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賣爆:資本局的狂歡、汽車圈的悲哀!汽車
小米YU7上市,再次成為全網“談資”。即便最終的成績亮眼,但這款被視為小米汽車“翻身利器”的新車,似乎仍讓許多人在產品力上感到不滿意。瘋狂曬單過后,“米粉們”可能更需要靜下來思考一下“值不值”的問題。
引子:小米YU7上市,再次成為全網“談資”。即便最終的成績亮眼,但這款被視為小米汽車“翻身利器”的新車,似乎仍讓許多人在產品力上感到不滿意。瘋狂曬單過后,“米粉們”可能更需要靜下來思考一下“值不值”的問題。
文丨曹羽昕
圖片丨網絡
昨晚,一直“配置不詳”的小米YU7終于迎來了上市。經過雷軍的多次鋪墊渲染,和諸多媒體“吊胃口”的網絡營銷,YU7的 “爆款”之路似乎早已鋪好。
3分鐘大定20萬臺,1小時大定28.9萬臺,面對這樣的成績,雷軍在發布會后接受采訪時說:“小米YU7拿到這么多訂單還是挺激動的,遠超了我的想象;可能我們大家一起見證了中國汽車工業的一個奇跡;一定要加快交付,讓訂車的朋友們更早拿到車;SUV的競爭非常激烈,但這么多用戶愿意相信我們,我們試駕都還沒有開始,這真的是對小米莫大的信任;我們每一個指標、每一項能力,絕大部分數字里面小米都是領先的,無論是產品研發、品質還是設計維度。”
而令人有些意外的是,這款車上市發布會結束之后,網絡上出現的聲音并沒有那么一致。部分網友認為雷軍言過其實,產品槽點其實很多。有車企高管甚至直接“開罵”:“小米YU7這3分鐘大定20萬臺,這種數據的背后意味著用戶交車時間要等待一年以上,任何國家都沒有這種愚忠的品牌粉絲,再次驗證了鐵律的就是‘群體會降低智慧’。”
不管成績多么亮眼,網友們質疑小米YU7產品力與期待值不匹配,營銷手段不真誠的聲音也不可忽視。那么,小米YU7產品力爭議背后,到底是網友們在無理取鬧,還是確實“不值”呢?
親手打破了“網紅濾鏡”
或許是太急于利用新車“翻身”,小米YU7上市之前,雷軍做了太多鋪墊,而這些鋪墊甚至已經到了令網友“反感”的地步。上個月小米15周年戰略新品發布會上,小米集團董事長、CEO雷軍發表演講。談及定價時雷軍表示,“19萬9是不可能的,對標Model Y的配置,賣到30幾萬差不多。”
小米YU7上市發布會舉辦之前,雷軍又在社交平臺發布了“YU7標準版不會就比SU7標準版貴2-3萬,原因是YU7的標準版配置很高,CLTC純電續航835km,配備激光雷達、天際屏、英偉達最新的Thor芯片,算力達到700TOPS”的內容。
而發布會之后,小米YU7又被爆出“5分鐘35萬訂單”的假新聞,即便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發文對YU7汽車“5分鐘大定35萬臺”這一信息進行辟謠,并表示:雖然今晚小米YU7的成績非常亮眼超出預期,但是這個海報的數字也太開玩笑了。這到底是不是“自導自演”,在真真假假的車圈本就說不清。
而這樣的懷疑其實也不算無理取鬧,之前小米電視就因為開啟首輪搶購,首批3000臺只用1分58秒的時間就被一搶而空,被質疑饑餓營銷。當時小米還因此被人民日報痛批,“饑餓營銷,玩一次是高明,玩兩次是聰明,玩上了癮就是失明;無視用戶感受,把‘米粉’當猴耍,米粉必然變米憤”,并暗指其汲汲于要小聰明。
產品力與營銷“不匹配”
“網紅濾鏡”被打破,原因也不僅僅在于過度營銷。正常來說,只要產品力夠硬核,營銷上出點問題,那都不叫什么事。而小米YU7顯然不僅僅是營銷出了問題,更重要的是其產品力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給力。顏值上神似法拉利,這沒什么好說的,雷軍造車一向如此,雖然經常把抄襲營銷成致敬,但設計上確實也不丑。而問題是,這樣的設計帶來的也只有顏值而已。Purosangue設計成FUV轎跑后尾,不僅是為了設計,更重要是為了降低風阻,但YU7用了相似設計風阻才做到0.245Cd就很有問題了,等于壓根沒抄到精髓。就算是和特斯拉Model Y比,人家比小米YU7高了24mm,但風阻卻只有0.22Cd,不吹不黑,這至少說明,小米YU7和特斯拉Model Y儼然不是一個技術水平的產物。
這只是其一,另一個關鍵點是,小米YU7并沒有讓大家感覺到其對安全的重視。在小米人車家全生態發布會上,小米CEO雷軍在介紹小米YU7時,用三個“安全”作為關鍵詞開場。他表示:“安全是前提,安全是基礎,安全是一切。”雷軍強調,在智能電動時代,豪華的真正定義,首先是安全,“安全,才是最大的豪華。”而事實上,小米YU7雖標配激光雷達,但算法經驗弱于國內主流智駕,特別是在小米SU7事故引發的安全質疑至今仍懸而未決的背景下,其在安全性方面,并不能讓大家有多少信心。
當然,現在也有人認為,小米汽車這樣的駕駛輔助配置在30萬以下的SUV市場里已經算是頂級水準了,更何況特斯拉FSD選裝還得另外花錢呢。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配置“堆砌”真的能代表駕駛輔助的安全性嗎?如果選裝FSD能讓安全性變得更高,那么小米YU7在駕駛輔助方面的“性價比”不就是最大的諷刺嗎?畢竟,在生命安全面前可不能去談“劃算”。
另外,小米YU7上市之前,其中、低配是245mm的胎寬就引來過爭議,在同級智界R7、極氪7X、ModelY都是全系標配255mm胎寬面前,小米YU7營銷的性能,也有些站不住腳。而在智能芯片方面,小米YU7座艙芯片沒用車規級的驍龍8295,而是用的消費級芯片,說白了就是手機上常見的驍龍8Gen3。雖然小米汽車手機做的是不錯,但是拿消費級芯片來忽悠人,多少有點不地道。畢竟,驍龍8Gen3的耐受性和8295可不是一個等級的,消費級芯片允許的缺陷率遠高于車規級芯片,在高溫、低溫、振動和長期運行等條件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較差,用久了或極端情況下黑屏死機的風險更高。這方面的風險提升,出行安全同樣也會受到影響。想象一下,開著車,突然車機黑屏了是什么感覺就知道了。
“米粉”或成最終“救場者”
小米YU7不再具有網紅濾鏡,而這款車又被品牌寄予“翻身”厚望,那么誰會為此買單呢?對于小米YU7產品力的質疑,的確有不少“米粉”站出來為其辯解。但可能很多“米粉”沒有想到的是,當產品力和實際使用價值沒有那么高的時候,為這款車站臺的結果,就是自己要為“一般”的產品力掏更多的錢。
拋開駕駛輔助水平和車機芯片不談,一個5米長的車,后排空間卻中規中矩,一家人出行的時候,誰為體驗買單?要知道,小米YU7的長度比Model Y長了75mm,軸距增加了110mm,按道理來說,這么長的軸距,應該帶來不錯的后排空間才對。而實際上但3米軸距的小米YU7反饋到后排腿部空間只有73mm,這個數據只比Model Y的63mm長了10mm,也就是1cm,可以說是聊勝于無了。可能有人要說,這款車141L的前備箱比Model Y的116L大了不少啊?沒錯,這一點有實打實的參數為證,毋庸置疑。但與相似尺寸的Model X相比,141L的前備箱和Model X的183L也不是一個等級。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一個問題,尺寸膨脹,但空間微增的小米YU7,空間的利用率上存在明顯短板。
算來算去,這款車不過是用了一些取舍來讓數據看上去更漂亮,以此來吸引并不太懂其中“內幕”的消費者而已。在發布會上,雷軍表示:“很多朋友問我,小米YU7有沒有機會超過Model Y在國內的銷量?Model Y是行業公認的‘史詩級神作’,連續多年全球銷冠,擊敗一輪又一輪的挑戰者,非常厲害!但我們依然制定了“離譜”的目標:小米YU7要繼續挑戰Model Y!”事實上,這款車真有那么厲害嗎?就拿雷軍引以為豪的續航來說,雖然不同車型的配置看上去都挺高的,也有人拿來和特斯拉比。但是,如果小米YU7的胎寬做的和特斯拉Model Y一致,那么這款車的續航還能挑戰特斯拉嗎?而胎寬縮減之后,用性能換來的續航優勢,又能稱作真正的優勢嗎?這些問題的答案,相信懂的都懂。如果不“減料”就沒數據優勢了,那大家花這么多錢買的到底是什么?或許就是一堆花里胡哨的配置,低于同級的用車體驗罷了。
雖然雷軍在發布會上也特地說了這款車會贈送眼鏡、杯子、貓包等額外的東西,但說白了,這些東西對車輛的實際產品力沒有任何助攻的作用。細想之下,是不是有點像引誘老年人買保健品,掃碼送雞蛋的感覺?至于雷軍所謂的限時權益,看上去主副駕零重力座椅、Nappa真皮、電動前備箱、HEPA高效空氣凈化系統、碳纖維后視鏡、碳纖維迎賓踏板等免費送,并且擁有Xiaomi HAD終身免費使用權這些權益都挺劃算,但話又說回來,這些權益不就等于是文字游戲嗎?就算沒有這些權益,難道誰家35萬級別的電車會給用戶編織座椅嗎?而且,現在都是2025年了,基本上也沒哪家零重力座椅還要額外收錢的。包括權益里提到的空氣凈化系統,這在35萬級別里本來就應該是標配的東西,拿來當權益來營銷“誠意”,多少有點不地道了。再說了,小米的駕駛輔助做的也實在是不怎么樣,要不然之前也不會有那么多泊車、碰撞事故出現了,所以,Xiaomi HAD終身免費使用權如果換成車價折扣,恐怕吸引力還要更好一些。
如此看來,雷軍所說的小米YU7產品力非常強,很多強大的配置都是“全系標配”這件事,或許米粉們還應該多考量一下。
結語
隨著小米YU7的上市,產品力被徹底展現在用戶面前,這款新車的劣勢也被掀了個底朝天。而產品力不足,營銷手段過于套路的問題,小米YU7蒙不住逐漸精明的網友,那就只能去籠絡那些“米粉”了。只能說,“米粉”是忠誠的,但如果小米汽車不再真誠,大家還要花多少的“冤枉錢”為小米汽車的所謂不完美買單呢?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