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銷量仍持續低迷,智界S7果真“扶”不起來?快訊
經歷了二次上市,智界S7銷量仍在低位徘徊。雖有鴻蒙智行的加持,奈何智界S7仍得不到消費者的追捧。雖然9月份智界S7銷量環比有所上漲,但銷量數據卻是2522輛。
經歷了二次上市,智界S7銷量仍在低位徘徊。雖有鴻蒙智行的加持,奈何智界S7仍得不到消費者的追捧。雖然9月份智界S7銷量環比有所上漲,但銷量數據卻是2522輛。而作為對比,問界9月份銷量竟高達3.5萬輛。
背后均有華為的支持,問界如此的火熱,而智界如此的冷清,這的確有些意外。而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鴻蒙智行系統的“后來者”享界,9月份銷量都達到了2169輛,稍稍領先于智界S7。而且享界S9的售價為39.98萬元-44.98萬元,遠高于智界S7的24.98萬元-34.98萬元,在這樣的情況下,享界S9銷量都超過了智界S7。因此,通過對比來看,智界S7的問題似乎更多在于自身原因導致。
先從產品品質來看,智界S7表現一般。通過車質網投訴平臺查詢,2024款智界S7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座椅故障、傳感器故障、駕駛輔助系統故障、空調問題、電路故障等,遭到一些車主的投訴。而作為一款上市不久的新車就出現如此多的品質問題,的確會對其口碑形成較大的影響。
此外,近日北京的一位智界S7的車主投訴,8月份購買了一款智界S7,9月份在高速路上出現了全車斷電、無法轉向燈問題,向鴻蒙智行服務熱線求助后,事故車輛被拖至4S店。該車主認為車輛故障符合《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責任規定》的退貨情形,但該店卻表示,不支持退車,僅支持維修。經多次與鴻蒙智行、4S店溝通協商,再加上媒體曝光的壓力下,最終才同意退車。不過這已經給該車主造成了相當糟糕的購車體驗。先不說車輛問題,就鴻蒙智行的售后服務來講,的確有待提升。
再從智界S7的交付能力來看,智界S7首款車型于去年11月份上市后,由于一些原因導致,遲遲難以交付,導致很多已下定的準車主不得不去相關平臺投訴,這也出現了很多社交平臺曝出智界S7“提車難”、“八宗罪”等一系列的維權事件。雖然智界S7上市后曝出的訂單量很高,但最終反映在銷量上卻是幾百輛。因此,上市前期交付能力差,也直接導致了智界S7錯失了發展良機。
對于造車新勢力品牌來講,發布會上PPT做的天花亂墜只是個鋪墊,接下來更能體現實力的是交付能力,只有讓用戶在最短的時間內開到喜歡的車,才能形成口碑效應,從而推動新品牌的快速發展。如果遲遲交付不了,何談口碑積累。在這點上,智界的確做的不到位。
另外此前智界內部還傳出了諸多不和諧的聲音,雖然說后期奇瑞和華為多次在公開場合“秀甜蜜”、“表忠心”,但是在智界銷量遲遲打不開局面的情況下,雙方勢必還將進行更多的博弈。
而從市場環境來看,智界S7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如今比智界S7晚上市的小米SU7已經實現一炮走紅,訂單持續火爆,月銷量已經持續在1萬輛以上。而同級車型中的極氪007、特斯拉Model 3等均有不俗的實力,再加上更多的純電車型涌入20萬元左右的市場區間,也將進一步降低智界S7的關注度。
寫在最后
盡管經歷了二次上市,但是如今智界S7依然沒能走出困局。雖然說在產品力各項數據來看,智界S7表現不俗,再加上華為光環的加持,讓其擁有了不少關注度。但是由于上市初期錯過了最佳時期,再加上同級車型競爭的加劇,也導致其銷量持續低迷。在這樣的情況下,智界旗下的第二款車智界R7又能否打破智界S7銷量的“魔咒”?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