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旅縱橫APP社交功能引爭議 涉嫌泄私密通信
有網友發文稱,航旅縱橫APP的新功能有泄露隱私之嫌。據了解,用戶可在APP選座時,查看其他乘客的個人主頁,可通過“個人標簽”和“熱力圖”觀察他人的個人信息。
昨日,有網友發文稱,航旅縱橫APP的新功能有泄露隱私之嫌。據了解,用戶可在APP選座時,查看其他乘客的個人主頁,可通過“個人標簽”和“熱力圖”觀察他人的個人信息。此功能引發網友爭議,有網友稱“個人標簽”和“熱力圖”無法刪除。對此,航旅縱橫回復稱,用戶展示的不是個人的真實身份信息,均為可自行編輯的信息,用戶可根據意愿自行開啟或關閉。
網友發文稱
社交功能涉嫌泄私密
6月11日,有網友發文《航旅縱橫,正在把你的私密信息暴露給陌生人》。該網友在文中稱,航旅縱橫APP的社交功能有泄露隱私之嫌。這位網友稱,在APP上選座時,可看到乘客的個人信息。“哪個座位有人,哪個座位沒人,一目了然。更有意思的是,點擊座位,會出現那名乘客的個人主頁。”網友點擊其中一位乘客的個人主頁,通過觀察主頁信息,可以了解到,這名乘客姓徐,來自北京,雙子座,是一名偏愛國航的飛行達人;喜愛坐在過道,常去廣東、沈陽、西安、上海與福建。
飛機起飛前,該網友又點擊了幾名乘客的個人主頁。網友對照座位號,在飛機上找到其中兩名乘客,并拍下了照片。“下飛機的時候,我看著周圍的乘客,知道這人喜歡坐南航,那人喜歡坐深航;那個經常去上海;還有前兩排的女生是雙魚座,有的人我還知道了名字,感覺他們都透明了一樣。”網友說。
發帖網友在文中稱,找遍了APP的每個角度,都無法隱藏自己的信息,不知道該怎么辦。“被別人這么盯著,感覺很不自在。”該網友說。
航旅縱橫APP
“個人標簽”引爭議
該帖發出后,引起網友爭議。有網友稱,“細思恐極,到了機艙里,誰是誰都可以對上號。”有網友稱,“想把此功能預置關閉”。但是,也有網友對此表示“無所謂”。
隨后,北京青年報記者下載航旅縱橫APP,注冊并綁定個人航班信息后,可在“當前行程”頁面中辦理值機選座,并可查看客艙圖中的座位。在客艙圖中,APP在左上角提醒到:“在客艙圖中可以查看同航班的小伙伴并和他們聊天啦,快跟大家打個招呼吧,請文明發言喲。”在該提醒下方,是乘客們選座后系統自動發送的“發言語”,用戶還可自行輸入任何語言進行在線聊天。此外,點擊“發言語”前面的乘客昵稱,可進入到乘客的個人主頁。
通過頁面可以看到,被乘客選定的座位上會顯示一個灰色小人。用戶點擊灰色小人,即可進入乘客的個人主頁,查看其個人標簽和熱力圖。其中,個人標簽包括性別、年齡、乘坐偏好等,用戶可自行添加;熱力圖則是用戶足跡踏過的地方,會在地圖上點亮,去過的次數越多,圓圈則越大。除了查看個人標簽和熱力圖,用戶還可發送私信。還有多位網友稱,無法刪除主頁上的個人標簽和熱力圖。
來自北京的小朱是悉尼的一名留學生,他認為這些功能很有趣,“熱力圖表明了我常去過的城市,挺有意思。說這種‘社交功能泄露隱私給陌生人’,我覺得這倒沒什么。常去的城市、飛機座位暴露給陌生人,就是給短暫的旅途增加話題,下了飛機就各奔東西了,想跟蹤人也很難。”小朱對北青報記者說。不過,為了保護隱私,小朱精心選擇了一張不露臉的照片,作為主頁頭像。
6月8日,小朱發現APP的社交功能后,也對此進行了一番探索。小朱發現,自己被APP自動貼上了“射手座”、“北京”、“90后”、“偏愛海航”、“飛行達人”的標簽,這些標簽都是真實的。
6月底,小朱即將乘坐航班從悉尼返回北京。在APP的客艙圖中,他發現一位昵稱為“海綿寶寶”的乘客與他同行,但性別未知。在觀察其個人主頁后,小朱推測,“海綿寶寶”可能是河北人,可能也是悉尼的一位留學生。當天,小朱給“海綿寶寶”發送了一條私信,但尚未收到回復。
航旅縱橫回應:
用戶可自行開關
對于網友擔心的“隱私泄露”問題,北青報記者以APP用戶為名咨詢航旅縱橫。航旅縱橫回復稱,此功能是目前在部分航線測試的新功能,用戶展示的不是個人的真實身份信息,均為頭像、昵稱、標簽等可編輯的信息,用戶可以自行編輯掌握;用戶可根據自己的意愿自行選擇開啟或者關閉,點擊頭像右上角即可進行設置。
隨后,北青報記者在APP內的“隱私設置”項發現,“允許他人查看我的個人主頁”與“允許他人與我進行私聊”兩項顯示默認開啟。關閉后,用戶的個人標簽及熱力圖會顯示“已隱藏,他人無法查看”。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