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電商業務困于下沉市場、被抖音甩在身后 短劇監管趨嚴能講出新故事嗎?快訊
無論是短視頻,還是直播電商,快手都是先于抖音站上風口,但卻難以擺脫落后于抖音的結局,并且二者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
出品: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新消費主張/cici
無論是短視頻,還是直播電商,快手都是先于抖音站上風口,但卻難以擺脫落后于抖音的結局,并且二者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從短視頻角度看,抖音的日活躍用戶數已是快手的兩倍多;從電商GMV角度看,抖音電商GMV規模和增速均已將快手遠遠甩在身后。
再一次站在短劇的風口上,快手還能靠短劇講出新故事嗎?值得關注的是,目前短劇行業已進入深度調整期,快手接連下架20余部違規短劇,并將于12月31日停止第三方微短劇小程序的商業投放,這些或都為短劇商業化變現的狂飆按下暫緩鍵。
電商“困”于下沉市場、品牌升級效果不及預期 GMV規模和增速遠不及抖音?
據快手科技發布的最新財報,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總營收同比增長20.8%至279.5億元;調整后凈利潤為31.73億元,去年同期虧損6.72億元,同比扭虧為盈。雖然業績雙增,但營收增速相較2021年及之前已下了一個臺階,公司凈利潤虧損大幅下降、甚至扭虧離不開降低費用開支的貢獻。
2023年Q3,快手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分別為89.39億元、8.98億元、29.67億元,分別同比下降2.09%、15.20%、16.02%,其中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連續兩年Q3同比下滑。
分業務來看,2021年后快手收入結構放生了較大的變化,在此之前快手主要靠直播業務創收。2021年后,快手線上營銷業務及包含電商業務的其他業務發展迅猛,逐漸成為快手后續增長的核心看點,而這離不開直播電商的“狂飆”。但拉長觀察時間區間后似乎不難發現,這種“狂飆”已減速。
步入2023年,快手廣告業務、電商及其他業務增速雖較2022年整體水平有所提升,但增速相比2021年及之前略顯乏力。 2023年Q3,廣告收入依舊是快手最大的收入來源,2023年Q3線上營銷服務收入146.9億元,同比增長26.7%,占比52.6%;直播收入97.2億元,同比增長8.6%,占比34.8%;其他服務(含電商)收入35.4億元,同比增長36.6%,占比12.7%。
值得關注的是,快手電商業務布局甚至還早于抖音,2021年兩者GMV不相上下,隨后便逐漸拉大了差距。2023年前三季度,快手電商交易總額合計7804.63億元,同比增長32.56%;而抖音電商2023年1-10月GMV已接近2萬億,同比增速接近60%,從GMV規模、增速兩方面看,快手或已遠遠被抖音甩在了身后。
那么,又是哪些因素導致了快手電商的落后局面?根據“GMV=買家數*消費頻次*客單價”這一粗略估算公式,我們可初步判斷出影響電商GMV的三個因素,即用戶數、客單價及消費頻率。
(1)從活躍用戶數來看,各大平臺都面臨用戶流量觸頂的情況,快手的日活躍用戶數遠不及抖音。對于快手而言也不例外,站在短視頻和消費下沉的風口多年,快手早已過了跑馬圈地的時代。2020年開始快手平均日活躍用戶增長趨于穩定,2023年各季度平均日活躍用戶增速更是進入個位數增長。2023年Q3,快手平均日活躍用戶為3.87億人,同比增長6.38%。
除此之外,快手的日活躍用戶遠不及昔日競爭對手抖音。2023年第三季度,快手平均日活躍用戶數為3.87億,而去年第三季度,抖音日活躍用戶數已超7億。從用戶畫像來看,快手的用戶群體更偏向于下沉市場。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快手在一線城市的用戶占比僅為5.4%,新一線城市用戶占比為14.1%,三四五線以下城市用戶占比達58.8%。
(2)從單次購買價格來看, 由于快手的用戶集中在下沉市場,平臺客單價相對較低。以美妝產品為例,抖音TOP20美妝品牌中,國際大牌和國貨大牌幾乎平分秋色。但在快手TOP20的美妝小店中,“快手品牌”(如黛萊皙、朵拉朵尚、韓熙貞、夢泉、江南印象等)總體上依然長期占據主導地位,幾乎很難看見國際大牌的身影。另外,從產品均價來看,快手平臺TOP20中,有一半護膚品牌的產品均價在100元以內。
短劇進入深度調整期、監管趨嚴 快手還能靠短劇逆風翻盤嗎?
2023年內容制作領域最火的細分賽道,非微短劇莫屬。什么是微短劇?按照廣電總局的說法,短劇指的是單集時長從幾十秒到15分鐘左右、有著相對明確的主題和主線、較為連續和完整的故事情節的網絡影視作品。
根據德塔文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微短劇市場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共上線微短劇481部,主流視頻平臺首播重點微短劇數量達297部,數量均已超2022年全年。微短劇之所以站上風口,與影視內容需求、供給改變有關。從供給角度看,微短劇制作流程短,制作門檻低,驗證周期短,從而產品供給實現快速增長。從需求角度看,單集時長較短的微短劇,更為契合消費者碎片化消費習慣。
快手是最早一批布局短劇賽道的短視頻平臺,早在2020年快手就推出了“星芒計劃”,2022年7月再次推出“劇星計劃”。憑借先發優勢,快手的三季報中,也透露出了短劇的貢獻。財報顯示,今年暑期,快手共上線了85部短劇,播放量破億的短劇數量達到21部。在短劇的影響下,快手的短劇營銷能力迅速提升,2023年第三季度,星芒計劃短劇招商收入環比提升超10倍。
快手董事長兼CEO程一笑也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三季度快手在傳媒資訊、教育培訓、大健康領域表現突出,其中傳媒資訊行業中付費短劇增長最好。第三季度,快手付費短劇消耗同比增長超300%,環比增長近50%。”
然而,微短劇行業狂飆為企業帶來增長力的B面,便是行業亂象,如盜版、內容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調低下、審美惡俗等。因此,監管政策也在不斷出臺,對行業進行規范, 2022年末開展3個月的“小程序”微短劇專項整治、2023年11月15日,廣電總局也提出七大措施治理微短劇,并將加快制定審核細節。
11月28日,快手安全中心發布公告稱,近期,平臺巡查中發現,部分微短劇類小程序發布違規內容,違反《小程序運營規范》要求,擾亂平臺健康的生態環境。平臺根據社區規則,共下架違規微短劇10余部,并上報網絡微短劇“黑名單”,同時對發布違規內容的12個賬號根據違規程度分別予以相應處罰。
(資料來源:快手)
事實上,這也并非快手第一次對微短劇進行下架處理。此前,微短劇《黑蓮花上位手冊》的下架便引發了大眾關注。
12月5日,快手表示為引導付費短劇業務健康發展、夯實自身短劇內容和產業生態建設,將于12月31日20:00正式停止第三方微短劇小程序的商業推廣和投放。
值得關注的是,快手短劇商業變現主要通過分賬獎勵、品牌招商、達人廣告、直播電商、付費內容等方式。除此之外,還有不少第三方微短劇于快手平臺投流。
隨著監管的趨嚴,這是否會為快手短劇業務按下暫緩鍵?快手有又可否憑借短劇逆風翻盤?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