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全年凈賺300億元,高端車型貢獻仍待拐點快訊
3月26日晚,比亞迪(1211.HK、002594.SZ)公布了2023年業績報告。
3月26日晚,比亞迪(1211.HK、002594.SZ)公布了2023年業績報告。全年,比亞迪收入同比增長42.04%至6023.15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80.72%至300.41億元;基本每股收益10.32元,高于去年同期的5.71元。
上述數據與1月30日業績預告基本一致,但財報發布后比亞迪股價依然出現較大跌幅。截至3月27日收盤,比亞迪港股股價下跌6.11%至202.8港元,年初至今跌幅5.41%;A股股價下跌3.47%至211.98元,年初至今上漲7.06%。
當日港股市場,“蔚小理”造車新勢力股價全部下跌,蔚來(NIO.N、9866.HK)、小鵬汽車(XPEV.N、9868.HK)和理想汽車(LI.O、2015.HK)的港股股價跌幅依次為5.78%、6.28%和3.53%。
規模化+控成本維持高毛利率
在激烈的價格戰之下,比亞迪維持住了較高汽車毛利率。2023年,汽車、汽車相關產品及其他產品的收入同比增長48.9%至4834.53億元,毛利率同比增長2.63%至23.02%——高于特斯拉(TSLA.O)19.4 %的全年汽車毛利率。
比亞迪獲得高毛利率主要源自電池成本優勢以及規模化銷售。2023年,公司共計銷售新能源汽車302.4萬輛,同比增長62.30%。比亞迪援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稱,去年,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占中國市場總銷量的31.9%,同比增長4.8%。
其中,比亞迪全年出口量達到24.28萬輛,占比7.7%,同比增長334.2%——遠超整體銷量增速(62.3%)和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速(77.6%)。報告期內,公司境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75.2%至1602.22億元,占比26.6%。
2023年,比亞迪陸續進入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3月在墨西哥上市漢EV、唐EV、元PLUS三款純電動車型;6月在阿聯酋推出通過本地化和高溫測試的元PLUS;9月在德國慕尼黑車展宣布海豹登陸歐洲市場;10月在東京車展展出仰望U8。
在生產端,比亞迪于2023年7月宣布在巴西建廠,整車計劃年產能達15萬輛;9月與烏茲別克斯坦國有控股汽車集團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工廠一期和二期計劃年產50萬臺,三期竣工后產量達到30萬臺。
國投證券預計,2024年,比亞迪將有更多車型出海,例如宋Plus、騰勢D9、漢EV等,全年出口量有望達到40-50萬輛——接近比亞迪50萬輛預期。
“憑借快速增長的出海銷量、持續擴大的規模優勢和強大的產業鏈成本控制能力,迭加上游原材料價格回落,集團新能源乘用車業務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比亞迪在財報中表示,2024年,公司仍將加速業務出海進程。
高端化、智能化仍待發力
單車收入對比亞迪毛利率貢獻相對有限。去年底以來,“王朝”“海洋”系列部分車型開啟官方優惠活動,降價額度普遍在5000-10000元之間,影響到公司四季度及全年利潤。今年2月,多款榮耀版車型價格再次下探。
銷售結構方面,2023年,秦PLUS、宋PLUS、海豚等“王朝”“海洋”系列車型,依舊是公司銷量支柱,高端系列“騰勢”銷量占比僅為4.2%。“仰望”和“方程豹”于2023年11月開始交付,業績貢獻尚待時間。
據國聯證券統計,比亞迪2023年市占率最高車型價格帶在8-12萬和12-15萬,占比分別為65.0%和70.5%;5-8萬、15-20萬、20-25萬車型市占率為32.9%、26.0%、38.4%。也就是說,比亞迪主力車型在中端市場。
比亞迪正在加碼高端市場產品矩陣。2024年,騰勢預計推出三款旗艦車型;方程豹預計推出兩款車型;仰望U7將于近期上市。國金證券認為,騰勢、仰望和方程豹的新車的高毛利,有望帶動公司盈利在二、三季度迎來拐點。
目前,摩根大通(J.P.Morgan)、野村證券(Nomura)、中金公司、交銀國際等機構給出比亞迪港股“增持”“買入”或“跑贏行業”評級,目標價在266-270港元之間;國投證券和國聯證券給出比亞迪A股20倍PE,對應目標價為272.6元和282.7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比亞迪主力車型所屬價格區間,智能化并非剛需,在一定程度影響到智能化估值加成。今年1月,比亞迪發布了整合智能戰略,表示未來高階智駕系統將在20萬元以上車型上選裝,30萬元以上車型實現標配。
隨著價格戰深入,汽車單車毛利仍將下降。比亞迪維持總盈利水平的同時,如果能夠提升高端車型占比并且補齊智能業務板塊,其毛利和估值空間有望實現提升。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