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俊君執掌東風奕派科技,口號震天響卻難掩銷量尷尬快訊
在汽車行業的風云變幻中,東風汽車與長安的重組大戲雖以長安分立獨立央企而落幕,但東風內部的整合浪潮卻依舊洶涌澎湃。
在汽車行業的風云變幻中,東風汽車與長安的重組大戲雖以長安分立獨立央企而落幕,但東風內部的整合浪潮卻依舊洶涌澎湃。不久前,東風汽車做出了一個看似“握緊拳頭”實則充滿不確定性的決定——將風神、奕派、納米三大品牌合并,成立東風奕派科技,意圖通過獨立研發生產銷售的模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然而,這條路真的能走通嗎?
回望過去,東風汽車的“躍遷行動”自2021年作為十四五“東方風起”計劃的延續和深化以來,已經走過了四五個年頭。這場旨在加快實施“轉型升級三年行動”,推動東風汽車向科技型企業轉型的宏偉計劃,如今看來卻更像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而終點似乎依舊遙不可及。
早在2023年8月,東風汽車便對自主乘用車新能源事業進行了重大管理體制調整,集團一體化管理東風品牌下的三大產品系列品牌,領導掛帥,總部上陣,一副勢在必得的架勢。然而,現實卻給了東風汽車一記響亮的耳光。三個自主品牌的表現依舊乏善可陳,銷售數據慘淡,管理層變動頻繁,仿佛陷入了一個無解的怪圈。
東風納米,這個曾經被陳萌寄予厚望的品牌,在預測2025年能實現40萬輛產銷目標的豪言壯語后,不過一年時間,掌舵人便由余岳峰取代。東風風神亦是如此,原品牌事業部總經理師建興在2025商務大會上的缺席,由營銷事業部副總經理鄧留超代為報告,無疑透露出風神品牌內部的動蕩不安。而東風奕派,營銷事業部總經理余飛的離職,更是讓這個品牌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這三個品牌,都曾被東風汽車視為掌上明珠,給予了厚望和資源。從新能源轉型規劃到技術投入,從產品部署到營銷渠道,東風汽車幾乎傾盡了所有。然而,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管理層換了一茬又一茬,成績卻始終不見起色。
面對困境,東風汽車終于在內部體制上動起了腦筋,將三個品牌合并為東風奕派科技,并迎來了一整套技術流領導班子。汪俊君,這位技術出身的高管,正式出任東風奕派汽車總經理,提出了“奕派向上、風神向新”的戰略部署。然而,口號雖然響亮,但實際行動卻顯得遲緩。
“奕派向上”計劃將東風納米融入東風奕派,攜手華為開發高端智能產品系列,進軍中高端市場。然而,現實卻是東風納米貢獻著近三分之一的銷量,卻面臨著被整合、權重越來越低的尷尬局面。“風神向新”計劃將東風風神打造為“智慧家享汽車品牌”,加速從燃油車向節能車轉型。然而,時至今日,風神品牌也就一款東風風神L7拿得出手,月銷量不過三四千輛。
至于東風奕派本身,雖然標榜著攜手華為開發高端智能產品系列,但目前也就eπ007、eπ008兩款車型,月銷量均為2000輛左右,且今年僅僅對現有車型進行了改款。如此看來,東風奕派科技的戰略落地速度顯然跟不上口號喊出的節奏。
汪俊君到任后,為東風奕派科技描繪了一幅宏偉的藍圖:2026年推出高端智能全尺寸SUV,2028年產品矩陣擴至10款,年迭代2款新車;東風風神計劃2028年在售車型達10款,聚焦A、B級核心市場,每年全新及換代產品投放不少于2款。
別的不說,起碼口號和目標,已經喊起來了。實際上,在竺延風領導東風汽車的時代,“喊口號”便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
東風汽車曾提出未來三年在自主新能源領域投入500億元,迭代推出18款自主乘用車新能源車型,投放22款商用車基礎車型;2024年實現東風自主乘用車主力品牌全新車型100%電動化;到2025年實現新能源汽車年銷量突破100萬輛。其中,東風風神、奕派、納米三大品牌的新能源車合計銷量將達到70萬輛”。然而,現實卻是車型推進目標未達標,銷量目標遙不可及。今年前7個月,東風奕派科技的整體銷量僅為134592輛,與目標相去甚遠。
汪俊君的到來,無疑為東風奕派科技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能否將口號轉化為現實,卻依舊是個未知數。在汽車行業這個充滿變數的舞臺上,東風奕派科技能否力挽狂瀾,走出困境,我們拭目以待。但無論如何,對于東風汽車來說,這條躍遷之路,依舊迷霧重重,充滿挑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