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蘋果和摩根大通這么愛阻擊支付屆扛把子PayPal?金融
金融科技成為更多互聯網公司和銀行之間的交集。
金融科技成為更多互聯網公司和銀行之間的交集。6月20日,中國農業銀行與百度簽署戰略合作;同日,工商銀行也發布了與京東金融在16日簽署金融業務合作框架協議的消息。隨后的6月22日,中國銀行也宣布與騰訊成立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
“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并不是取代和顛覆的關系。傳統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企業都是金融科技領域的重要參與主體,在構建金融科技生態圈和產業鏈方面既有競爭,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和潛力。兩者應良性競合,共促發展。”在近日出席“金融科技發展與法律前沿國際論壇”時,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助理呂羅文曾這樣表示。
從“相殺”到“相愛”
從最早的金融電子化發展至今,金融科技在國內已經成為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
在上述論壇中發布的《2017金融科技報告》(下文簡稱《報告》)顯示,在2016年,中國是全球唯一金融科技融資額有所增長的地區,并帶動亞洲替代北美成為全球金融科技投資第一目的地。特別是在2016年的前9個月,中國金融科技公司獲得融資占全球金融科技公司融資總額的50%以上。
“金融科技是否會取代銀行業”“野蠻人來了”都曾經是輿論熱議的話題。而現在,四大國有銀行與BATJ的“牽手”正在粉碎“顛覆論”的觀點。
事實上,BAT三大互聯網公司與傳統銀行簽訂所謂戰略合作此前也曾多次出現,但不約而同地將“金融科技”作為合作的重點或屬首次。
“上世紀中后期比爾蓋茨曾預言,21世紀傳統商業銀行將成為一群滅絕的恐龍。”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秘書長楊再平認為,“套用這一表述,應該說,‘物理網點為王’而拒絕Fintech的傳統金融即將過去,隨之而來的是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新金融。”
“傳統金融機構在擁抱新興技術方面已經成為行業的主流。”京東金融副總裁馬驥舉例認為,包括高盛、摩根、UBS這樣的金融機構,無不在用技術作為一個核心的競爭力來參與全球的競爭。“比如高盛的員工有1/4是工程師以及技術人員。高盛在2016年的校園招聘中有將近40%的新員工是來自于steam、since、engineer等典型的技術領域。”
他表示,金融科技的核心就是讓傳統金融機構和新技術融合在一起,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
就金融與科技的關系,上述《報告》中同樣提出,從2011年之后,互聯網不再是推動金融技術化的最主要動力,而是作為新興技術的基礎繼續存在。
而從金融監管的角度,金融科技的本質從未發生變化。
呂羅文在發言中就強調,雖然一些產品跨界嵌套形式復雜,從業機構金融屬性和科技屬性邊界模糊。但穿透來看,金融科技本質還是金融,沒有改變金融的功能屬性和風險屬性。不論哪種數字技術運用于金融領域,其發展必須遵循金融規律。從業機構不能打著技術創新旗號,搞違背金融規律、打監管擦邊球的偽創新。
“監管科技由監管機構推動”
與金融科技(Fintech)相對應,監管科技(Regtech)正在吸引更多關注。
今年5月,央行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員會,稱今后將強化監管科技(RegTech)應用實踐,積極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豐富金融監管手段,提升跨行業、跨市場交叉性金融風險的甄別、防范和化解能力。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在出席上述論壇時提出,RegTech可以定義為科技與監管的有機結合,主要作用是利用技術幫助金融機構滿足監管合規要求。
孫國峰認為,國外RegTech與中國RegTech是有區別的。國外RegTech首先起源于金融機構和FinTech公司,是其根據監管機構發布的監管規則制定的、用于自律的技術。而由于中國金融監管的包容性,金融機構和FinTech公司缺乏研究和開發RegTech的動力,因此“中國RegTech的發展理應也需要由監管機構來推動”。
不過他表示,RegTech可以有三種發展路徑,或由監管機構獨立研究與開發,或將研究與開發外包,或是在金融機構開發的RegTech系統基礎上,由監管機構進行選擇和整合。
《報告》中也提出,運用監管科技,可以不強制對金融科技公司實行牌照監管,但要求其接入監管部門的技術系統,滿足實時合規的要求,在實質上創建了監管部門與被監管主體的非現場“聯合辦公”機制。
就目前階段而言,除了分散在各業務監管部門的規則之外,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作為行業自律組織,承擔起相當的約束作用。
眼下,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互聯網金融統計監測系統、風險預警系統、集中式登記披露系統和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均已上線運行。
呂羅文在上述論壇中披露,目前統計監測系統的直報機構超過200家,報數機構的交易規模占所在行業比重超過80%;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已收錄自然人客戶共計約924萬,個人債權融資類賬戶累計約1059萬個,并將于近期向成員開通信用信息查詢服務。
同時,他表示,風險預警系統通過利率期限、杠桿、資產、平臺運營、誠信、技術安全和正面信息等七個維度,設定23項異常平臺判別規則和風險閾值,篩查形成異常平臺名錄;集中式登記披露系統將提供監管部門統一監測和社會公眾統一查詢的入口,可實現相關產品全生命周期監測和穿透式監管。
此外,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還牽頭成立互聯網金融標準工作組,發布團體標準管理辦法,啟動互聯網金融標準體系研制工作。按照計劃,協會還將推進國家首批標準化服務業試點,發布實施網貸信息披露標準,起草制定互聯網消費金融信息披露標準等。
【來源:華夏時報】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