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鈴:人人都在喊“ALL IN AI”,真姿勢和假動作到底差智能

對AI這樣一個需要大量交流的技術形態來說,缺乏足夠有深度的大會來匯聚全球行業頂尖專家指引從業者往前走,已經成為發展過程中的不足之一。
文 | 曾響鈴
來源 | 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曾幾何時,不論規模體量大小,要是一個互聯網科技企業不對外宣稱自己“AI了一下”,都不好意思呆在科技企業圈子里。
百度All inAI后,中小玩家更是對AI趨之若鶩,BAT開放式的慣常玩法為AI提供了數據與計算力,這讓很多中小從業者沉迷于比拼智商而不依賴資源的算法,但即便有了這樣的開發環境,除了百度Apollo等少數項目,也未見太多成功的AI商業化落地應用項目。
究其原因,中國AI搞“內圈循環”仍然比較多,與外界特別是AI前沿的美國交流貧乏,那些被電話、郵件、微信反復邀請的“XX人工智能大會”,一到場就發現和上次一樣,“套話開端、不認識的知名嘉賓講話、廣告”素質三連已成為標配,偶爾還要收費分果子。
被狹窄而不自知的知識體系甚至偏見桎梏,如此,叫得越大聲,只會飛得越高越難以落地。對AI這樣一個需要大量交流的技術形態來說,缺乏足夠有深度的大會來匯聚全球行業頂尖專家指引從業者往前走,已經成為發展過程中的不足之一。
這一次,由O'Reilly和Intel主辦的AI Conference要在4月登陸北京,來自硅谷和中國知名公司的人工智能專家,包括百度、谷歌、eBay、Bonsai、Uber、微軟、阿里巴巴、亞馬遜、SAS、Unity、SalesForce、IBM、伯克利、斯坦福及牛津大學等,將為參與者帶來技術深度及實用的業務內容。
這個主打“探索在業務中應用人工智能的機會”的會議,顯然是沖著“實操”而來,要從產業進程的層面推動AI脫離空談走向實用。
而這,正是中國AI從業者所需要的。
拒絕空談,AI實操有四個層面的現實問題
在一個國家意志推動的執行力超強的國度里,兩會多次提及AI代表著關于AI的外圍討論或猜測更加沒有意義,一場實干的比拼即將來臨,這已經是最后的時間窗口了。
只等待行業大勢給自己帶來紅利,在AI這種新興技術行業行不通了。但是,我們是否真的弄清楚了如何才能把人工智能應用到商業項目當中去?至少有四個層層細化的現實問題,還需要我們從知識和實操層面解決:
1、如何找到人工智能應用到商業項目的切入點?畢竟,并不是什么領域都能“一AI就靈”的。
2、如何完整實施一個人工智能項目,畢竟,那些成功上馬并完成的現成項目經驗太少。
3、如何完善人工智能產品的交互體系,畢竟,這是用戶體驗(包括B端和C端)的關鍵部分。
4、如何不斷優化與商業應用匹配的模型方法,突破那些經常遇到的技術瓶頸,畢竟,讓程序員早點回去看看女兒也很重要。
好在,AIConference邀請到的重量級嘉賓們,就是來解決這些實操問題的。
百度副總裁王海峰、UnityTechnologies副總裁Danny Lange、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Hsiao-Wuen Hon、Matroid的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Reza Zadeh等皆會悉數到場,不論是前瞻性技術還是適用性的商業洞察,最新研究成果和觀點都將被分享出來。
比如,機器視覺領域領先全球的Matroid公司Reza Zadeh將以計算機視覺產品為例,使用案例、建議和經驗教訓,從現實角度幫助我們一定程度上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這位獲得KDD最佳論文獎和Gene Golub杰出論文獎的斯坦福大學兼職教授,曾經推出了Twitter使用的第一個機器學習算法產品“Who-to-follow系統”(為用戶推薦應該關注的其他用戶)。
這些才是AI從業者應該關注的商業實操內容,才有營養和態度。
彎道超車?AI也許不必如此
比爾蓋茨說中國AI不能彎道超越美國,引發輿論陣營的對抗,外媒對此的多數評論卻是中國AI產業正在超越美國,國內媒體也在紛紛提問“事實究竟如何?”
誠然,從企業、專利等數據來看,AI的世界大戰主要是中美之戰。但是,對于整體尚在起步期、十分依賴創新的技術形態來說,未來的變數太大,AI的應用完全不應該是一個零和博弈的比拼過程。
與航空發動機這樣十分依賴積淀的技術強調封鎖與PK不同,AI還處于能夠從開放溝通中獲取最大多邊共贏價值的形態,是1+1>2的過程,無論是對中國還是美國AI的發展都有現實意義。
也因此,與其猜測誰能勝出,倒不如都坐下來,用盡可能的充分溝通來做點對雙方都有益的事。硅谷原裝,生根北京的AI Conference與其說是一次AI峰會,倒不如說是將硅谷與中國融合的過程,創造一次不止中美而是全球人工智能專家難得的相聚機會,分享與獲得知識讓技術的價值實現復制式增長。
那些干得好的大公司,例如近年來頻頻放出AI大動作的百度,早已明白溝通協作的重要性,在大家還在迷醉中憧憬未來時,就已經著手各種深度的國際溝通,即便自身的AI技術實力早已超越那些中小企業。
AI Conference上,百度副總裁、AI技術平臺體系(AIG)總負責人、百度研究院院長王海峰將進行主題演講。這位負責百度研究院、語音技術部、自然語言處理部、知識圖譜部、大數據部、視覺技術部、人臉技術部、增強現實技術部、AI技術生態部及若干創新業務部門的副總裁,同時也是ACL(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50多年歷史上唯一出任過主席的華人,這樣的商業實操分享值得期待。
沒有深套路,人工智能大會只有誠意交流
如果說某些中國AI峰會是上文所述素質三連+分果子的會議,那么AI Conference可以定義為硅谷頂級AI產業會議模式——無論從議題方式還是導師的甄選上。
參與這樣標準的會議,沒有“城市深套路”,只要準備一腔交流與學習的誠意。
1、實實在在的參會價值
除了重磅、數量及領域“夠意思”,這次大會的嘉賓還可能有一些技術的驚喜,AI領域可能常常需要這樣的驚喜。
來自移動環境中最受歡迎的游戲引擎Unity Technologies公司的AI和機器學習副總裁Danny Lange,曾擔任過Uber機器學習負責人、亞馬遜機器學習公司總經理、微軟首席開發經理以及IBM研究院計算機科學家等諸多AI職務,這位游戲引擎公司的AI負責人宣稱將介紹一種用于現實生活、徹底改變我們開發和測試、學習的算法方式,具體是什么,只有等會上揭曉了。
無論如何,與站在人工智能最前端的領袖一起分享,一定會是一種不一樣的峰會體驗,你能獲得技術及商業知識、行業洞見以及國際視野,既有漁,也有魚。
2、不隨意的參會要求
套路式峰會不會給參會者提出太多要求,但如果你要讓參與AI Conference這件事變得更有價值,結合AI技術的特征可能還有幾個參與要點。
有獨立立場,對AI有自己的看法,不人云亦云,否則在短時巨量信息轟炸下,難于保持初心學到自己想學的東西,最終流于形式;
有創新思維,不被已有的業界知識限制,敢于提出“驚人言論”,因為往往AI的機會就在這些奇思妙想中,與人交流打磨后挖出了富礦;
有分享精神,1+1+1+……>N的過程中,你也是那個1;
不迷戀權威,即便是重量級嘉賓的觀點,在學習的同時可以主動質疑,理越辨越明,你知道的你懷疑的嘉賓們未必完全知曉或正確;
對AI未來有足夠信心,信心是未來的基礎,也是誠心參與分享的必要。
3、參會方式的幾個關鍵詞
時間:中國歷陽春二月春暖花開的時節——2018年4月10-13日。其中10-11日培訓,包括“用TensorFlow進行深度學習”、“用deeplearning4j框架構建神經網絡分析時間序列”、“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量化金融信用與欺詐風險的評估”等課程;11-13日輔導課及會議。
地點: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友情提醒,住同一酒店更利于參與社交及交流活動,你可能需要提前預定房間。
更多信息可以點擊“閱讀原文”。
(完)
曾響鈴(微信ID:xiangling0815)
鈦媒體、品途商業評論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AI新媒體“智能相對論”創始人。
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趨勢革命 重新定義未來四大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雜志撰稿人,近80家網絡媒體專欄作者。
“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現為“今日頭條問答簽約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