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凡“換帥”,能否“起飛”?快訊
如此目標之下,“老將”王駿必須要用自身實力來佐證集團的決策,在飛凡汽車上做出成績才行。
圖片來源:度哥
2023年4月攝于上海車展
上汽中高端電動“雙子星”之一的飛凡汽車,在新年之際迎來重大人事變動,掌舵者由吳冰變更為原華域汽車總經理王駿。
1月11日,上汽集團宣布,上汽集團副總裁吳冰不再兼任上汽乘用車分公司總經理、飛凡汽車CEO,由原華域汽車總經理王駿接任。資料顯示,王駿是上汽集團的“老人”,除了華域汽車之外,還曾在上汽大眾、上汽乘用車、集團戰(zhàn)略研究和知識信息中心等任過職。
從履歷上看,“新官”王駿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和組織能力,想必上汽也是希望他能夠燒好“三把火”,為飛凡汽車帶來一些新氣象的。當前,上汽乘用車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期,而飛凡汽車的表現(xiàn)并不令人滿意。
按照最新的銷量信息,2024款飛凡R7在2023年的最后一周,單周交付突破1000輛,12月累計交付達2523輛。但是官方尚未公布該品牌2023年的總體銷量數(shù)據(jù),我們僅可以從汽車平臺得知其去年銷量約2.1萬輛,遠低于一眾新勢力品牌,甚至也比不過“同胞兄弟”智己汽車。
可想而知,王駿此時接任是壓力山大,如果接下來飛凡汽車還是無法打開銷量,恐怕將會在加速內卷的階段成為“淘汰者”。
1
未能成就非凡
要說飛凡汽車,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上汽集團對其是抱有很大期望的,品牌精神也是“成就我的非凡”,然而從出生到現(xiàn)在,飛凡汽車并沒能成就非凡,反倒走得頗為坎坷。
資料顯示,品牌最初誕生于2020年,當時還不叫飛凡汽車,而是上汽集團旗下的R汽車。因為受困于榮威品牌多年給大眾留下的中低端形象,榮威“電動超跑SUV”MARVEL X的銷量一直不夠理想,所以為了跳出限制,當年上汽集團將榮威MARVEL系列分離成R品牌線,專注中高端市場。
2020年5月,在首屆中國春季云車展期間,上汽榮威發(fā)布了旗下全新純電動SUV車型——榮威MARVEL R。同年11月的廣州車展上,上汽R品牌獨自出現(xiàn)在了與上汽展館相鄰的4.1館,這是上汽集團首次為R設立單獨的展臺。
不難看出,上汽集團希望通過R品牌,實現(xiàn)進一步品牌向上的意圖。不過,那會兒的R品牌依舊隸屬于榮威品牌,推出的MARVEL R也被吐槽是榮威的改款車型,品牌區(qū)別并不明顯,因此市場存在感一直較低。
于是到了2021年10月,R品牌又官宣“另起爐灶”,更名為“飛凡汽車”,以獨立公司的方式進行市場化運作,徹底與榮威“分手”。接著2021年11月5日,飛凡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本以為背靠上汽集團,飛凡汽車一開始就擁有了技術支撐,再加上脫離了榮威,命運很快就會得到逆轉,但現(xiàn)實情況卻是,其在自主品牌中的存在感仍舊不強,銷量成績也始終不如預期。
早在2020年底,時任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的俞經民就表示:“R汽車2021年的銷量目標是3萬輛,不追求過高銷量,而是注重每一個服務的質量。”去年的飛凡經銷商大會上,官方也曾向蔚來ET5下了挑戰(zhàn)書,直言“飛凡F7在2023年銷量要超越蔚來ET5”。
而現(xiàn)實結果是,2022年飛凡汽車全年銷量還不足1.5萬輛;2023年,在飛凡F7和飛凡R7兩款車的共同發(fā)力下,飛凡汽車年銷量才堪堪超過2萬輛。
根據(jù)懂車帝數(shù)據(jù),去年飛凡汽車的累計銷量約為2.1萬輛,其中飛凡F7達到1.41萬輛,飛凡R7實現(xiàn)6920輛。相當于2023年,飛凡汽車的月均銷量還不足2000輛,這放在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實在難以拿出手。
對比來看,飛凡F7所對標的蔚來ET5去年賣出了4萬多輛,立下的超越flag未能實現(xiàn);吉利汽車旗下的極氪去年月均銷量接近1萬輛,東風的嵐圖月均在4000多輛,同為上汽打造的智己汽車月均也有3000多輛,都比飛凡汽車表現(xiàn)要好出不少。
已知2024年將是車市銷售的大年,缺少穩(wěn)定規(guī)模和現(xiàn)金流的車企將難以可持續(xù)增長。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得不擔憂,飛凡汽車接下來的處境會有多艱難。
2
為何難以扶起?
事實上,如今傳統(tǒng)汽車大廠孵化出的“車二代”有很多,比如上文提到的極氪汽車、嵐圖汽車,還有深藍汽車等,其中與飛凡汽車出身最為相似的要數(shù)廣汽旗下的埃安汽車,后者同樣是從原有品牌中獨立出來的,早期的埃安車型掛著的是傳祺車標。
但要從新能源布局時間來看,背靠上汽集團的飛凡汽車顯然更有優(yōu)勢。2012年,上汽集團旗下榮威就正式入局新能源汽車,推出了e50微型電動汽車。而傳祺品牌2017年才推出首款純電動車GE3,后成立廣汽新能源,2022年廣汽新能源更名為埃安。
這樣看起來,廣汽埃安儼然是后起之秀。其2023年全年銷量達到48萬輛,同比增長77%,其中12月單月銷量為45947輛。去年12月28日,廣汽埃安還迎來了100萬輛的新里程碑,成為全球最快破百萬的純電品牌和新能源品牌。
這里我們不禁思考,為何背靠新能源業(yè)務布局更早的上汽集團,飛凡汽車為何反而沒能扶起來呢?
首先,頻繁的更名讓消費者對飛凡汽車的印象不夠深刻。從榮威的一個產品序列到分離成R品牌,再到獨立為飛凡汽車,相當于“出生”沒幾年飛凡汽車就改了三次名,這樣就算再強的背景也很難讓消費者記住它。
其次是上汽集團內部品牌之間存在“內耗”的問題。旗下榮威、宏光、寶駿、MG名爵等資深品牌都有新能源車型,純粹的新能源品牌除了飛凡之外還有個智己,二者師出同源,在產品的定價上也有所重疊。
雖說有俗話“多生孩子好打架”,但有時候未必如此,在同一個企業(yè)內多品牌發(fā)展反而可能容易形成內耗,降低資源分配效率,這樣的前車之鑒不在少數(shù)。更何況,飛凡汽車與智己汽車,以及榮威在品牌定位和技術平臺上都有些錯位。
不過,去年10月,億歐汽車獨家消息稱,有多位接近上汽集團人士透露,飛凡汽車與智己汽車將以20萬元為產品定價的分界線,二者將徹底劃清界限,以避免在同一價格區(qū)間的市場競爭。該消息當時未得到上汽方面的確認,如果是真的或許能有1+1>2的改變。
最后在品控上,飛凡汽車也出現(xiàn)過爭議。2022年8月的成都車展上,就有十余名飛凡車主身穿印有“上汽非凡汽車續(xù)航嚴重虛標”的白色短袖,站在飛凡汽車展臺前維權。
除續(xù)航外,車機系統(tǒng)更新緩慢、大幅降價等問題也多見諸投訴平臺。其中去年4月初開啟交付的飛凡F7,截至發(fā)稿在車質網(wǎng)上的投訴已經有73條,反饋問題大多與低頻共振、車內異響有關。
作為一個新興品牌,技術、品控、聲量、口碑等都很重要,而飛凡汽車在這些方面都在遭受考驗,今年能否實現(xiàn)“加速度”還是個未知數(shù)。
3
“新帥”壓力山大
對于飛凡汽車,上汽方面也一直在努力調整。早在2021年,不僅將飛凡汽車以獨立公司的方式進行市場化運作,還將上汽移動出行戰(zhàn)略品牌“享道出行”首席執(zhí)行官吳冰派來出任飛凡汽車CEO。
吳冰于1998年加入上汽集團,歷任上海通用網(wǎng)絡發(fā)展和培訓分部總監(jiān)、雪佛蘭市場營銷事業(yè)部部長,上汽保險CEO,享道出行CEO,上汽乘用車分公司總經理等。2023年12月,吳冰提任上汽集團副總裁,將分管上汽集團移動出行和服務業(yè)務板塊。
在吳冰任職飛凡汽車CEO之時,他曾將R7視作關系飛凡品牌未來成敗的關鍵車型,曾表示,“飛凡R7要在2022年賣出10000輛”,“到2025年,飛凡汽車將成為中高端智能電動汽車頭部企業(yè)”。很顯然,他的短期目標沒能實現(xiàn),長遠目標看上去也很困難。
而如今,飛凡汽車迎來了自己新的“掌門人”。1月11日,上汽集團宣布,上汽集團副總裁吳冰不再兼任上汽乘用車分公司總經理、飛凡汽車CEO;原華域汽車總經理王駿,接任上汽乘用車分公司總經理、飛凡汽車CEO。
根據(jù)資料,王駿出生于1966年,曾任上汽大眾計劃物流控制部經理、上汽大眾規(guī)劃部副理、上汽乘用車分公司副總經理兼制造部執(zhí)行總監(jiān)、上汽集團質量與經濟運行部執(zhí)行總監(jiān),上汽集團戰(zhàn)略研究和知識信息中心總經理兼數(shù)據(jù)業(yè)務部總經理,華域三電汽車空調有限公司總經理,華域汽車系統(tǒng)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按照上汽集團方面的說法,王駿是汽車生產體系與質量控制領域的專業(yè)化領軍人才,不僅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卓越的組織能力,對于用戶、市場和行業(yè)也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將進一步加快推動上汽自主品牌在海內外市場技術迭代、質量升級。
現(xiàn)階段上任的王駿雖然稱不上是“臨危受命”,但其肩上的擔子明顯也不輕。而且,2024年是上汽集團提出的“新能源汽車發(fā)展三年行動計劃”的關鍵之年,自主品牌在該計劃中又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集團計劃到2025年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車整體銷量中的占比將達70%。
如此目標之下,“老將”王駿必須要用自身實力來佐證集團的決策,在飛凡汽車上做出成績才行。
作者 | 柏源
來源 | 車圈能見度
1.TMT觀察網(wǎng)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wǎng)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wǎng)",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TMT觀察網(wǎng)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wǎng)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