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酷斷更《度華年》被指吃相難看,阿里“包袱”深陷商業化焦慮快訊
近日,優酷斷更《度華年》一事引發網友關注。根據官方發布的追劇日歷,7月14日-17日,《度華年》斷更4天,也就是說,優酷VIP和SVIP會員需要在7月18日才能重新追劇,且此后每天僅能解鎖一集。
天天消費訊,近日,優酷斷更《度華年》一事引發網友關注。根據官方發布的追劇日歷,7月14日-17日,《度華年》斷更4天,也就是說,優酷VIP和SVIP會員需要在7月18日才能重新追劇,且此后每天僅能解鎖一集。
“吃相難看”
據了解,《度華年》于6月26日開播,開播日更新6集后,此后每天保持1-2集的更新。一經上線,這部作品就迅速拿下2024年優酷劇集開播首日熱度TOP。
在完整追劇日歷發布后,7月13日下午,《度華年》官微宣布,7月13日18:00-7月18日18:00,觀眾可以通過解鎖“《度華年》大結局收官禮”禮包直通大結局。也就是說,觀眾可以通過超前點播提前解鎖《度華年》35-40集的劇集,并觀看多條劇集精品花絮。
事實上,趁著劇集出圈,借機抬高付費門檻、收割一波付費會員,這類做法在長視頻行業并不鮮見。
就在上個月,優酷熱播劇《墨雨云間》進入大結局,優酷推出了一個新規則:自6月22日起,想看《墨雨云間》最后4集和番外的觀眾,需要單獨付費24元購買"大結局收官禮"。
不止優酷,今年上半年,騰訊視頻與愛奇藝也對站內熱播劇集收取"收官禮",例如《慶余年2》的"收官禮"價格為15元,《玫瑰的故事》則為18元。
在增設"收官禮"以前,長視頻平臺還在VIP的基礎上推出SVIP,以收取額外的費用。今年上半年,優酷開放SVIP,特權用戶觀看熱播劇集時,可以提前6小時收看最新一集內容。這導致VIP用戶無法跟上熱播劇集的進度,等于變相"逼迫"用戶購買更昂貴的會員套餐。
然而,《度華年》此次直接斷更,部分網友表示無法接受。
有觀點認為,“優酷斷更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度華年》收官禮禮包的銷售”。也有網友表示,“吃相不要太難看,超前點播我能接受但是直接斷更真的給我惡心到。”還有網友表示,“一般的劇如果上了超前點播,正常VIP也不會斷更,誰家大結局會斷更4天?優酷斷更幾天,說句不好聽的,我肯定就不看了,因為在抖音我都能刷到大結局的內容了,我還看它干啥?”
漸行漸尾
2016年,阿里以46億美元全資收購優酷土豆,但優酷正式并入阿里體系后,發展勢頭不如外界所想,不僅沒有在巨額資金和龐大流量的加持下起飛,優酷這個曾經的長視頻第一還走上了下坡路。
過去十幾年,幾乎所有長視頻平臺都處于“燒錢”的狀態,但這一情況在這兩年已經發生了改變。2022年愛奇藝迎來了拐點,首次實現全年運營盈利;騰訊視頻也從2022年10月開始賺錢。而優酷仍未扭虧。
易觀千帆數據顯示,2020年-2022年,優酷MAU(月活躍用戶數)分別為3.26億、2.39億、1.63億,逐年下滑。2022年12月,愛奇藝與騰訊視頻MAU分別為5.07億、3.96億,占據行業前頭榜和次席位置,排名第三和第四的分別為芒果TV及B站,優酷已被擠到第五。
據QuestMobile發布的數據,2024年3月,愛奇藝月活用戶規模4.01億,同比下降19.5%;騰訊視頻3.97億,同比下降3%;優酷為1.73億,同比下降25.5%。
從直接貢獻收入的付費會員數來看,各平臺會員數增長已基本見頂。愛奇藝日均訂閱會員規模已從去年一季度的1.29億下降至第四季度的1.003億,前不久宣布不會再公布會員數;騰訊視頻的付費會員數也保持平緩,幾乎都在1.1-1.2億之間浮動,今年一季度,騰訊視頻付費會員數同比增長8%至1.16億。
優酷則已超過三年沒有公布付費會員數,而過去對其會員增長起到關鍵作用的88VIP會員,也不再只扶持自己人,用戶可以在贈送的視頻會員中“優酷”和“芒果TV”二選一。
另據QuestMobile數據,2022年國內在線視頻APP行業月人均使用時長為15.1-18.5小時,長視頻平臺使用時長分別為:B站(18.8小時)、愛奇藝(8.9小時)、騰訊視頻(7.2小時)、芒果TV(5.7小時)、優酷(5小時)。
不難看出,無論是用戶規模還是用戶黏性,優酷都有漸行漸尾的趨勢。
阿里"包袱"
分析優酷掉隊背后的原因,不得不提的便是其動蕩不安的高層架構。
2016年被阿里收購后,優酷在7年時間里換了三位掌門人—從追求融合的俞永福到激進參戰的楊偉東,再到一心求穩的樊路遠,城頭頻繁變幻大王旗,讓其很難保持統一的方向和風格,似乎也難以沉下心來做內容。
特別是2018年底CEO楊偉東因貪腐被刑事拘留,不僅打亂公司既定的節奏,也嚴重影響外部形象,導致能拿出手的好劇、好綜藝寥寥無幾,只能眼睜睜看著被愛奇藝、騰訊視頻超越。
目前,優酷由阿里大文娛事業群總裁樊路遠掌舵。樊路遠2007年加入支付寶,曾是支付寶快捷支付產品的帶頭人,淘票票的創始人之一。從履歷看,樊路遠做產品長于做內容。
至今,優酷的組織變革似乎還沒有完結的跡象。2021年,優酷原副總裁鄭蔚離職;2022年,原優酷綜藝負責人、優酷副總裁、負責過天貓“雙11”晚會三年的藺志強離職,業務高管換人;2023年,有報道稱,很多在優酷存在了很久的項目組被裁掉了。
在阿里集團去年“6+1+N”拆分改革之后,獨立經營獲得盈利,似乎是阿里大文娛板塊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當組成大文娛的三分之二——阿里影業和大麥網——都已經獲得不錯的業績增長后,壓力更多落到了優酷身上。
據阿里巴巴財報,2024財年,阿里大文娛營收為49.45億,同比下降1%,主要原因是優酷收入的輕微下降;經調整EBITA為-8.84億,較上年同期收窄22%,主要是因為優酷虧損的收窄。也就是說,優酷還未擺脫虧損,且收入也在下滑。
2024財年,阿里商譽減值105億,同比增加了288%,商譽減值則主要被優酷拖累。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三個月,優酷商譽減值為84.9億,較2022年同期的27.14億增加213%。
顯然,優酷已經成為阿里大文娛板塊的"包袱"。頻繁推出新付費方式的背后,是優酷深陷商業化焦慮之中,急于借助爆款劇集增收創利。
從今年的形勢來看,靠著爆款劇,優酷有了回暖的趨勢。然而,通過斷更增收并非明智之舉,長此以往可能導致用戶流失。用戶付費意愿是有限的,平臺需在收費與權益之間找到平衡,才能實現正向循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