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會員制后,盒馬又翻車了!快訊
近日,濟南盒馬鮮生樂活城店被消費者舉報售賣過期食品。
作者 | 廖一帆
報道 | 新零售參考
盒馬再翻車
出售過期米糕
重啟會員制后,盒馬又攤上事了!
再曝食安問題背刺新老會員,竟把過期食品打折出售!
近日,濟南盒馬鮮生樂活城店被消費者舉報售賣過期食品。
據報道,顧客于7月22日在盒馬購買了一盒櫻花型米糕,回家后發現包裝上標注的生產日期是2024年7月17日。
而米糕的標簽上也已經寫明:米糕的保質期為5天。
由此可知,該顧客在22日買到的米糕很可能即將過期甚至已經過期。
圖源:濟南時報
這樣的情況引起了顧客的強烈不滿!
而將情況如實向門店反饋后,盒馬門店并未給出令人滿意的說法。
當被問及米糕是否已過期一事,盒馬店員表示,作為銷售方,他們也不了解該產品的具體生產時間。
“我們會在系統里直接查看對應商品的保質期,由于商品屬性不同,具體如何計算保質期也并不清楚。”
據了解,店內有專門的商品管理員,每天負責檢查商品“三期”和商品質量情況。
員工“不清楚保質期的計算方式”加上商品檢查環節的疏忽,共同為此次過期米糕的糾紛埋下了禍根。
雖說將臨期食品打折出售是盒馬一貫的做法,但臨期與過期的一字之差,其背后的影響可謂是天差地別。
商品“過期幾小時”或“過期一天”這件事可大可小,可回歸本質而言,售賣過期商品本就是一種消費欺詐行為,而當過期的商品是食品時,這就涉及到了更為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
通過搜集過往的新聞資料,新零售參考發現,這并不是盒馬鮮生第一次出現售賣過期食品的丑聞。
早在2018年,盒馬就曾被顧客指出“買到的生椰漿過期兩個多月”。
2019年,上海盒馬因售賣過期食品被上海市場監管局罰款5萬元。
而后的2021年和2022年,盒馬也曾因銷售過期的奶茶飲料與過期的夾心紅棗而對顧客進行賠償……
諸如此類的事件每年都在不同城市的不同門店上演,靠大賣新鮮生鮮與現做熟食打下口碑的盒馬鮮生,竟然屢屢陷入“過期風波”,放任過期食品在貨架上售賣!
而這背后細思極恐的地方在于,在沒有被曝光的地方,又有多少過期的食品被不知情的消費者買走了?
曾經主打“新鮮每一刻”的盒馬鮮生,還能相信嗎?
“過期門”頻發
盒馬為何屢教不改?
對于出售過期食品,盒馬曾給出過多種不同的回應:“盜損商品誤上架”、推脫“查不到產品批次”、“不清楚購買渠道”……
令人好奇的是,每年都會因出售過期食品上新聞、產生賠償甚至罰款的盒馬鮮生,為什么屢教不改?
難道真是因為財大氣粗,幾千幾萬的罰款不過是“灑灑水”?
圖源:百度搜索
新零售參考認為,盒馬鮮生多次卷入“過期門”的原因無非就是以下三點:
其一,盒馬擴張過猛,服務與管理跟不上擴張的速度。
作為阿里巴巴旗下的新零售商超,“擴張”是盒馬在過去幾年維持不變的市場戰略。
而就在永輝、人人樂等超市紛紛撤店的時候,盒馬方面依舊逆勢表示,今年將在長三角地區加密布局。
前幾日浙中首家盒馬剛在義烏開業,徐州的蘇北第一家盒馬又即將落成——據悉,盒馬鮮生僅6月就拓店12家,全國門店數已突破400大關。
在盒馬一門心思地加速進入下沉市場的時候,服務與管理卻不一定能跟上這樣快節奏的腳步,而由于門店數量的龐大,單一門店的管理水平也參差不齊,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為食品安全留下了隱患。
其二,積貨太多導致的產品更新周期放緩。
當前線上電商強勢擠占消費市場,零售商超的生存空間被迫壓縮,零售市場競爭壓力大,多家零售企業都面臨著客流量減少、銷售額下降的問題,即使是新零售先鋒的盒馬也不能幸免。
客流量減少,商品賣不出去,貨架連著幾天都是滿的,商品的清點與更新頻率自然會相應地下降,從而使臨期食品成為過期的漏網之魚。
其三、熟食管理不周,店員培訓不到位。
熟食是盒馬鮮生門店的特色商品類別之一,由于熟食的保質期相對較短,且對儲存條件要求較高,熟食商品需要特別關注其管理問題。
然而,在實際運營中,部分門店可能存在熟食管理不周的情況,如儲存條件不達標、未按規定時間進行檢查等。
從濟南盒馬店員對于過期米糕的回應中也能得知,除了專門檢查“三期”的管理員,普通員工對于保質期的計算方式并不了解。
這一情況暴露出了盒馬在員工培訓上的不到位,在管理員疏忽的時候,普通員工也無法及時發現過期產品,避免過期產品的出售。
盒馬翻車
狂飆式擴張是原罪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向來是重中之重。
過期食品打折出售這種事情的出現浪費了消費者的信任,更是拿消費者的健康去冒險。
盒馬鮮生既然以生鮮為賣點,旨在打造以“吃”為核心的“商超+餐飲”模式,就更應該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從銷售的每一個環節去守護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圖源:盒馬鮮生官網
而專業能力決定服品質,在食品零售方面,員工的專業能力直接關系到食品安全的控制水平。
基于此,新零售參考認為,盒馬在拓展下沉市場、籠絡消費者的同時必須保證服務與管理與商品同時在線,加強食品安全把控,同時加大員工培訓力度,提高員工的知識與職業水平。
當然,食品安全問題防不勝防,作為消費者,我們也需要時刻保持警惕,為自己把好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關。
除了在購買食品時,注意查看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等信息,在食用前也需留意食品的外觀、氣味和口感是否正常。
一旦發現食品存在安全問題或疑似過期等情況,應立即停止食用并保留相關證據,通過向商家投訴、向監管部門舉報等方式積極尋求解決方案。
消費者維權天經地義,只有消費者和企業共同努力,才能構建一個更加安全、健康、和諧的食品消費環境。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