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奇富科技感到“頭疼”的,不單是監管壓力,還有“野路子”快訊
看來,奇富科技們,面對這些“野路子”,也產生了忌憚,并開始探索反擊之道。
文|蔡小議
奇富科技作為在美國和香港兩地上市的金融科技巨頭,已然成為周鴻祎名下最能賺錢的企業。
根據財報顯示,奇富科技2023年第四季度營收44.96億元,全年收入更是達到了162.9億元,歸屬于公司的凈利潤為42.85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6.5%。
提起奇富科技,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提起“360借條”,大家都有深刻印象,因為這是與拍拍貸、度小滿等并肩而立、且是業內赫赫有名的小額信貸產品。
天眼查APP顯示,在P2P時期,它的名字叫360金融,“360借條”便是它拳頭產品。隨后在互聯網金融賽道劇烈出清、嚴格監管之下,360金融踏上了更名之路。2020年8月,公司由“360金融”更名為“360數科”,去掉金融屬性,貼上了科技的標簽。去年2月,360數科再次宣布公司更名為了現在的奇富科技,與360整體品牌進行了風險切割。
據悉,互聯網金融企業更名在業內屬于常規操作,早在2018年,多個互聯網巨頭已開始對自身金融業務進行了更名,原因大致包括兩類,一是企業選擇去“金融化”重“科技化”,這樣可以弱化金融監管帶來的壓力,如同程金服宣布更名為同程數科。二是企業為了體現業務與母體之間的獨立性,這樣可以進行適當的風險切割,如?小米數科將品牌升級為天星數科。
但是,更名后的奇富科技們,日子也相當難熬。主要面臨的壓力來自于二方面。
一方面是監管的加強。
就在今年年初,互聯網貸款業務再遭監管“點名”。金融監管總局下發了《關于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檢查發展主要問題的通報》,據該通報指出: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在經營管控、合作機構管理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風控執行不到位,又比如未建立統一準入機制,即有的銀行未將提供催收、科技、擔保等服務的合作機構納入統一準入管理……意思很明顯,隨著監管層的不斷趨嚴,不論是貸款利率還是貸后催收,奇富科技們都將面對挑戰。
另外一方面,隨著市場形勢發生巨變,曾經的合作方,已變成了現在的競爭者!
自三年疫情以來,受房地產行業影響,曾經以此為放貸大頭的商業銀行或金融機構們被迫陷入了“資產荒”,在這種嚴酷情況下,各地商業銀行們紛紛繞開助貸公司平臺自己發力互聯網消費貸,直接面向個體客戶開展業務。
在兩方面的壓力之下,奇富科技的資產質量也正在惡化。據財報顯示,截止2023年12月31日,奇富科技90+逾期率已經達到2.35%。
壓力之下,或許還能負重前行。但是奇富科技目前的“頭疼病”卻很難藥到病除。
讓奇富科技感到“頭疼”的,正是活躍在互金行業內的黑灰產組織和反催收聯盟,因為他們經常通過釣魚取證、纏訴鬧訪、惡意投訴等手段向金融機構或助貸平臺施壓,以達到免息或高額賠償金的目的。
奇富科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坦言,部分客戶在“委托代理”等黑灰產的誘導煽動下,提出不切實際的“修復征信”“免除息費”等非理性訴求,增加了他們的工作成本。
看來,奇富科技們,面對這些“野路子”,也產生了忌憚,并開始探索反擊之道。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