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家出版商,砸了劉強東的場子?快訊
京東還能突圍成功嗎?
京東還能突圍成功嗎?
0 1
56家出版商“打臉”京東
京東的危機感,從來沒有這么濃烈過。
今年3月份,京東定下了2024年的三大必贏之戰,分別是內容生態、開放生態、即時生態。
也就是從這時開始,劉強東每日睡眠時間經常少于4小時,深夜在中國時間的群里發送長達60秒的語音消息,直接部署業務戰略,甚至具體到細節操作。
東哥的身影雖遠在海外,但心系前線。當大多數人沉浸在甜美的夢鄉中時,東哥卻正忙碌在各大微信群中,為即將到來的618大促緊張布局。
他深夜的微信語音,成為了京東人最振奮的鬧鐘,影響力如影隨形。
然而這場東哥親自督戰的“618”,一開張就吃了個癟。
今年京東選了背負著的“網絡情人節”標簽的520作為“618”的第一天。原本想著這場網絡狂歡能賦予特殊意義,沒想到被一群出版商打了臉。
5月20日當天,北京、上海兩地56家出版機構因不滿京東提出的618促銷活動方案與低價營銷策略,發表聯合聲明,明確宣稱拒絕參與這次活動。
其中上海鬧得最大,一份由上海出版社經營管理協會代表上海46家出版單位發布的一份《聯合聲明告知函》:
“對于貴公司提出的618促銷活動方案,即全品種圖書要求各社以2-3折不等的價保政策參與5月19日至6月20日期間促銷力度最大的8天活動(超出價保的情況),我會代表上海46家出版單位鄭重聲明,不會參與貴單位此次單方面提出的618促銷活動,并且不承擔活動期間產生的任何返利費用。”
事情的起因,是這次京東的“618”,平臺強制全品種圖書參加2-3折促銷,對出版社而言是難以接受的。
從成本核算,3折已在盈虧平衡線之下,三折結算是一個侮辱性的價格。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出版社的所有成本、包括印制成本和版權成本加在一起不超過25%,25%是極限。
打三折意味著出版社所剩余的最后一口利潤,京東要把它全部拿走。
話說京東現在做事都這么糙,吃相都這么難看了?最后一丁點利潤都要給人家拿走?
0 2
京東的失落
事件發酵后,網傳京東圖書采銷員工魏超在朋友圈公開回應此事,他表示:
“這兩天有不少出版社給我發函,說要抵制京東618的圖書促銷活動,語氣特別嚴肅!真心覺得自己很不容易。我只是想賣更便宜的圖書,更好的讓利消費者;我只是想通過薄利多銷擴大銷量,給合作伙伴們創造收益;我只是想盡自己最大努力去促消費為社會創造價值。”
暫且不說他這個聲明講的內容合不合理,有幾個關鍵詞很重要。
“很不容易”、“讓利”、“擴大銷量”。
這幾個詞簡明扼要概括了現在包括京東在內的電商平臺窘境——貨不好賣了。
要不然京東也不會壓著這些出版商用近乎虧本的價格打開銷路。
在這件事出來的同時,還有另一件大事也在發酵,就是“520”舔狗經濟的崩盤。
這個520并沒有多少人秀禮物,也沒什么人曬活動,連曬520元的紅包也非常少,就別提其他禮物了。
從買花、豪華酒店預定、大餐下午茶全面崩盤,那些精致西餐廳專門割韭菜的“520套餐”,銷售量都是慘淡的水平。
感覺這是近10年里商業味兒最淡的一次520,沒人關心,好像也不太有人在秀恩愛,大概是把愛都融入到了平凡的每一天里。
而電商最怕的就是這類“網絡節日”的衰敗,因為他們最能沖業績的幾天除了過年,就是這些。
其實這些變化早已體現在京東的財報上。
前兩個月,京東披露了2023年Q4及全年業績,看起來很美。
去年第四季度,公司收入3066.77億元,同比增長3.6%,歸屬凈利潤33.89億元,同比增長11.8%。
2023年全年,京東集團收入10846.62億元,同比增長3.7%,歸屬凈利潤241.67億元,同比增長132.8%。
但細細考究,京東的成績單其實沒那么好看。
盡管2023年京東的利潤大增,但更多是受投資損益和非經營性因素影響,如果細看的話,能夠發現京東核心業務的經營利潤率已經下滑至2.6%的低點。
財報顯示,2023年京東的自營商品收入同比增幅僅0.7%,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日用百貨商品收入同比下滑4.8%;京東的服務收入增長17.8%,其中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增長29.7%。
換而言之,京東去年的增長主要靠第三方商家的物流等收入支撐,自營商品收入明顯承壓。
更何況,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也分食著蛋糕——近幾年快速發展的直播帶貨,沖擊著消費者的購物觀念,成為消費新習慣。
尤其是抖音,挾日活用戶接近9億的巨大流量,一旦電商端開始發力,對于京東來說就是降維打擊。
所以,你看這一年多以來,京東推出一輪又一輪補貼。
所以,今年618突然冒出56家出版商聯合抵制京東的促銷活動。
這條邏輯鏈非常清晰,就是京東急了,劉強東也急了。
0 3
不如學一學拼多多?
其實真正能讓京東感到危機感的還不是直播帶貨的興起,而是拼多多的崛起!
劉強東這輩子有兩個重大戰略誤判:
第一個是微信。作為騰訊在移動時代最早投資的電商標的,近水樓臺的京東,并沒有利用好微信資源。
第二個就是拼多多。劉強東曾在采訪提過,“便宜沒好貨”,正是在暗指拼多多。而且劉強東還明確表示,只要用戶在中國購物3次,就會有自己的答案。
畢竟在京東主營家電產品并且商品價格高高在上的形象襯托下,拼多多那通過砍價方式白給亦或是9.9買的商品,實在是難以確保質量。不過近年來,拼多多也一直在做改變,各種贊助當紅節目以及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和百億補貼等方式,都讓拼多多的口碑在日漸轉好。
只是誰也沒想到拼多多會這么猛。
2023年,拼多多在關鍵數據上已無限接近京東,甚至在月平均訪問量上已趕超京東。
到了今年一季度,這個曾經被人無限詬病的拼多多交出一份足以震驚世界的成績單。
在這個電商平臺已經進入瓶頸期的時代,今年一季度拼多多逆勢實現總營收868.12億元,同比增長131%;
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279.978億元,同比增長246%。
營收、凈利潤增長已經不能用高于市場預估來形容了,簡直就是爆炸!
從營收角度看,增速高達131%,相比之下,阿里京東營收增速僅為個位數。
在凈利潤方面,拼多多凈利潤呈現三位數增長,單季度調整后凈利潤更是超過300億元。而阿里巴巴經調整息稅前利潤(EBITA)為239.69億元,同比下滑5%;京東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凈利潤為89億元,同比增長17.2%。
按這個趨勢下去,拼多多遲早成為中國第一電商平臺!那他們是怎么做到這個成績的?總結起來核心就兩點:
第一就是低價。正好趕上了這幾年消費降級的大潮。
第二就是討好消費者。一句質量問題就可以全額僅退款,無需退貨。急速退款,這對消費者而言,無疑是非常不錯的體驗了。
如果還有一點可以補充的話,可能就是“出海”。海外版Temu2023年在國外市場大殺四方,銷售額增長805%,收入超過900億,逼近千億規模。
不過最核心的點還是低價,試問一句,假如拼多多不便宜,誰還用它?
但“低價”兩個詞曾經是京東的專屬啊。
在過去10多年里,劉強東做的事雖然很多,但真正把京東做起來的原因只有四個字:“物美價廉”。
京東歷史上曾有過兩次著名的價格戰。
第一次是2010年京東圖書業務阻擊當當,劉強東放出狠話“5年內不允許京東圖書部門盈利。“
第二次則是2012年,京東在家電3C領域與蘇寧、國美開戰,京東承諾所有大家電都比蘇寧和國美便宜10%以上。
也就是靠這兩場戰役的勝利,一舉奠定京東的價格地位。
拼多多成功以后,很多電商說要學習。一家店鋪靠賣便宜貨發了財,一堆人眼饞它的成功,整天研究他記賬的手法,模仿他叫賣的吆喝,連店主晚飯吃什么都摸的一清二楚,卻唯獨不肯在“便宜”這兩個字上下功夫。
京東現如今的處境其實更像曾經的當當和蘇寧。
但是它用不著去學拼多多,只要找回自己的初心就夠了。
低價,才是京東的根啊!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