
在移動互聯網的黃金十年里,安卓和蘋果的無數開發者們一同成為了這兩大操作系統最重要的護城河。一個新的操作系統想要出頭,既需要本身好用,還需要一定的硬件規模,而在此基礎上,應用開發者們才愿意花上時間和精力去做適配。
所以你能看到的是,幾乎所有的廠商們沒有選擇自己做。而選擇自己做的,無不以失敗告終,其中就有我們熟悉的微軟和三星。甚至于在鴻蒙早期,華為不得不使用AOSP的代碼來兼容安卓,讓用戶可以享受到安卓生態。這也是早先鴻蒙被嘲笑套殼的原因。
華為本來也沒想過自己做操作系統。2014年,物聯網這個詞被頻頻提及,華為意識到打造一個跨設備、無縫連接分布式平臺的必要性,于是有了鴻蒙的前身LiteOS。隨后2019年,來自大洋彼岸的一紙禁令讓備胎一夜轉正,HarmonyOS正式問世,并在當年的發布會上開源核心代碼。2019年底,華為在松山湖園區展開“松湖會戰”,從全球各研究所抽調超2000人,歷時九個月,讓鴻蒙系統在手機上變得可用。
到現在,鴻蒙已經真正去掉了傳統的AOSP代碼,實現了從內到外的全棧自研,也是國內首個真正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統。余承東在發布會上稱,鴻蒙系統目前已經有超過1.1億行代碼。
后發優勢也在鴻蒙的發展過程中逐漸顯現。在安全、開放、互聯、AI等層面都有自己的優勢。以現在很火熱的AI為例,基于端云協同的架構,華為重新構建了以AI為中心的鴻蒙原生智能,從內核到系統應用實現全面智能化。得益于這點,鴻蒙可以把AI能力真正下沉到操作系統。
同時,華為被制裁的經歷也讓其在事實上擁有了超越其他同行的品牌號召力。在重返手機市場后,華為迅速完成了高端市場的收復。一季度和二季度的增速分別為67%和82%,市占率也從26%提升到了30%。根據華為官方數據,現在鴻蒙覆蓋設備已經超過10億臺,是國內第二大操作系統。
為了豐富自家應用生態,讓開發者們能夠更投入的開發應用,華為堅持每年投入超過60億元人民幣用于支持和激勵鴻蒙開發者。目前華為開發者聯盟注冊開發者數量也已增長至675萬。
或許這也是為什么華為在這個時候選擇推出“純血鴻蒙”的原因。足夠的品牌影響力和足夠規模的硬件份額讓華為有底氣號召應用開發者們參與鴻蒙應用的開發。
根據伯虎財經的了解,過去三個月HarmonyOS NEXT已經更新了6個版本,收到超過一百萬條的反饋建議。具體到熱門APP,航旅縱橫在短短的一個半月內就做好了值機選座、電子登機牌等核心功能適配。飛書僅用兩周半的時間就完成了視頻會議功能的開發,新浪新聞用一周的時間就做完 AI 朗讀,深色模式和推送通知開發。
現在,包括微信、支付寶等在內的超過15000個鴻蒙原生應用和元服務已經上架鴻蒙,余承東也有底氣說出華為十年走完人家三十年的路。
02 三足鼎立,鴻蒙走到了哪一步?
根據Statcounter,截止到2024年9月,谷歌的安卓和微軟的Windows仍然占據了操作系統市場的龍頭,分別為45%和27%。但由于移動化的趨勢仍在加強,ios的份額正在呈上升趨勢,Windows則在下降。這種趨勢顯然也有利于華為。
回到國內手機市場,根據Counterpoint,到今年一季度,鴻蒙HarmonyOS占據了17%的市場份額。根據此前華為消費者業務AI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副總裁楊海松的說法,16%的市場份額是操作系統的一條“生死線”。
盡管從全球市場來看,鴻蒙和同行仍有差距,但已經邁出了最難的第一步。考慮到華為在國內的市場地位,增長會仍然持續:除開手機這個品類,手表、平板、智慧屏等品類,華為的增長都相當不錯。根據IDC數據,華為2024年上半年連續兩個季度位居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第一。而在平板市場,華為已經連續三季度力壓蘋果成為中國第一。
根據官方公告,今年純血鴻蒙將在手機和平板商用,明年還將擴大到智慧屏、車機等終端。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鴻蒙或許能和消費者業務起到相當好的協同效應。
不過想要和同行們三足鼎立,華為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首當其沖的仍然是規模問題。
一方面,在海外市場,谷歌和蘋果的影響力要比在國內更大,這也導致鴻蒙出海的難度遠高于國內。以手機為例,巔峰時華為一年能賣出2.4億部手機,今年華為手機的預計銷量為6000萬臺。而沒有足夠規模的市場,華為很難像安卓和蘋果那樣,源源不斷的吸引開發者自發持續的更新和投入。因此b端和c端市場的重要性幾乎等同。
另一方面,高端芯片的供應難度同樣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生態發展,特別是游戲應用。目前安卓平臺 Google Play 應用數量已超過 250 萬;iOS 平臺 App Store 現存應用總數也超過 170 萬個。這就需要同行們一起努力去做開發、迭代和優化。
鴻蒙的出現可以更好的幫助華為串聯起業務,也提供了萬物互聯的想象力,實現“構建萬物互聯的世界”的夢想。但操作系統顯然是一場持久戰,無論是華為還是合作伙伴,都要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
參考來源:
1、來覓研究院:從華為鴻蒙系統看國產操作系統進程
2、遠川科技評論:鴻蒙能不能救華為?
文章封面首圖及配圖,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若版權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聯系我們,本平臺將立即更正。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