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巡航功能無法自動剎停引發事故,到底誰之責?快訊
近日,《中國消費者》雜志記者接到長安新能源汽車車主反映,其新購汽車的巡航功能在駕駛過程中突然失靈,且在發生交通事故后出現了責任認定困難的情況。
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快速迭代,由新能源車企自主研發的輔助駕駛系統正走向大眾化。其運用汽車內部裝置為車主提供駕駛過程中的各類環境信息,并在必要時代替駕駛員進行控制和輔助干預。
然而,輔助駕駛系統似乎未能做到“省力”和“省心”兼顧。近日,《中國消費者》雜志記者接到長安新能源汽車車主反映,其新購汽車的巡航功能在駕駛過程中突然失靈,且在發生交通事故后出現了責任認定困難的情況。
消費者徐某反映稱,其于2023年6月在天津市偉盛順達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以全款方式購買了一輛長安歐尚Z6新能源 2023款智電iDD 150KM旗艦PLUS汽車,花費共計132682元。2024年8月28日,徐某在行駛途中啟動自適應巡航功能時,卻意外遭遇了車輛不能自動剎車的問題,導致發生追尾事故。
事故發生后,徐某到長安汽車官方授權的4S店申請售后服務。經工作人員現場檢測,事故原因系該車具備的全速自適應巡航功能無法對前方靜止車輛進行識別,遂協助徐先生將該問題反饋至長安汽車公司總部的技術人員。
“此款車型沒有識別前方靜止車輛的相關功能”,針對上述問題,總部技術人員反饋稱“用戶App明確標注ACC功能(自適應巡航功能)對低速靜止車輛無法識別,同時該車在有風險時也發出了‘請立即接管’的提示”。通過總部技術人員提供的車主手冊的確寫有“本車在低速時,可識別靜止車輛(僅限配置集成式自適應巡航車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據徐某提供給記者的反饋截圖和現場測試視頻,負責測試的工作人員表示在已采取踩剎車的人為操作后該車才發出了接管提示。隨后,記者聯系到負責本次測試流程的4S店售后經理穆某,其稱已將“踩完剎車才提示”等情況如實反饋給總部技術人員,但技術人員仍表示徐先生選擇的這款車型確實無識別靜止車輛的功能,生產廠商無需對事故承擔相應責任。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徐某告訴記者,買車前,銷售人員和店內公示配置參數均未對不同車型所具備的巡航功能作區別提醒,其是在簽訂購車協議后才被告知可下載長安汽車App并注冊車主專有賬戶,“如果不是發生了追尾事故,壓根不知道App里有車主手冊的注意事項,更不會注意到不同車型裝備的巡航功能存在區別差異。”徐某稱,銷售人員在購車階段未提及巡航功能差異性且未給出任何風險提示,無法認可長安汽車公司總部“生產廠商無需對事故承擔相應責任”的技術反饋。
對此,上述售后經理穆某告訴記者,徐先生購買此車所選擇的銷售主體并非他所在的4S店,所以目前并不能確認天津市偉盛順達汽車4S店的銷售人員是否在徐先生購車前對不同車型的功能作區別提示,因此長安汽車生產廠商并不同意徐某的索賠訴求,這也使維權進程出現了停滯。
根據消費者提供的線索,記者探訪了一家位于北京的長安汽車官方授權的長安歐尚經銷商。據店長介紹和其出示的歐尚Z6配置一覽表,上述案例的爭議核心“巡航系統”被歸于該車型“智行安全艙”的功能設置之一。徐某訂購的智電iDD 150KM旗艦PLUS版的巡航系統為“全速自適應巡航”,該車型最高配置智電iDD 150KM旗艦PLUS智慧泊車版安裝的則是“集成式自適應巡航”。
在記者問及不同巡航功能之間的具體區別時,店長未給予明確說明,只是提及“集成式自適應巡航肯定是更高級別的功能”。對于該功能出現失靈情況的可能性,該店長并沒有刻意掩飾:“因為目前巡航系統的靈敏度有待進一步提高,在車主駕駛過程中存在巡航功能失靈的可能,一旦引發事故,車主需要申請進一步檢修?!?/p>
近幾年,智電新能源車銷售火爆,深受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群體的歡迎。2023年,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多次公開發布長安歐尚系列“喜人”的銷量快報。2023年9月5日,其宣布2023年8月銷量達19461輛,“新能源SUV實力擔當12.98萬元起,我的汽車機器人Z6連續4月銷量破萬”。如今,不少車企已宣布搭載輔助駕駛系統,實現了用更低的價格也能開上“更聰明”的車,但與此同時,因其輔助駕駛系統失靈引發交通事故的相關投訴也在隨之增加。
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消費維權技術調查官邱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輔助駕駛系統功能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一個賣點。然而,過度依賴該功能而導致發生交通事故的實例不在少數,這反映了消費者對新能源車輔助駕駛系統的功能存在一定的誤解。
此前,傳統的巡航功能為“定速巡航”,即按照固定的速度巡航行駛。在此過程中,不用踩油門踏板就能自動地保持車速,使車輛以固定的速度行駛。而上述案例所提到的“全速自適應巡航”可看作是“定速巡航”的升級版,它能夠在一定的速度范圍內自動控制車速的加減、停車、起步,從而減輕駕駛者的疲勞感。
邱平指出,全速自適應巡航作為更先進的輔助駕駛功能,雖較傳統功能的工作范圍更廣,為車主減輕駕駛負擔,但其出現失靈的風險不會因此消失。比如,在剎車的時候,制動距離也有可能變長,在此情況下就可能導致失靈情況發生。
“無人駕駛是汽車發展的未來,但目前汽車輔助駕駛系統的靈敏度并無法支持車主完全地解放雙腳”,在邱平看來,設有巡航功能的新能源車在靜態無法識別時,發出“請立即接管”的提示,實際上是該車在輔助駕駛系統操作存在風險時,提示車主進行必要的“人為干預”。這也恰恰說明,消費者不能完全依賴車輛輔助功能,應時刻注意與前方車輛的距離,在路況復雜的情況下仍需保持警惕。
邱平提示,一般情況下,汽車4S店會在簽訂購車協議時附有使用輔助功能的免責協議,或者在用戶App進行相關提示,消費者應特別注意,上述材料中若均無相關說明,可將材料保留好作為事后的維權憑證。同時,在選購階段,消費者不宜只依賴店內銷售人員介紹和配置參數公示,應通過咨詢專業的銷售顧問、查詢垂直類汽車信息平臺等多渠道盡可能全面了解相關性能。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