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稻田的困境:高端大米夢碎,資本故事難講快訊
曾幾何時,十月稻田的大米在市場上風光無限,被視為糧食界的“頂流”。
曾幾何時,十月稻田的大米在市場上風光無限,被視為糧食界的“頂流”。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十月稻田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2024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公司大米產品收入同比下降1.9%,僅為17.07億元,這一數字無疑給曾經風光無限的十月稻田潑了一盆冷水。更令人震驚的是,公司市值從年初的200多億元驟降至如今的60億元,縮水幅度之大,令人咋舌。
機構投資者們的“逃離”更是加劇了市場的恐慌情緒。限售股解禁后,云鋒基金迅速減持1795.87萬股,持股比例從9.01%降至4.96%。啟承資本也不甘落后,以每股8.35-9.62港元的價格拋售了480.50萬股,套現約4437.77萬港元。這些減持行為不僅給市場投下了一顆“深水炸彈”,也讓投資者對十月稻田的未來充滿了擔憂。
從財務表現來看,十月稻田的核心業務高端大米正在失去增長動力。盡管公司在雜糧、豆類等領域表現亮眼,但占總收入78.1%的大米產品卻顯得“疲軟”,收入和毛利潤雙雙下滑。高端大米的增長邏輯似乎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瓶頸。
大米作為一種基礎糧食,本質上具有逆周期屬性,但高端化的定位卻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一屬性。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消費者的購買力受到沖擊,“高端”逐漸從“剛需”變成了“非剛需”。許多中產家庭更傾向于選擇品質相近、價格更低的替代產品,高端大米的溢價能力因此受到嚴重削弱。
此外,年輕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在發生變化。35歲以下的年輕群體中,主動做飯的比例逐年下降,外賣等方便快捷的飲食方式逐漸成為主流。這一變化使得高端大米的核心受眾逐步向“小眾化”發展,進一步加劇了十月稻田主營業務的增長困境。
電商渠道的衰退更是給十月稻田雪上加霜。曾經,十月稻田的快速崛起與電商渠道的爆發密切相關。然而,近年來電商流量紅利逐步退潮,流量獲取成本快速上升。公司線上銷售收入占比大幅下降,單純依賴電商渠道已經無法支撐增長。雖然公司通過開設直營店提升了毛利,但新增營銷成本卻大幅增長,使得公司陷入了“增量難求、存量難守”的尷尬局面。
更為糟糕的是,十月稻田的投資決策也引發了市場的廣泛質疑。天眼查APP顯示,2020年至2023年公司累計虧損超7億元,但同期卻進行了三次高額分紅,總計超過2.8億元,而這些分紅的資金來源竟然是向銀行借來的3.95億元貸款。這種“借雞生蛋”的財務安排讓人費解,也讓人對公司管理層的決策能力產生嚴重懷疑。
更令人擔憂的是公司對茶百道的投資。這筆總金額高達3.6億元的投資從一開始就處于“浮虧”狀態,根據半年報數據,十月稻田以每股16.34元人民幣的成本買入茶百道股份,而目前港股市場的價格僅為9.5元,截至目前公司在茶百道上的賬面虧損已超過1.5億元。而茶百道自身的經營表現也令人堪憂,凈利潤同比下滑超六成,增長空間和盈利能力受到嚴重擠壓。這筆投資不僅未能給公司帶來預期的回報,反而加劇了公司的財務壓力。
十月稻田的故事是高端大米行業困境的縮影。隨著消費升級的浪潮退去,主打高端定位的品牌正在面臨“價值回歸”的現實考驗。如何在品類同質化的競爭中維持品牌優勢、如何回歸主業深耕市場、如何擺脫資本的短期利益漩渦……這些問題都是十月稻田需要認真思考和解決的。
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十月稻田似乎并未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如果公司無法及時調整戰略、優化業務結構、提升管理水平,那么高端大米的神話終將破滅,十月稻田也將步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