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魏立華為君樂寶急開資本藥方快訊
12月底,君樂寶正式同中金公司簽訂了上市輔導協議。
作者 | 一視財經 邱邱
編輯 | 西貝
12月底,君樂寶正式同中金公司簽訂了上市輔導協議。
這意味著,在2019年與蒙牛“分家”五年后,經過一系列的準備,在月初宣布完成股份制改革,注冊資本金升至7.2億后,君樂寶終于又向自己的IPO夢想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五年雖久,但好在董事長魏立華有耐心,正如他在幾個月前同“馬拉松之王”基普喬格的對話中表示的那樣:“做企業、做品牌,就是一場馬拉松,需要的是耐力而不是爆發力”。
只是這上市雖漫長如馬拉松,但卻不像馬拉松一樣行則將至,多少企業一路苦苦奔跑,最終也沒能達到終點。那么,在2023年最后關口宣布接受上市輔導的君樂寶,上市前景究竟如何呢?
01
資本“野心”
自從2019年出走蒙牛后,君樂寶在資本市場就一直常有動作,五年時間里,累計進行了7輪融資,共吸引16家投資機構的入駐,其中還不乏紅杉中國、高瓴資本這樣的頂級投資機構,進入2023后,君樂寶又多次“出手”,5月增資云南來思爾乳業和云南來思爾智能化乳業,成為其控股股東,7月增資銀橋乳業,完成控股。如果說這兩筆操作都還只是全國性乳制品行業巨頭為了搶奪優質區域奶源,而進行的常規操作,那么1月參與奶酪品牌“酪神世家”的天使輪、11月君樂寶戰略入股茉酸奶的兩筆操作,就多少有點跨界聯合,商業版圖再擴張的意思了。
對奶酪行業的投資,思路相對清晰,全球乳業的發展大都遵循“液態奶—奶粉—奶酪”的路徑,隨著居民生活水平、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中國奶酪行業預計會迎來較大發展。不但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奶酪行業的利潤率也相對較高,A股的“奶酪龍頭”妙可藍多的毛利率能達到30%多接近40%的水平。而君樂寶受制于之前的低價戰略,公司凈利率只有2%-4%,此番擴大在奶酪行業的布局預計有助于改善其的利潤水平。
而另一筆針對茉酸奶的投資就略顯意外,雖然茉酸奶和君樂寶都以酸奶聞名,但現制酸奶同低溫酸奶之間還是差距不小,茉酸奶的門店形式、產品模式,給人多是新茶飲的印象,不仔細想還真難同售賣于超市冰柜中的君樂寶聯系起來。如此投資,對君樂寶來說,除了是為自己找了一個規模可觀的下游客戶,更重要的目的或許還是要給自己注入更多的想象空間。回顧行業,有當年瑞幸的生椰拿鐵大獲成功后,背后的提供厚椰乳的菲諾成為贏家的佳話流傳,現在君樂寶先行一步,布局茶飲行業,多少也有給資本市場新講一個增長機會的動機在。
這樣一梳理并購操作,就容易明白,君樂寶在資本市場上的頻頻出手,就是在為上市補齊短板:找奶源鞏固主業、投奶酪改善盈利、入茶飲講新故事。
02
藥方能否湊效
魏立華這樣持續地“買買買”正向說來是反映了公司積極進取的決心,可反過來說就是君樂寶在奶源上、在利潤率上、在想象空間上都有短板。
奶源上的問題不好苛責,國內整個乳制品行業的現狀就是,優質奶源稀缺,要想把公司做大做強,完全的奶源自給幾乎不可能,根據2023年7月,君樂寶官方公布的數據,其奶源自給率已經達到58.95%,已經高于蒙牛和伊利等大多數乳企。
問題主要還是在利潤率和想象空間上。
君樂寶利潤率相對較低的問題其實是有歷史原因的,受當年“三鹿事件”的影響,君樂寶再次涉足奶粉行業時,國人對國產奶粉是抱有很大懷疑的,為了先打開市場,君樂寶只得采取低價策略,其售價通常只有外國奶粉的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憑借低價戰略和長期在奶粉安全問題上的努力,君樂寶的奶粉終于在2021年突破十萬噸,大約能給公司貢獻百億營收,但是賣得好,不代表賺得多,當年蒙牛為何舍得放營收不斷增長的君樂寶單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只在3%左右徘徊的凈利潤率,拖累了蒙牛主體業務凈利潤率。
君樂寶這些年其實也有“沖高”舉動,最主要的路徑是打“成分牌”,2019年推出的富含A2酪蛋白的奶粉,2023年5月,三款新品均含乳鐵蛋白,試圖用更多更好的營養成分,實現高端轉型,但問題是成分上的創新不是君樂寶獨創,飛鶴、美贊臣、皇家美素佳兒等等諸多競品一樣也有此成分,單靠成分想賣出溢價還是不太現實。
長期品牌策略帶來的利潤問題不好解決,就要在想象空間上做文章。君樂寶最初的想法應該是押寶羊奶粉,誠然這些年羊奶行業增長很快,但競爭對手同樣強大,占據最大市場份額的是同伊利深度綁定的澳優乳業,其旗下的佳貝艾特,已經連續5年在中國進口嬰幼兒童羊奶粉市場中,占據60%的銷售額了。與此同時,根據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殊食品信息查詢平臺顯示,已經有40家企業,95個系列的羊奶粉產品通過了新國標,而半年前,通過的乳企只有26家,52格系列,賽道越來越擁擠就意味著,君樂寶能給資本市場描述的未來就越來越蒼白。
于是,才有了此前君樂寶的頻頻出手,想依靠奶酪、現制酸奶這樣的行業提升利潤率、打開新的增長空間。
03
乳企上市究竟難不難?
觀察現今的A股,已經上市和正排隊上市的乳企可還真不少。
別說現在已經上市的乳制品概念企業已經超過30家,但其實乳企上市之路也不容易,看看這些年苦苦針扎的企業,有面對證監會48問更新招股書后變再無下文的“認養一頭牛”、有在公開信中感嘆“上市比唐僧取經還難的”紅星美羚,有“三戰”IPO均失敗的美廬生物……
回顧一下它們失敗的原因,急于上市的網紅乳企“認養一頭牛”是由于奶源、分銷、虛假宣傳等問題受到問詢;紅星美羚是由于資金體外循環,涉嫌虛增收入;美廬生物則是業績出現大幅波動,經銷商退出,增長緩慢等原因。這三家乳企的IPO失敗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君樂寶可能會面臨的問題。
君樂寶作為排隊上市的乳企中當之無愧的“大塊頭”,相信在企業內控制度、業績持續性等問題上應該問題不大,按照君樂寶2025年500億營收的目標,增長方面也值得期待,最可能存在問題的點,可能會是著急上市本身,因為著急所以擴張,因為著急所以杠桿率在2022年年底,達到了77.63%,這一數字要顯著高于同行50%左右的水平,前文提到2023年君樂寶是擴張不小、動作頻頻,資產負債率恐怕是有增無減。加碼進來的資金,都盼著上市的出口,等著魏立華帶領君樂寶沖過IPO,可是還是那句話,上市它不是馬拉松,很可能你認為的最后一程只是一切的剛剛開始。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