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開二度”的智界S7,依舊沒有走上“爆款”的路快訊
智界S7的二次上市,似乎未能扭轉乾坤。
智界S7的二次上市,似乎未能扭轉乾坤。
數據顯示,智界S7今年4、5月銷量超過5000輛后,6月已經回落至2306輛。由于前期因生產問題訂單堆積,該車在上月的交付情況可能更接近常規水平。而這樣的數據,不僅與同為華為智選車的問界相差甚遠,與競品小米SU7的境遇也判若云泥。
事實上,這本是呼聲最高的一款合作車型,其背后是流量科技之王華為與老牌技術理工男奇瑞的強強聯合,并且該車還是首次搭載HarmonyOS 4智能座艙的車型。
然而,看似王炸的開局,卻走出了“碰壁”的結局。
2023年11月,智界S7發布并交付,彼時,華為對于智界S7的評價極高,華為余承東直言,智界S7的規格比特斯拉Model S、奔馳EQE等都要高。
而公開喊話的背后,智界S7的產品力確實有兩把刷子:不僅搭載了華為途靈智能底盤、運行 HarmonyOS 4 鴻蒙座艙系統,并裝備了 HUAWEI ADS 2.0 高級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這些都極大地提升了車輛的性能和駕駛體驗。同時,不到特斯拉Model S一半的價格,更是讓其“年輕人買得起的豪華車”的定位,深入人心。
基于此,市場也給出了不錯的開局反響,其訂單量很快突破了2萬輛,僅上市當天就收獲了5000個以上的“大定”訂單。
但可惜的是,智界S7并未成功轉化這現象級的銷量,隨之而來的產能困境、交付延期以及“退訂潮”,瞬間讓其口碑和銷量雙雙下滑。扉旅汽車查閱數據顯示,去年12月智界S7上市首個完整月銷量僅為784輛,今年1月、2月,其銷量也只有604輛和794輛。
彼時,對于智界的交付窘境,業界盛傳的說法有:剛剛竣工的奇瑞超級二工廠短時間內無法完成規模化生產;奇瑞優先將產能用于保障星途星紀元ES的生產,在智界S7的生產上并不積極;智界S7搭載的由華為自研的全新座艙芯片,量產早期存在產能不足的問題等。
而在智界S7遭受產能制約的同時,友商們的戰績卻不斷刷新——新款極氪001與小米SU7相繼上市,前者上市首月大定訂單突破3萬輛,而后者上市僅24小時大定訂單就達到了8.88萬輛。
面對不斷被撬走的市場份額,智界S7迎來了二次發布,試圖重拾戰場。
產品上,與第一次上市版本相比,其各版本配置或多或少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增配、降價,“含華量”也再提升。
同時,在此前智界S7預售和上市發布會上并未露面的奇瑞掌門人尹同躍,此次也親自登臺,并且明確表態“將智界作為奇瑞排序第一優先度的項目”。為此,奇瑞成立了完全獨立的智界品牌事業部、準備了奇瑞最先進的智能工廠,以“一分鐘下線一臺車”的效率,確保智界S7訂單得到保供。而這也打破了此前奇瑞不積極的傳聞。
根據粗略估算,一分鐘生產一輛車,一小時生產60輛,一天按十個工作時計算生產600輛,算上周末,月產量可以達到1.8萬輛。
盡管交付上鉚足了勁,但市場上的考驗卻遠不止這些,如今,在智界S7所處的戰場,廝殺尤為嚴重,既有小米SU7這種話題頂流,也有小鵬P7、蔚來ET5、極氪001、極氪007等實力選手。而錯過了首發期的智界S7被淹沒在一輪又一輪的新熱點與車型之中,存在感被大大削弱。
近日,余承東也曾在直播中承認,智界S7賣得還不夠好。他認為,“該款車是年輕人最好的車,但是華為的營銷能力還有非常大的空缺,且智界品牌沒有做起來”。
然而,“二次上市”這種操作,可一可二,難再三。第一炮始終未能打響的智界,下一步,該怎么辦?
擴充產品矩陣,第二款車型智界R7即將上場,并且這一次其瞄向了新能源SUV這一熱銷的細分市場。據悉,新車采用溜背造型設計,定位鴻蒙智行首款轎跑SUV,車型級別或與問界M7相同,預計售價區間在30-40萬元。
但不管是轎跑SUV的小眾定位,還是30萬以上的預售價,市場上對于此次智界R7能否復刻問界的熱銷,依舊存疑。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從目前的信息來看,智界R7以純電車型為主,但也有消息傳出,其可能會推出增程版車型,而這或將帶來不一樣的“轉機”。
如今,面對競爭越來越白熱化的新能源市場,機會與紅利往往一瞬而逝,品牌的光環與流量也難以成為銷量的保障,而想要站穩市場主流地位,產品,營銷,售后等每一環都少不了,而這一輪,有過“經驗”的智界R7能否交上一份不一樣的答卷?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