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問界壓制,理想加入降價陣營“以價換量”快訊
2024年剛過去三周,汽車市場銷量的排名“爭奪戰”就顯得異常激烈。
2024年剛過去三周,汽車市場銷量的排名“爭奪戰”就顯得異常激烈。
回顧前三周新勢力品牌銷量排名變化,問界與理想激烈地爭奪榜一,深藍穩定榜三,蔚來、零跑、極氪等品牌爭奪剩余七個排名,但周銷量均未超過3000輛。
作為去年常勝將軍的理想,其與“老對手”問界的競爭逐漸白熱化。
“爭斗”持續一年多
第三周銷量排行榜單發布后,理想奪回榜一,以300輛的微弱優勢反超連續兩周霸榜的問界,但從前三周累計銷量看,問界累計銷售2萬輛排第一,理想則以1.87萬輛排第二。
事實上,首周榜單公布后,問界奪得榜一是市場始料未及的。2023年12月最后一周,理想的單周銷量突破萬輛,彼時業內均認為新的一年理想會保持勢頭穩坐第一,但事實是問界以0.16萬輛的優勢超越理想,打破理想連續40多周的周銷量第一。
雙方的“戰役”可以追溯到2022年問界M7剛推出時,同樣定位中型SUV且價格在30萬—40萬元間的問界M7,與理想ONE及L系列開啟了市場份額之爭。
去年初,問界在“價格戰”下率先行動,降幅最高3萬元,問界M5 EV調整后售價為25.98萬元起,問界M7調整后售價為28.98萬元起。作為問界M7的直接競爭對手,理想并未作出任何價格調整,甚至推出長達90天的保價協議,該行為吸引了大量消費者認可,幫助理想銷量在價格戰中逆勢增長。
反觀降價的問界,M7并未推出新款時,上半年的銷量可以用“慘”字形容,月均銷量僅3117輛。彼時市場認為,問界2022年的優勢逐漸下滑,華為的智駕光圈正被同行追平,同時老款問界M7被質疑為“油改電”、續航里程不達標,碰撞測試A柱彎折等安全隱患也被消費者詬病,公司已經無法憑借老款問界M7再創2022年的輝煌戰績。
那時,作為昔日對手的理想汽車CEO李想不忘發微博“捧殺”,他表示,“2022年三季度,問界M7的發布和操盤,直接把理想ONE打殘了,我們從來沒遇到過這么強的對手,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毫無還手之力?!彼踔练Q,公司正全面學習華為。
不過,理想沒能“得意”太久,去年國慶后,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帶著新款問界M7殺回來了,憑借25萬元的起售價以及更堅固的車身和升級后的智駕系統狂攬5萬多輛大定,讓李想慌了神。
為了避免曾經理想ONE的“慘敗”,市面上流傳出不少理想銷售勸客戶放棄問界轉定理想的消息,如幫付5000元問界大定以此“搶單”,同時告知理想可提現車,而新款問界M7還需等待數日等。在與銷售溝通中,記者了解到,理想改變了營銷策略,實施經營權下放,各地政策和補貼也都比較靈活,不過這一般都是限時限量的促銷活動,不會一直如此。
降價效果初現
進入2024年,問界連續兩周搶走理想的周銷量冠軍之位,也給了后者不少壓力。
與去年截然相反,今年的理想主動加入“價格戰”。1月11日,其宣布旗下L系列車型降價3.3萬—3.5萬元,其中理想L7起售價首次下探至30萬元內,至28.68萬元;理想L9優惠后起步價不到40萬元。
《國際金融報》記者走訪了上海多家理想門店,得知在所有補貼的加持下,理想L7最多可降4.3萬元,理想L8可降4.4萬元,理想L9可降4.5萬元。經計算,原本官方指導價為31.98萬元的理想L7 Air版,最低落地成交價可達27.68萬元。
門店銷售告訴記者,這其實是理想在車型迭代前的降價措施,目前參與降價的L系列車型均是2023年款,預計一季度將推出2024年款最新車型,相比老款車型,車載智能芯片、智能化上均有升級,價格或許也會有所調整;同時,理想全新車系L6即將推出,“可以看做是理想正在清理2023年的‘庫存車’”。
銷售直言,除了問界影響外,理想降價主要是因為公司今年希望在銷量上超越“BBA”,降價以應對“BBA”的大幅度降價,讓理想更容易完成年銷80萬輛的目標。
從單周銷量上看,理想這波降價是成功的,1月15日—21日的周銷量榜單上,理想反超問界奪回榜一,且較第一周的0.43萬輛提升了0.33萬輛。
據記者調查,“BBA”的降價在去年便已開始,只不過今年的幅度更為“夸張”,目前奔馳旗下車型普遍降超10萬元,售價超百萬的奔馳EQS更是降至最低63.68萬元可提車,新車幾乎打5折出售;寶馬i7優惠超40萬元,iX3等車型僅需約15萬元便可提車;奧迪Q4 e-tron現金優惠達9萬元,新款奧迪e-tron換電款更是僅需約13.6萬元便可提車。
對此,網友調侃道,以后真的是“窮人”才買“BBA”。
問界也有煩惱
理想降價稱是為了應對“BBA”,但業內人士更愿相信,華為車給予的壓力更大。
周末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同在一處的華為門店的進店人數明顯超過理想門店。多位華為門店出來的消費者告訴記者,他們有專門奔著購車而來的,也有沖著手機而來卻被汽車吸引的。據記者了解到,消費者對新款問界M7與問界M9的咨詢興趣較大。
上海閔行一家華為門店(吳迪攝)
與華為門店相對比,理想的進店人數并不多,咨詢的車型多為L7與L8。店內消費者告訴記者,雖然現在的補貼優惠很大,但還是想等到2024款后再做選擇。
售價上,為了應對開年來勢洶洶的降價潮,問界也推出了一系列的補貼政策,華為銷售告訴記者,1月份問界與智界目前在售的四款車型均有不同程度的補貼,其中新問界M7最高優惠4萬元,問界M5最高優惠5.2萬元,智界S7最高補貼5.5萬元,問界M9最高補貼3萬元。
不過,華為銷售吐槽道,雖然問界M9上市后訂單數量很多,1月1日突破3萬輛,但上海地區所有門店暫無試駕車,“目前上海地區所有試駕車的保險都沒有辦理,門店只有試乘體驗,保險預計要等過年以后才可以辦下來”。該銷售強調,這導致M9部分訂單的流失,一些想要體驗M9后定車的用戶選擇了可試駕的M7或者去購買其他品牌了。
去年全年,問界累計交付9.44萬輛,其中新款問界M7于12月交付2.06萬輛,自上市已累計交付4.86萬輛,累計大定突破12萬輛。
訂單數量與交付數量的巨大差異,是問界目前面臨的另一壓力。
去年底,余承東推出新款問界M7的關愛計劃,從AITO APP上訂單狀態顯示“交付方案已確認”之日算起,到“車輛已到店”狀態之日止,該時間段內,如超出相應的等待周期,超出天數將按每天200元賠付,最高賠付1萬元。
在AITO APP中,有不少車主截屏“炫耀”自己拿到的補償,最高的車主已累計滿1萬元,車主拿到高額賠償也側面反映出賽力斯工廠的產能暫無法與新款問界M7火爆的訂單相匹配,說明此前雙方或沒預想到問界如此火爆,未能提前調整產能。
對此,問界M9的發布會上,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總裁何利揚表示,“問界新M7上市累計大定已超12萬輛,其中智駕版占比60%,賽力斯正在不斷提升產能,目前產能已達3萬輛?!?/p>
除了加速新款問界M7的生產交付外,問界針對問界M9也發布了“先行者計劃”。1月26日,據AITO問界汽車和鴻蒙智行的官方消息,問界M9先行者計劃在1月26日率先啟動交付,限量2000個名額,面向早期的預訂用戶。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