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3年利潤腰斬,蔡崇信變革引發大減員快訊
阿里巴巴同時發生了多件大事。
文/瑞財經 徐酒眠
阿里巴巴同時發生了多件大事。
500萬粉絲的五金冠淘寶網店“少女凱拉”卷款跑路、基礎崗位運營員工一年貪腐近億元被公訴,以及2024年1-3月份季度、2024財年(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業績公布。
關聯的兩樁經濟案件與一份喜憂參半的財報,將阿里內部控制與監管制度、改革成效與重建新秩序等,推入了熱議話題。
多重因素疊加,財報發布后,近來漲頭不錯的阿里美盤經歷震蕩。5月14日,阿里美股盤前下跌5%,開盤后繼續下跌超7%,直至收盤未見起色,當日報收79.51美元/股,跌幅6%;次日止跌回升,但漲幅并不大。
截至5月20日報收88.24美元/股,總市值2148.4億美元,略超拼多多的2038.3億美元。而在巔峰時期,阿里市值一度高達8000多億美元,挺進全球市值榜上前列。
過去兩三年,阿里市值節節潰退的另一面,是扣非歸母凈利潤的縮水,其從2021財報的1503億元跌至2024財年的797.4億元,3年下滑了46.9%。
競爭對手奮起追趕,阿里深陷增長焦慮,去年以來,其啟動了一系列變革,其中包括組織架構大調整、業務重心聚焦核心等。
但擁抱變化一年,阿里仍沒有走出深水區,增收不增利與銳減1.4萬員工讓這場“增長保衛戰”還難言勝利。
01
大半業務線虧損
擁抱變化一年,首席執行官吳永銘對交出的最新成績單頗為滿意,直言“戰略見效,阿里正在重回增長軌道”;阿里巴巴官方微信公眾號也用了三個“增長!增長!增長!”,展示2024財年Q4及全年財報的亮點。
不過,攤開阿里財報,虧損仍是橫亙在大部分業務線中。
阿里營收的業務板塊,淘天集團、云智能業務、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菜鳥集團、本地生活,以及大文娛集團,截至2024年3月31日季度,分別收入 932.16 億元、255.95億元、274.48億元、245.57億元、146.28億元,以及49.45億元。其中大文娛集團錄得同比下降1%,其余五條業務線分別同比增長4% 、3%、45%、30%、19%。
而包括高鑫零售、盒馬、阿里健康、銀泰、飛豬、釘釘、夸克等業務在內的“所有其他”類別,則在當季度實現收入514.58億元,同比下降3%。
盈利方面,季度內僅有增長個位數的淘天集團和云智能業務貢獻正向利潤,分別約為385.01億元、14.32億元。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核心主力淘天集團的盈利規模較上一年同期下降約1%。
營收增速最快的阿里國際,季度內虧損擴大至40.85億元,上一年同期的虧損額為21.71億元;菜鳥集團、本地生活、以及大文娛集團,季度內分別虧損13.4億元、31.98億元、8.8億元。
此外,整體營收同比下降最大“所有其他”業務板塊,虧損也在繼續加劇,季度內虧損額同比提升52%至28.18億元。
放在2024全財年來看,淘天、云智能、阿里國際、菜鳥、本地生活、大文娛,以及其他業務板塊分別收入4348.93億元、1063.74億元、1025.98億元、990.2億元、598億元、211億元,以及1923.31億元;同比增長5%、3%、46%、28%、19%、15%、-2%。
盈利方面,淘天、云智能經調整EBITA(息稅攤前利潤)1948.27億元、61.21億元;因撤回其首次公開發行而授予菜鳥員工的留任激勵所抵銷,菜鳥集團2024財年同比扭虧為盈,經調整EBITA錄得盈利14.02億元。
除此之外,阿里國際、本地生活、大文娛,以及其他業務板塊2024財年的經調整EBITA均錄得虧損,數額分別約為80.35億元、98.12億元、15.39億元,以及91.6億元。
02
盈利能力下滑
綜合來看,阿里收入占比貢獻高的業務板塊,增長發展都比較慢;同時虧損業務線仍比較多,盈利能力仍受考驗。
“GMV第一,營收第二,利潤只能排在最后,根本不敢考慮掙錢,還得回購穩定市場”,有行業觀察人士對阿里最新財報給出了如是評價。
2024財年,阿里實現總收入9411.68億元,同比增長8%,上一年同期約為2%;非公認會計準則凈利潤為1574.79億元,同比增長11%;凈利潤約713.32億元,同比增長9%。
其中,第四季度收入2218.74億元,同比增長7%;經營利潤為147.65億元,同比下降3%;經調整EBITA 239.69億元,同比下降5%;凈利潤9.19億元,同比下降96%。
時間拉長,自2021財年以來,阿里就進入增收不增利的階段,歸母凈利潤大幅縮水,從2021財報的1503億元跌至2024財年的797.4億元,3年下滑了46.9%。
在最新財報中,阿里對凈利潤下滑給出了三方面解釋,報告期內,集團加大了對電商業務的投入(淘寶天貓核心用戶體驗、核心公共云產品和AI基礎設施、海外電商),授予菜鳥員工的留任激勵,以及投資的上市公司市值下降,導致投資損益的凈利潤有所下降。
若不考慮投資的損失、股權激勵費用、無形資產減值等,截至2024年3月31日季度的非公認會計準則凈利潤為244.18億元,同比下降11%。
聚焦主業,平臺主動補貼的高投入活動等帶來報告期內淘寶天貓商品交易總額(GMV)、訂單數均取得同比兩位數增長,88VIP會員數量突破3500萬人,同樣保持雙位數增長。
這是一個亮眼的成績,自2021年第一季度公布GMV之后,阿里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不提GMV。自2021年第三季度開始,淘天貓的 GMV 一路下滑,個位數增長是常態,負增長也不少見。
久違的迎來GMV雙位數增長,但這一勢頭能否持續維持是關鍵。競爭對手拼多多2021年-2023年GMV同比增增幅分別為為46%、31%、25%,同時訂單量也保持了高雙位數增長。
此外,高亮的GMV增長下,淘天集團實際面臨著整體轉化率下降,即客戶管理收入(傭金、技術服務費等)占平臺總交易額的比例同比下降。截至2024年3月31日季度,其客戶管理費收入同比微增5%。有分析表示,這說明淘天在有意控制向商家收費,以保持低價的供給。
殘酷的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為了守住陣地,低價策略不得不繼續走下去。但通過犧牲利潤換增長,并非長久之計。在主業電商板塊,阿里亟需找到自身差異性競爭力。
03
一個季度減員1.4萬
微弱復蘇的營收增長,下降的盈利能力之外,阿里“滾動式”裁員也是最新財報被討論的焦點。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阿里巴巴集團工數為204891人,較2023年12月31日減少14369人,約占阿里總員工數的5%,創其單季度減員人數歷史新高。
2022年以前,阿里業務擴張、四處收購,帶來員工人數不斷飆增,一度在2021年末達到259316人。但在這一頂點之后,2022年開始,阿里便開啟了持續千人量級減員模式,此前最多是在2022年第二季度,減員9241人,尚未超過1萬門檻。
統計數據顯示,自2022年以來連續9個季度、短短兩年多的時間里,阿里合計減少了5.44萬人。最新截至2024年3月31日季度,阿里減員人數在總共減少員工數中的占比高達26.4%,遠超過去任何時期。
在財報中,阿里并未對員工數大規模減少作出詳細解釋。不過,有分析表示,這或許跟阿里架構發生重大調整有關。
去年9月份,阿里正式進入蔡崇信、吳泳銘時代,隨后管理團隊進行年輕化變革,原集團內老一代管理層被集中優化調整。
今年3月,原盒馬宣布創始人、CEO侯毅宣布退休,原本地生活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辭任;之后此前曾被認為有希望接任集團CEO的人選之一,阿里集團另一位合伙人、阿里巴巴副總裁汪海也被曝將受到此次調整波及。
此前,蔡崇信曾對外表示,在過去的幾個季度里,阿里停止了招聘。
而蔡崇信上任之后,阿里集團開啟了一系列資產與股權出售行動,以縮小業務范圍,回歸核心電商主業。業務調整、成本控制的需要帶來阿里人員減少。資料顯示,阿里的人效比遠低于拼多多,這或許也是阿里大規模減員的原因。
有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阿里累計套現超200億,其中包括價值122.89億元的實體資產,以及多家公司的股票約100億元,涉及大潤發、蘇寧、圓通、居然之家、美年健康等。
持續回歸電商主業,阿里旗下處在虧損中的餓了么、高德、盒馬、優酷等,或還將面臨收縮,而這也意味著阿里減員的步子還沒有停下。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