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虧超200億的極氪分拆上市在即,吉利汽車如何找平衡?快訊
2021年至2023年,極氪分別凈損失45.14億元、76.55億元和82.64億元,虧損規模不斷擴大
2021年至2023年,極氪分別凈損失45.14億元、76.55億元和82.64億元,虧損規模不斷擴大
標點財經研究員 呂貢
近日,新能源汽車圈頗為熱鬧。一方面,人氣頗高的小米SU7開售之后,27分鐘大定破5萬。4月1日,小米SU7創始版再次開售,5000輛車被“秒空”。另一方面,被視作是小米SU7直接競品的極氪007,也在4月1日推出007后驅增強版,售價為20.99萬元,成為007的入門車型,比目前的在售車型起售價下探了2萬元。
新車型頻出攪動汽車銷售市場火爆非常,而在資本市場端,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吉利汽車,0175.HK)分拆極氪上市一事也持續引發關注。
吉利汽車最新發布的新進展顯示,極氪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更新后注冊聲明的第3號修訂,內容包括極氪集團截至2023年末的經審核財務資料,以及極氪上市的風險因素、募資用途等。
從經營數據來看,極氪近幾年表現出增長勢頭,發展至2024年,僅前兩個月,極氪汽車交付量累計就超過兩萬輛,遠超上年同期數值。不過,極氪遲遲未實現盈虧平衡,難免令市場產生一定擔憂情緒。
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吉利汽車交出了亮眼業績,收入持續增長、盈利能力提升明顯。并且,該公司還創下汽車總銷量、新能源汽車銷量、汽車出口銷量三個歷史新高。
但與此相對應的是,吉利汽車旗下部分品牌市場表現卻略顯疲軟,如該公司此前已全額轉讓股權的睿藍汽車,又比如2023年利潤下行的領克集團、吉致汽金。或許,如何改善極氪以及公司旗下品牌的盈利狀況,已成為吉利汽車當下的一道“必答題”。
分拆極氪上市
談及吉利汽車分拆極氪上市一事,可以追溯到2021年3月。彼時,吉利汽車已經開啟了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之路,吉利汽車同吉利控股集團共同出資成立極氪汽車。作為吉利旗下全新智能純電汽車品牌,極氪主要從事研發及銷售極氪品牌旗下電動車、新能源汽車電池及其他部件以及提供相關服務。
近年來,同其他造車新勢力一樣,極氪也面臨虧損問題。或許是出于拓寬極氪融資渠道、加速產品迭代升級等考慮,吉利汽車計劃將極氪分拆上市。2022年10月和12月,吉利汽車先后發布兩則建議將極氪分拆、并上市的公告,建議分拆完成后,預期極氪將繼續為該公司非全資附屬公司。
吉利汽車方面認為,“建議分拆符合股東的整體利益,將使得投資者更好地評估吉利汽車,并專注于保留業務;同時在需要時,為極氪提供持續直接及獨立進入股權及債務資本市場的機會。”該公司進一步表示,“鑒于行業趨勢及基于對吉利汽車和極氪業務與營運的評估,建議分拆將提升極氪的價值,使極氪獨立發展并充分釋放自身潛力,從而使股東受益。”
此后,吉利汽車又分別于2023年的8月25日、11月10日、11月26日,以及2024年3月公布有關建議分拆及極氪發售的進展情況。截至最新進展公布日前,吉利汽車建議分拆極氪并上市一事,尚須待獲得相關機構批準極氪證券上市、買賣,以及該公司和極氪作出最終決定后,才能作實。吉利汽車因此提醒投資者注意風險,“概不保證建議分拆或極氪發售將會落實以及何時落實。”
另一邊,極氪于2024年3月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更新遞交了招股書。根據最新招股書顯示,極氪擬將所募資金凈額的約45%用于開發更先進的純電動汽車技術、擴大產品組合;約45%用于銷售和營銷以及擴大服務與充電網絡;約10%用于一般企業用途,包括營運資金需求,以支持公司業務運營和增長。
經營方面,2021年至2023年,極氪分別凈損失45.14億元、76.55億元和82.64億元,虧損規模不斷擴大。三年時間,該公司累計凈虧超兩百億元,達204.34億元。那么,極氪近幾年的持續虧損,是否會對其分拆上市造成一定阻礙?進入2024年后,極氪能否找到盈虧平衡點?
在最新遞交的招股書中,極氪方面表示,“由于公司仍處于早期階段,因此無法保證將在不久后實現盈利。再加上多種原因,如競爭加劇等,公司的收入增長可能會放緩或出現下滑。并且,公司預計之后整體銷售、一般和行政費用等會繼續增加。”而吉利汽車則對極氪早日實現盈虧平衡充滿信心,該公司高管近日表示,“力爭今年扭虧為盈”。
旗下品牌表現顯疲軟
除了極氪,吉利汽車旗下部分品牌業績表現也略顯疲軟。
2024年2月,吉利汽車公告稱,將附屬公司浙江吉潤所持有的45%睿藍汽車股權全部出售,出售事項完成后,吉利汽車將不再擁有睿藍汽車任何股權,并且該公司預計將錄得出售事項收益約1.17億元。
據悉,睿藍汽車系力帆科技(601777.SH)與吉利汽車旗下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的合資公司。自成立以來,睿藍汽車致力于建立智能換電池生態,但該業務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意味著公司后續依舊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該業務發展及相關基礎建設。
數據披露,2022年全年,睿藍汽車實現收入58.39億元,而同期凈利潤僅1558.84萬元,差距較大;次年,睿藍汽車業績轉而下行,營收降至34.84億元,凈利潤由盈轉虧,虧去6.22億元。對此,吉利汽車認為,對于公司而言,“將大部分資源集中投放于支持新能源汽車增長以及出售換電池業務能提升公司競爭力。”
在吉利汽車旗下現有的品牌矩陣中,領克集團、吉致汽金的盈利狀況亦讓投資者心存疑慮。
領克是由吉利汽車、沃爾沃汽車和吉利控股集團合資成立的全球高端品牌,主營制造、銷售領克品牌汽車。從2022年至2023年,領克集團由盈利722.2萬元轉為虧損11.05億元。在前述年份期間,吉致汽金雖然均保持盈利狀態,但吉致汽金的年度溢利卻由2022年12.22億元下滑至2023年12.13億元,同比減少872.2萬元。
2023年,吉利汽車業績亮眼,該公司汽車銷量同比上升18%至168.65萬部,收益和歸母凈利潤也雙雙較上年同期實現增長,同比增幅分別為21%和1%,分別達1792.04億元和53.08億元。
但若拉長時間線,吉利汽車近幾年的盈利狀況并不穩定,2018年至2022年該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25.53億元、81.90億元、55.34億元、48.47億元和52.60億元,在此趨勢下,該公司2023年實現的53.08億元歸母凈利潤難言優異,不及2018年至2020年各年數值。
在吉利汽車2023年整體業績耀眼奪目的大背景下,旗下子品牌盈利能力的下滑是否會對該公司整體經營穩健性造成一定沖擊和影響?
吉利汽車旗下品牌領克、吉致汽金2023年部分財務狀況及同比情況
數據來源:公司財報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