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旗下盒補補燕窩被指虛構生產日期,內外包裝日期相差近600天快訊
天天消費訊,近日,西安一位網友發視頻稱,西安市一家盒馬門店涉嫌虛構生產日期。
天天消費訊,近日,西安一位網友發視頻稱,西安市一家盒馬門店涉嫌虛構生產日期。
售價2998元盒補補燕窩外包裝日期與溯源日期不一致
該網友稱,他從盒馬購買了2盒燕窩,外包裝生產日期寫的是2023年8月13日,而內包裝上通過CAIQ溯源平臺掃碼出來的生產日期為2021年12月27日,兩者相差594天,而此款燕窩的保質期為900天。由此,該網友質疑盒馬虛構生產日期。
該網友反饋,向盒馬總部投訴后四五個小時一直沒有解決,后與一位店員溝通解決之道。該店員表示,“不滿意可以退款,你有你的權利。你感覺我們的商品有問題,你可以找食藥監?!?/p>
該網友隨即撥通食藥監的電話,上述店員稱:“誰的電話我不管。他沒有任何條件要求我干嘛我就干嘛,他不是我領導,不是我上級。”
從發布的視頻來看,該網友購買的產品為盒補補燕窩優選禮盒100g,系盒馬旗下自有品牌。盒馬APP顯示,該款產品的售價為2998元。
天天消費在盒馬APP購買同款燕窩,外包裝顯示生產日期為2023年4月4日,而內包裝上溯源碼顯示生產日期為2023年1月2日,兩者相差92天。保質期到底以哪個日期為準?對此,盒馬客服表示,以外包裝上的生產日期為準。
據了解,產品溯源是指通過一系列的追溯手段和技術手段,對產品的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進行全程監控和記錄,以確保產品的質量和安全。產品溯源的目的是為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提高產品的可追溯性和可信度。通過產品溯源,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產品上的二維碼或者輸入產品的溯源碼,獲取到產品的詳細信息,包括生產日期、生產地點、生產工藝、原材料來源等。
依據我國《食品安全法》和輸華燕窩雙邊議定書的規定,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CAIQ)研制開發中國燕窩溯源管理服務平臺,旨在促進我國燕窩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平臺僅為獲準輸華的東南亞國家的注冊企業的輸華燕窩產品、以及以輸華燕窩為原料進行國內再加工的燕窩產品提供溯源管理服務。納入CAIQ溯源的燕窩產品的最小銷售包裝上都加貼CAIQ溯源標簽,方便消費者識別和選購,保護其合法權益。
《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預包裝食品的包裝上應當有標簽。標簽應當標明生產日期。第七十一條第二款規定,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的標簽、說明書應當清楚、明顯,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事項應當顯著標注,容易辨識。第一百二十四條的規定,生產經營標注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處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
盒馬上市擱淺?年銷售額超600億元
自阿里啟動“1+6+N”的分拆重組后,盒馬鮮生的IPO提上日程。
此前在今年3月,阿里巴巴方面啟動構建“1+6+N”模式的組織架構變革,即在阿里巴巴集團之下設立阿里云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盒馬也在此次變革中成為N個單列的業務公司之一。
隨后在4月底曾有消息稱,盒馬或正與中金、摩根士丹利等機構合作籌備上市事宜,擬于2024年在香港IPO。當時盒馬方面回應稱,“我們對市場傳言暫時沒有更多評價”。在5月發布的2023財年全年財報中,阿里巴巴方面確認盒馬、菜鳥正式啟動上市計劃。當時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張勇曾表示,“具備條件的業務集團和公司,都將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
今年6月,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阿里巴巴將很快尋求香港交易所對其旗下零售平臺盒馬鮮生分拆的批準,最快將于今年11月實現改組后首例分拆上市。
但是,近期卻有市場傳聞稱,盒馬的上市計劃將被暫時擱置。原因是,在與潛在投資人進行早期談判后,其給出的估值不符合阿里的預期。據悉,去年盒馬考慮融資時設定了60億美元至100億美元的估值目標。
有券商人士分析稱,市場當前對消費類企業普遍給的估值都不高,對消費股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信心不足,這將影響盒馬此次上市的估值。
上市計劃雖被擱置,但盒馬擴張的速度并未受到影響。
2023年以來,盒馬加快了開店速度,其中6-8月即開出18家盒馬鮮生店,9月新開店數量預計為20家,盒馬鮮生門店總數將突破350家。按照盒馬的目標,十年間要服務10億消費者、全國銷售額達10000億元,并建立1000個盒馬村。截至2023年6月,盒馬于全國開設超過300家盒馬鮮生門店,68家盒馬奧萊店,及9家盒馬X會員店。
2023年,盒馬喊出了更高的GMV目標——1000億元。據晚點LatePost,這一數字在2022年約為450億元,2021年約為340億元。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2022中國連鎖TOP100》榜單,蘇寧易購、沃爾瑪、居然之家新零售集團位列前三位,2022年銷售額分別為1113億元、1093億元和1054億元,其中,排在第八位的盒馬鮮生2022年銷售額為610億元,門店數為300個,以此計算,單店平均銷售額超過2億元。
盒馬CEO侯毅曾在內部信中透露,2022年實現了主力業態盒馬鮮生的盈利。但與整體盈利尚有距離,阿里財報透露,2023財年,盒馬通過增強其銷售能力并提高運營效率,致使其虧損同比大幅收窄。
說到虧損,上述券商人士還認為,近期盒馬與山姆掀起的“價格戰”,對盈利情況或許帶來不小挑戰。今年7月底,盒馬宣布上線“移山價”行動,且目前已經由北京、上海覆蓋至全國15城,且未來不以時間維度為考量,而是與山姆細分優勢商品不斷對標。
侯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詳解了“移山價”背后邏輯,他稱,盒馬希望通過變革,將折扣經營模式做起來,從而實現“質高價低”的目的。“移山價”背后實質上是盒馬生死變革之戰。盒馬需要通過價格力競爭不斷自我加壓和變革,從而縮短與世界領先零售企業間的差距,代表本土零售企業參與國際競爭。
曾陷“標簽門”,“日期門”是否會成為IPO絆腳石?
在上述“外包裝日期與溯源日期不一致”事件之前,盒馬還因標簽門引發爭議。
2018年11月15日,有消費者在盒馬鮮生大寧店挑選蔬菜,看見一旁的工作人員正在更換胡蘿卜外包裝的日期標簽,不過新標簽的日期卻和原先的不一致。
經查看,被換下的胡蘿卜標簽日期為11月9日、11月10日、11月11日,被換上的標簽日期為11月15日,相比原先的標簽最多晚了6天。該市民隨即向門店負責人反映,門店負責人表示是工作人員在工作流程上有違規操作,自行打印了標簽。之后,該市民向靜安區市場監管局舉報。
靜安區市場監管局在接到市民舉報后,執法人員當日即趕到盒馬鮮生大寧店進行現場檢查,門店負責人承認,店員違規操作,更換了“崇明胡蘿卜”產品的標簽。
據查,涉事的胡蘿卜進貨日期為11月9日、11月10日、11月11日,共3批180盒。截至11月14日,涉事門店已累計銷售107盒,庫存剩余73盒。執法人員當即要求當事人下架封存門店所有自制標簽的涉事產品,現場對涉事商品及封存情況進行了取證。
靜安區市場監管局表示,已對該事件立案調查,對盒馬所有產品的標簽情況進行檢查,進一步規范其經營行為,并要求當事人對所有庫存產品進行安全自查,對后續現場可能產生的投訴舉報安排專人進行處理。同時,靜安區市場監管局舉一反三,加強對各超市賣場的監管,確保食品安全。
盒馬回應表示,經核查屬實,羞慚之余,認為必須鄭重表態,并采取改進措施:這種行為是絕不允許的,這嚴重違背了我們對消費者的承諾。即日起全國范圍內門店開展自查,杜絕類似情況發生。盒馬表示,即使包裝破損需要重新包,也應當保留原標簽。公司營運團隊將在一周內修訂完成更細致的操作標準,對全國所有門店進行培訓,由店長負責執行到位。在責任問題上,此事暴露我們在管理上存在漏洞,應當由管理團隊而不是一線員工承擔責任,取消對當事員工的處罰。
有評論認為,想要從根源上杜絕“標簽門”事件再度發生,除了依靠企業落實責任,零售商與農場建立直采體系,并合作建設生鮮產品的全流程溯源,有望解決生鮮農產品的這個根本問題。在上游,生產端將農產品的生長、采摘信息數字化,流通過程通過直采體系減少環節,并對運輸、上架的每個節點進行記錄,最終消費者可以通過掃碼,查看產品全生命周期每一個環節的信息。這樣,生鮮農產品也可以擁有自己的采摘日期、上市日期,包裝日期不再有任何意義。銷售商的標簽得以規范,而且再怎么更換標簽也無濟于事。
實際上,2018年1月初,盒馬鮮生上線“盒馬溯源計劃”,簡單來說就是讓消費者在購物時可以通過手機APP追溯商品的來源,了解商品的鏈路信息,增加對商品品質和安全的信任。據介紹,盒馬的直采戰略是構成食品安全動態追溯的一個重要基礎。一端是直采合作的農業生產端,一端是通過APP連接的消費者。把物聯網和互聯網技術相結合是構成盒馬鏈路的重要內容,也是盒馬能在新零售行業中發展的重要基礎。在直采合作的農業生產端,農業生產經營者通過盒馬的溯源系統錄入農產品全鏈路信息,同時,通過APP連接的消費者通過APP直觀了解農產品的鏈路信息。
時隔5年,盒馬再陷爭議,“日期門”是否會成為盒馬IPO路上的絆腳石?天天消費將繼續保持關注。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