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C :工業軟件與 ALM(應用生命周期管理)的關系快訊
軟件定義產品將成為未來產品的新形態,ALM 可幫助企業實現軟件開發的全過程管理,工業產品的軟件開發過程與應用類軟件(如互聯網軟件等)開發過程也有所不同。
【TechWeb】8月2日消息,ALM也稱為應用程序生命周期管理,用于管理軟件產品從初期概念設想、架構設計、代碼開發、測試部署,一直到壽命終止的整個生命周期過程。工業軟件和 ALM 密切相關,ALM為工業軟件本身開發過程的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方法和支撐工具。
工業軟件和 ALM 之間的關聯
工業軟件的開發過程可以使用 ALM 方法和工具進行管理。工業軟件的需求、變更和缺陷可以借助 ALM 工具進行管理。工業軟件的部署和支持也可以借助 ALM 的工具和流程進行管理。
“軟件定義產品”正在對傳統的工業軟件帶來新的挑戰
PTC認為,“軟件定義產品”是指當工業產品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其硬件逐步標準化和模塊化,而隨著產品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軟件開始成為產品的核心,產品的大部分新功能都由軟件提供,無需硬件的升級換代用戶就可以享受新功能,極大地提升了用戶體驗。軟件定義產品將成為未來產品的新形態。其中,最為大眾所熟知和津津樂道的是汽車行業,即“軟件定義汽車”。
根據大眾汽車在 2020 年的預測,當時一輛車上最多約集成了 1 億行代碼,而到 2025年,一輛車上將集成多達 10 億行代碼。10 億行代碼相當于是谷歌與 Facebook之間的軟件與互聯網公司量級。當汽車的軟件代碼達到 10 億行量級時,汽車公司就成為了一家不折不扣的軟件公司。
普華永道在《打造軟件驅動的汽車企業》報告中指出:“未來幾年內,汽車產業、產品和相關服務,將隨著智能與互聯功能方面需求的大幅增加而迎來重大改變。尤其是軟件,已成為現代車輛差異化競爭的核心,而軟件開發的成本,將在未來十年內增長 83%。”甚至有分析機構預計到 2030 年軟件成本占整車成本將從現在的 15%上升到 60%。大眾汽車前 CEO 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預測,汽車行業的創新將有 90%以上來源于軟件。
PTC指出,在“軟件定義產品”時代,軟件成為產品的核心部分甚至創新驅動的關鍵,企業的研發重心將從以硬件結構為主的模式轉向為以軟件工程為主的模式。這種模式轉變不僅僅是產品數據及管理方式的轉變,而是產品研發模式,乃至商業模式的轉變。這將為傳統的制造企業帶來兩方面挑戰。
首先,軟件開發模式與硬件開發模式截然不同。軟件開發過程大致可分為需求定義,系統設計,代碼開發,單元測試,集成測試和部署運維等。
其次,工業產品的軟件開發過程與應用類軟件(如互聯網軟件等)開發過程也有所不同。工業產品的軟件一般都是嵌入式軟件,嚴格受限于硬件配置、通訊協議和運行環境等條件。另外,工業產品需要嚴格遵循安全合規體系,以保證產品交付后的安全可靠。
ALM 幫助制造業應對“軟件定義產品”時代的挑戰
在“軟件定義產品”時代,應用生命周期管理(ALM)類工業軟件將成為企業產品數據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ALM 可幫助企業實現軟件開發的全過程管理,包括從需求分析開始,歷經項目規劃、項目實施、配置管理、測試管理等階段,直至最終交付或發布。
(1)合規:實現安全合規和敏捷開發、DevOps 的融合,形成創新的軟件開發體系,驅動產品創新。
(2)變更管理:“軟件定義產品”意味著軟件的變更和更新頻率較高。
(3)協同:“軟件定義產品”通常涉及多個團隊和多個開發環境的協同工作。ALM 提供了協同開發和集成的功能,使不同團隊能夠有效地協作。它可以集成不同的開發工具和系統,提供統一的工作流程和協作平臺,促進團隊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協同開發。
(4)軟硬件一體化:打造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將 ALM 與 PLM 相結合,形成完整的軟硬件一體化管理方案,使得軟件在頻繁迭代過程中能夠與硬件版本保持一致。
(5)完整的產品數字主線:在產品 BOM 的基礎上,將軟件加入其中,實現完整的產品數字主線,構建完整的閉環鏈路,確保產品數據的準確性、一致性,實現產品數據的端到端追溯和一體化變更。
對于中國的工業企業而言,“軟件定義產品”的時代也正在到來。就如PTC 全球資深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劉強曾經講過的那樣:軟件驅動創新的趨勢,意味著軟件將進一步驅動整個產品的研發模式的轉變,因此,企業需要一個現代、集成、互聯的ALM平臺來整合整個產品研發流程,從整體上建立起以軟件為核心的創新動力模式。(御風)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