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弗新能源,為什么越來越賣不動?快訊
想請問一下全球900萬哈弗車主們,你們為什么不肯買哈弗新能源?
出品:嘿電HIEV
作者:梁非凡
想請問一下全球900萬哈弗車主們,你們為什么不肯買哈弗新能源?
曾經的哈弗品牌市場地位有多強勢,很多年輕消費者可能沒概念。
簡單來說,就是從2011年到現在,全球賣了900萬輛,光單單是一輛哈弗H6就賣出了400萬輛,在國內SUV銷量榜上,H6更是連續108個月穩坐國內SUV銷冠寶座。
108個月,人生能有多少個108個月。
但曾經燃油車時代的哈弗有多牛,如今賣起電動車來就有多寸步難行。
目前,哈弗共有4款新能源車型在售,分別是哈弗猛龍PHEV、哈弗梟龍MAX、哈弗二代大狗PHEV以及哈弗H6新能源。
過去半年,四款車累計賣出了28852輛,其中猛龍貢獻了20416輛,而哈弗H6新能源貢獻了9輛。
也就是說,目前單車月銷3000+已經是哈弗新能源的天花板了,全品牌月均銷量也不足5000輛。主力產品價格在14-18萬,銷量卻比不過那些售價20萬以上的新勢力,這就有點尷尬了。
尤其尷尬的是哈弗H6新能源,作為一代神車的新能源版本,兩年前上市時可是說,要“讓SUV領導者再次引領新能源時代”,不少媒體甚至將其奉為“全球新能源國民SUV”。
然而,這車2022年8月上市,11月到達銷量巔峰4000輛,2023年4月就迅速跌倒了月銷100輛以下,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整個過程,歷時僅8個月。
還有梟龍雙子,當初上市的時候梟龍MAX可是瞄準月銷量1-1.5萬的,但是在上市第二個月到達6197輛的巔峰之后,就一路滑滑梯,過去半年月均只剩下700輛。至于弟弟梟龍車型更是直接消失在長城的銷量清單上。
就連當初負責梟龍車型的哈弗品牌副總經理喬心昱,也早在今年1月確認離開了長城。
哈弗這電動化的道路,走得那叫一個一波三折。
所以,哈弗為什么賣不好新能源?是因為不想嗎?
首要因素,其實還是用戶心智的問題!
全球900萬哈弗車主,確實基數很龐大,但是這龐大燃油車用戶基盤,不僅幫不了哈弗電動化,反而成了哈弗電動化的一大包袱。
在這些用戶眼中,哈弗本質上就是燃油車品牌,消費者選擇新能源車型,并不會第一時間想到哈弗的新能源。
近日,分析機構杰蘭路發布了《2024年度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品牌健康度研究報告》,其中有一項“每100個人中有多少人可能喜歡這個品牌?”的調查中,哈弗的得分為12分,和豐田、別克等合資品牌相當,而同為傳統車企品牌的吉利銀河、長安深藍、五菱等得分均在20分以上。
人的思維慣性遠比技術壁壘更難打破,這也是為什么吉利、長安等友商要打造深藍、銀河這樣的獨立新能源品牌。
對于如今燃油車銷量占比仍然高達80%的哈弗而言,要想賣好電動車,可想而知有多難。
你會看到,無論是21.99萬的智己L6、22.89萬的嵐圖FREE 318還是即將推出增程車型的阿維塔,那些成功在新能源銷量榜榜上有名的品牌,無一例外都是把大部分資源集中到新品牌上,整個團隊選擇all in 新能源的。
而哈弗如今就是個典型的反面教材,all in 新能源不存在的,更核心的問題是,就連魏建軍本人,其實也不太認可all in電動化的戰略。在前幾天的直播中,魏建軍就多次敲起退堂鼓。
魏建軍表示:在全球上各國是全動力發展的,今后燃油車也可以做座艙和智駕的智能化。現在歐洲和北美也在變,支持電動化的力度在縮減,中國行業內也都在找一個均衡。實際上中國汽車產業是一個國際化的產業。現在有很多國家不可能電動車發展那么快,比方說充電樁的問題、成本的問題,都還有很多挑戰,不能過于激進,長城就是全動力發展。
言語之間透露著對電動化的排斥和對燃油車的不舍。
連老板都不認可的業務,下面的人想干成功那簡直是難如登天。
除了意識層面的偏差外,渠道也是哈弗新能源的一大弱項。
雖然去年哈弗專門針對新能源業務建設了龍網,在傳統4S店的基礎上增加了部分城市地標店、商超快閃店,但是本質上還是經銷商合作渠道,并非直營。
渠道專家孫少軍說過,新能源車是無法回到原有4S店銷售的,在這個如此競爭激烈的環境下,誰離客戶越近,誰的直營服務體驗越好,誰才更有機會活下來。所以智己嵐圖阿維塔們都在進軍客流更密集的商圈,提供主動上門試駕,為了主動獲客費盡心思。
所以,如果哈弗龍網依舊選擇依賴傳統經銷商為主導的獲客模式,注定難以殺出重圍。
更尷尬的是,今年5月,長城幡然醒悟布局了一批長城智選直營零售中心,這本來是個好消息,然而這些直營門店只賣魏牌和坦克,哈弗只能干瞪眼。
至于最核心的產品,不是說長城的技術不行,長城技術可以吊打很多友商,只是在產品定義和銷售規劃上,哈弗始終有種不得要領,無頭蒼蠅的感覺。
包括哈弗H6新能源、哈弗猛龍PHEV在內以及停售的哈弗梟龍在內,哈弗新能源單單是在緊湊型SUV市場就布局了三款車,而且三款車型售價還存在高度的重合;除此之外,目前在售的二代大狗PHEV和梟龍MAX尺寸和售價也是高度重合,這樣賣車,你讓消費者怎么選,銷售怎么賣?明擺著是砸自己飯碗。
而這反映出來的,是哈弗從燃油車時代延續下來的弊病,從產品布局和命名邏輯可以看出,哈弗對于新能源產品布局至今仍然沒有形成體系化的發展,沒有準確的用戶定位,只是想著哪輛燃油車賣得好,就給他弄個插電版本刷一下市場存在感。
這也使得哈弗品牌的新能源標簽更加不清晰。你要問消費者哈弗品牌有什么新能源車型,還真沒幾個人說得清。
以上這些,不只是哈弗的困局,更是整個長城新能源困局的縮影。
不過,我們對哈弗新能源批評再多,也不過是皇帝不急太監急,畢竟,如今靠著燃油車豐厚的利潤以及年銷量三四十萬輛的海外市場,長城依舊是賺得盆滿缽滿,日子過得比那些月銷萬輛的新勢力們美多了。
只是,俗話說,花無百日紅,在這個新能源滲透率直逼50%的節骨眼上,哈弗乃至整個長城新能源陣列如果不盡快支楞起來,燃油車的老本又能啃多久呢?一代神車的神話,又能吹多久呢?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